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半島再無戰事?真正的懸念才剛剛開始

半島再無戰事?真正的懸念才剛剛開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2018年4月27日上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首次踏上韓國土地,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板門店韓方一側的「和平之家」舉行會晤。這一歷史性時刻因雙方領導人在鏡頭之下的熱絡互動而顯得更加振奮人心,金正恩不止即興邀請文在寅跨過分界線到朝方一側握手合影,還從平壤帶來了具朝鮮特色的冷麵。

事情順利得有些不真實

會談結束後,朝韓兩國領導人簽署《板門店宣言》,《宣言》主要包涵了「半島無核化」、「構建半島和平機制」和「改善南北關係」三方面內容,釋放了前所未有的和平信號。

對此里程碑式的外交突破,外界觀點多積極肯定。金正恩的一番話讓首爾街頭的冷麵店門庭若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一句「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一時傳遍網路。

美方也很快回應了朝鮮的表態,國防部長馬蒂斯27日當天表示,如果朝鮮要求以此作為達成和平協議的部分條件,美國將與盟友討論美軍從朝鮮半島撤出一事。隨後,特朗普28號稱,他將在未來三周或四周內與金正恩舉行會談。29日,青瓦台又放出最新消息:在兩天前的朝韓首腦會晤上,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稱將在5月關閉北部的核試驗場。

半島局勢以超乎外界想像的速度向好,事態進展令人目不暇接。

我們當然沒有理由不欣見朝鮮半島從戰爭邊緣突然變得其樂融融,文金會這歷史性一握的背後有各方投入的大量外交努力,終於重啟解決朝核問題的機會之門。

然而,若僅基於這樣一輪表面的互動和宣示就對半島局勢的未來過於樂觀,就絕對低估了朝核問題的複雜性和有效解決的難度。考慮到這一歷史難題的曠日持久和反反覆復,當前的變化順利得有些不真實。

CSIS朝鮮專家車維德(Victor Cha)的分析很能體現美方此時的考慮,他雖肯定本次朝韓首腦會晤的積極意義,同時指出這一會晤尚未觸碰的幾個關鍵問題:朝鮮是否以與美國相同的方式定義「無核化」(CVID—即完全、可核查及不可逆轉的無核化)?作為朝鮮無核化的一個條件,美國對朝鮮的安全承諾是否會減弱?以及,朝鮮是否仍然相信,它可以在獲得經濟和能源援助的同時保留核武器?

(公開反對對朝「預防性戰爭」的車維德不久前被特朗普撤銷駐韓大使提名,此舉被外界視為美國對朝強硬姿態)

的確,這幾個問題都還沒有答案。

事實上,在這次國際輿論對朝韓峰會多半大加讚揚的情況下,美國媒體和智庫的看法最有保留,有些觀點可以用悲觀來形容。由於朝核問題攸關美國國家安全,美方專家及輿論界對半島局勢的一舉一動顯得更為敏感,也更謹慎,沒有心情看熱鬧。或許正因此,美方的觀點大多緊扣問題的實質層面,例如無核化的確實執行、朝美雙方對無核化的認知等等,而對錶面的外交成果少有著墨。

拆除豐溪里意味著什麼?

那麼,朝鮮表態將在5月拆除豐溪里核試驗場究竟有何現實意義?而駐韓美軍真的可能撤出半島嗎?通過分析這兩個目前雙方看起來最大的「讓步」,我們可以對朝鮮半島的現狀和未來有更清晰的認識。

首先,在與美方談判之前宣布拆除豐溪里核試驗場確實是朝鮮對方釋放的一大積極信號,有著和金正恩在全球媒體面前展現的一反常態的親切、靈活形象一脈相承的邏輯,能夠贏得對朝鮮有利的國際輿論。這一點,大家從媒體反應上也可以看到,這種國際同情會幫助提升朝鮮在談判中的地位。因此,美國不得不有所表示,否則容易被視為缺乏誠意。這也可以解釋馬蒂斯和特朗普隨後做出部分正面表態。

不過,這一輪互動都還屬於談判前的造勢工作,對問題的實質推進影響有限。事實上,儘管金正恩強調豐溪里核試驗場尚有能使用的坑道,但已有不少聲音懷疑這一試驗場已然坍塌,朝鮮只是拆毀一個不敷使用的試驗場來做樣子。而就算這一試驗場尚能使用,將其拆除其實也只有一種「現階段不再進行核試驗」的象徵意義。分布在朝鮮全境的一系列支撐朝鮮核能力建設的各類核設施才是重點,只要這些設施仍在,朝鮮就有能力在其認為形勢需要時重新啟動。因而,拆毀豐溪里基本不會改變美國對朝鮮核能力的客觀認知。

學者Robert Jervis 和 Mira Rapp-Hooper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的近作一語道破當前朝核問題性質發生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可能導致美朝雙方對「無核化」路線的認知落差。二人指出,長期以來,美國的目標一直很清楚,就要尋求朝鮮達成完全、可驗證且不可逆轉的無核化 (CVID—complete, verifiable, and irreversible denuclearization)。而最近,特朗普又要求朝鮮不得發展洲際導彈(ICBM),因為其射程可能威脅到美國本土。

然而,目前朝鮮卻已經幾乎實現了完全的核能力和洲際導彈技術。也就是說,現在美國的要求就不僅僅是讓朝鮮不再採取什麼新的步驟,而是要說服朝鮮逆向而行,放棄其已經發展出來的能力,這需要朝鮮做出比以往大得多的讓步。由於朝鮮已經接近完整核能力,過去那些在美國看來有吸引力的讓步(例如暫停發展進程——拆除核試驗場就屬此例),已經不足以令美國滿意了。

但對朝鮮來說,目前擁有的核能力正是其談判的底氣,如何輕言放棄?蒙特利國際研究學院防止核武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的專家Catherine Dill認為,金正恩的自信更多源自朝鮮作為一個事實擁核國家(de facto nuclear power),這比他對和平的真誠渴望更為明顯。Dill的看法代表了美國學界和媒體的主流意見,CNN報導也指出,朝鮮的對內宣傳基調就把目前的和平氛圍視為國家完成核武器發展目標的直接成果。正如金正恩所言:「若能與美約定互不侵略,朝鮮何必擁核?」對朝鮮來說,發展核武器是其自身安全的保證,也是換取美國讓步的籌碼。

如果是這樣的話,單靠朝美雙方的談判,這一問題本質上是一個難解的悖論:朝鮮需要美國完全的安全保證才願意棄核,美國需要朝鮮按其要求棄核才願意給予安全保證。

全球風險諮詢公司Verisk Maplecroft的長期評估結果同樣解釋這一悖論,資深分析師Miha Hribenik指出,在缺乏可靠安全保證的前提下,金正恩並沒有動機單方面棄核,而提供金正恩想要的這種安全保證對美韓同盟來說恰恰是不現實的。

Robert Jervis 和 Mira Rapp-Hooper在文章中也提到,在朝鮮保持擁核的情況下,華盛頓不可能提供足以說服平壤棄核的安全保證——這句話本身的繞口就足夠說明雙方需求上的矛盾。而看起來唯一可能奏效的選項是美國幾乎不可能採用的——取消美韓同盟,美軍撤出半島。

美軍可能撤出半島嗎?

由此觀之,馬蒂斯在這個時候暗示「撤軍」是一可討論的選項,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他很清楚朝鮮的核心安全關切。

然而,說駐韓美軍要從半島撤退,恐怕馬蒂斯將軍自己也不會相信的。比起對撤軍的口頭談論留有的廣泛想像空間,具體決策更能反應美方對事態的真實評估。別忘了,就在幾天前,特朗普才臨時把對朝強硬的「鷹派」上將哈里斯(Harry Harris)從駐澳大使改任駐韓大使。當時多數專家認為,在韓朝、美朝首腦會談舉行前,特朗普此舉有繼續對朝制裁和施壓的意味。甚至有觀點認為,將對朝強硬派提名為駐韓大使,發出了如果對朝協商失敗不排除採取軍事行動的警告信息。

(哈里斯和特朗普)

而日前,特朗普在談到不久之後的「特金會」時表示,「那可能會很棒,但也可能不會。如果談判結果不能公平、合理、愉快,我會離開談判桌。」在27日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後的記者會上說,特朗普雖然表達對與金正恩會面的期待,卻同時聲稱他不會重複往屆美國政府的「錯誤」,將繼續對朝「極限施壓,直到(朝方實現)無核化」。

簡言之,「文金會」盛況沒有改變美國政府現階段對朝政策的基調,特朗普也只是表態樂意和金正恩坐下來談,之後談成什麼樣還完全是個未知數。特朗普也很清楚,如果沒有之前的「極限施壓」(或許加上他那些火爆的推特),不會把金正恩逼到談判桌上。因而在談判臨近的關頭,絕無可能提前泄氣。如此一來,朝美雙方對談判的期待更可能存在落差,雙方讓步的空間十分有限。

駐韓美軍的撤離就更是現階段很難想像的一幕。退一步說,即使美軍真的願意將該議題放上談判桌,客觀上仍依賴美軍提供安全保障的首爾方面是何考慮?若進一步,駐韓美軍作美國在亞洲構築的同盟體系的關鍵一環,其撤退會陷另一個盟友日本於險境,長期以來為牽制中國而構築的「第一島鏈」也將不攻自破。甚至,正如布魯金斯學者歐漢龍所擔心的那樣,特朗普若為美國自身利益而放棄對盟友的安全承諾,可能讓美國在全球盟友面前失去信用,使過去幾十年來建立的全球體系瀕臨崩潰。

(紅線即為第一島鏈)

如此看來,短期內,朝鮮可以通過釋放善意而得以喘息。但長期來看,其需要的安全保證與美國的戰略利益存在本質衝突。

缺乏互信,「特金會」只是起步

僵局之下,如果雙方在談判中都不肯讓步,結果多半令人失望。而朝美之間尚未建立的互信,使問題更加撲朔迷離,美方不少觀點對「金川會」乃至半島無核化實質進程都不看好。前美軍特種部隊上校、韓美問題研究所(ICAS)研究員David Maxwell就表示:「我想我們應該牢記,過去曾有過一系列協議,而它們從來沒有被成功地執行」。

回顧歷史,持續多年的六方會談曾經一度充滿希望。朝鮮也在2008年27日炸毀了寧邊核設施的冷卻塔,此後有好幾年沒有進行核試驗。然而後來,美朝之間的敵意仍舊沒有根本改變,美國仍然以軍演和制裁施壓朝鮮。朝鮮也於2013年4月開始重新整修、重啟寧邊核反應堆,之後又多次進行核試驗並試射洲際導彈。

朝美關係歷史上的反覆令人對目前的局勢感到似曾相似。外交關係協會(CFR)的朝鮮問題專家Scott A. Snyder就以《板門店和談:新的開始或似曾相似?》為題,表達了他的擔憂,在他看來,美國對朝鮮政權及金正恩本人的不信任根深蒂固,只有在朝鮮拿出看得見的、實在的棄核努力下才有可能翻轉這種認知,金正恩需要做的遠不止是和特朗普見一次面。

而CNN資深白宮記者Stephen Collinson的分析則代表了對「特金會」更務實的期待:檢驗金正恩的真實意圖。Collinson直言,藉此機會,美國可知金正恩是真心開啟無核化進程,或只是跟從前一樣以對話換取讓步,卻不付出任何實質棄核努力。

真正的懸念剛剛開始

必須承認,南北雙方的這場外交大戲相當漂亮,不止營造出利益相關各方多贏的局面,緩和了緊張局勢,也非常符合文金二人的政治需求。不過,在朝美雙方的本質矛盾被真正觸及之前,「文金會」的功能還只是為接下來的多方互動鋪墊良好氣氛。

至少目前,朝核問題的客觀進展還遠遠落後於各方的主觀宣示。回想平昌奧運,當時朝鮮同樣呈現相當程度的和平誠意,南北互動高潮迭起,卻絲毫未能改變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東京和平昌的強硬姿態。原因很簡單,在朝鮮在無核化方面拿出實質的進展之前,美國不會信任朝鮮。而這一情況目前未有改變。

朝美對於「無核化」路線的認知是否一致?若有分歧,是否存在調和可能?朝美之間的不信任如何克服?是否有可靠的第三方力量予以背書?這些問題的解答還需時日,「特金會」也未必都能解答。

另一方面,朝核問題從來不是南北之間的「家務事」,它深刻地嵌套在東北亞地緣政治棋局當中,除了美國的角色至關重要之外,中國、日本乃至俄羅斯也是不會缺位的利益相關方。談判越接近核心地帶,這些利益相關方的訴求也會逐步擺到桌上,金正恩和特朗普也不太可能徑自作出決定,尤其是在其他國家的利益受損的情況之下。

其中,美方一向強調中國對朝鮮不可取代的影響力,也因此,中方之後的姿態備受關注。根據4月30日最新消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將在5月2日~3日訪問朝鮮,而中日韓峰會預計5月9日在東京召開。這些都是「特金會」之前,半島走向的風向標。

總的來說,半島的未來不止遠未失去懸念,說是真正的懸念才剛剛開始也不為過。對於《板門店宣言》描繪的美好藍圖,也只能「抱最好的期待,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臉書生死戰:盤問我5小時,卻儘是些「送分題」
干涉別國內政還說為別人好?俄外長:美國是新帝國主義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