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拾遺物語

把錢花在哪裡,你就會收穫怎樣的人生。

有志階級

「更好地做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

《炫耀性消費已終結,現在是無形消費時代》。

昨日讀完這篇文章,很是感慨。

作者大範圍調查後,發現一現象:

現在的精英階層已經不再炫富了,

他們有了更高級的生活方式——隱形消費。

20年前,精英階層喜歡炫耀:

穿定製的設計師品牌,

戴天價的名牌手錶,

挎奢侈的大牌鉑金包,

開限量版名車豪車……

但2000年之後,漸漸地,精英階層和土豪、中產階級就有了區別。

中產階級和土豪聚在一起,

就喜歡炫耀誰的資產多,

誰的別墅大,誰的車子好……

而精英階層聚在一起的時候,

往往談論的是時事、環保、學習、育兒、慈善……

他們不會談論新車有多麼華麗,

他們關心的是這台車是否是電力驅動,是不是有利於環保。

他們不會討論今天吃了什麼豪宴,

他們關心的是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這周有沒有運動,有沒有去健身房。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這些變化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

他想弄明白: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於是他搞了一個大範圍調查,

結果發現——精英階層都愛上了「隱形消費」。

所謂隱形消費,

就是不再是物質層面的炫耀消費,

而是把錢花在了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花在了實現抱負上

●花在了自我提升上

●花在了育兒上

●花在了健康上

●花在了提升文化品位上

●花在了慈善上

●花在了旅行上

精英基層不再追求奢侈和浪費,

他們花錢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的——讓生活更加充滿意義。

所以作者將其稱之為「有志階級」。

所謂「有志階級」,

就是他們的志向在於——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就來談談「有志階級」。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標誌1:有理想有抱負

「如果你有夢想,就去捍衛它。」

這兩天,小米即將上市的消息,

刷屏了整個朋友圈。

所以,我想談談小米總裁雷軍。

1987年,雷軍考上了武漢大學。

「大一時,一個偶然的機會,

我在圖書館看到了一本書,

這本書就此影響了我一生。」

這本書叫《矽谷之火》,

講的是喬布斯等人的創業故事。

「看完這本書,

我的內心像是有熊熊火焰在燃燒,

激動得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

他爬起來,在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走,

「在操場里我奠定了一個夢想:

日後一定要幹些驚天動地的事情,

一定要做一個偉大的人。」

從此,他就戒掉了午睡的習慣,

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

只用了兩年時間,

他就修完了所有大學課程,

拿遍了學校所有的獎學金。

武漢大學拿過「程序設計」滿分的,

20多年只有兩個,雷軍就是其中之一。

大學畢業後,他投身金山,

金山才迅速崛起成為「互聯網標杆企業」。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2007年10月9日,金山上市這天,

雷軍辭去了CEO之位。

因為這裡已無法承載他的夢想。

他的夢想是:要創辦一家世界級的技術公司。

經過兩年多謀劃後,

雷軍決定創辦小米科技公司。

當時,很多朋友勸他:

「你都40歲了,還折騰啥?」

「搞手機?你懂嗎?瘋了啊?」

但雷軍說了這樣一句話:

「做了,不成,我心安了。

但不去做,我一輩子不甘心。」

2010年,冒著血本無歸的風險,

雷軍把錢砸了下去,

於是這才有了今天的小米。

雷軍經常說一句話:「人因夢想而偉大。」

精英基層和一般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他們有真正的抱負和理想,並願意為此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理想,

或者走著走著就把理想弄丟了,

不僅弄丟了,我們還嘲諷那些有理想的人。

所以,我們成了庸眾,

而那些人成了雷軍、馬雲、任正非。

雷軍很喜歡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因為其中有一句台詞:

「如果你有夢想,就去捍衛它。」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標誌2:無比努力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你知道大佬們幾點起床嗎?

蘋果公司CEO庫克,

是每天早上3點45分起床。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

是每天早上4點起床。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

是每天早上5點起床。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

是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

香港首富李嘉誠,

是每天早上5點59分起床。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是每天早上6點起床。

傳奇股神巴菲特,

是每天早上6點45分起床,

這幾乎已是大佬里起床最晚的那個。

《經濟學人》做過一個調查,

發現了一個非常反常的現象:

中產階級和貧困階層的工作時間,

近30年在大幅下降,

而精英階層的工作時間卻在大幅提升。

胡潤調查了大量億萬富翁,

發現很多人每天睡覺——都不足6小時。

「庫克每天第一個到達辦公室,最後一個離開。」

「美國人每周平均工作時間是47小時,而馬斯克每周工作超過100小時。」

「臉書CEO扎克伯格,經常熬夜到早上6點。」

精英階層信奉三句話:

●所有捷徑都是彎路

●努力是世上最高明的訣竅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雷軍有一句名言:「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

這世上最可怕的事情,

不是有人比我們優秀,

而是比我們優秀的人還比我們更努力。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標誌3:自我教育

「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

3月16日,李嘉誠終於退休了。

他這一生,極富傳奇色彩。

記者問:「你成功的最大秘訣是什麼?」

他回答:「靠學習,不斷地學習。我是一個終生學習者。」

他是怎麼學習的呢?

「每天晚上堅持看書,堅持了60年。」

「有用的書,即使沒趣味,也要看,而且要看出趣味。」

「每天堅持看上市公司的財報。」

「我擔心英語退步,所以每天都要看BBC電視節目,並大聲朗讀。」

就是因為不斷學習,

他成了亞洲最精明的投資者。

《紐約時報》做過一個調查,

這個調查結果非常震撼人心:

從2007到2017這10年期間,

中產家庭的教育開銷幾乎沒變化,大概占家庭年收入的1%。

而最富裕的1%精英階層,教育開銷卻增加了3.5倍,佔了家庭年收入的6%。

為什麼越成功的人越願意學習?

因為他們嘗到了學習的甜頭,

知道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而相反,越是貧窮的人,

越是喜歡抱怨階層固化。

他們並不知道,

當自己在看綜藝、打麻將、玩遊戲時,

那些精英階層卻正在挑燈夜讀。

所以,某種程度上說:寒門難出貴子,其實是對奮鬥者的公平。

階層與階層之間,

最根本的差距是什麼?

其實就是自我教育,

很喜歡周國平的一句話:

「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一切學習本質上都是自學。

真正做出大成就的人都是自學者,

他的主要力量都花在了自學上。」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標誌4:精心育兒

「一對好父母勝過100位好老師。」

最近聽了兩個故事。

一個是聽朋友講的李嘉誠的故事。

「飯桌上,李先生講了一個故事。

講之前,他對兒子李澤鉅說:

Victor,你要聽好了。

古代一位將軍,帶兵和敵人打仗,

結果被打敗了,兵敗如山倒。

為了掩護大部人馬安全撤離,

將軍帶領一小隊人馬阻擊敵人。

當他回到自己的營寨時,

部下問他為何遲遲才回來。

他拍打了一下自己的馬,罵道:

畜生,跑得這麼慢,差點丟了我性命。」

這個故事的主題很明顯,

誰都聽得出,就是「不要居功」。

李超人就是這樣,

每時每刻都不忘教育兒子。

講完故事,朋友說了這樣一句話:

「在香港,大家都很羨慕李嘉誠。

但羨慕的主要不是他的財富,

而是他教育有方,教出了兩個出色的兒子。」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另一個故事是從報紙上看到的:

影星謝霆鋒掙錢之後,沒買豪宅,

而是為兩個兒子購買了3億教育基金,

「保證他們將來能去任何地方讀書。」

大兒子Lucas一歲的時候,

謝霆鋒把自己拍危險動作戲的鏡頭,

剪輯整合成了一個視頻,

然後送給Lucas做生日禮物。

他要讓兒子明白一個道理:

「爸爸就是這樣賣命拍戲養活你的。

所以不管你今後長大從事什麼工作,

都要有上進心、好人品,

這樣才會有好前途。」

現在很多中產階級和貧困階層,

對子女的教育完全不上心,

「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情。」

「我這麼忙,哪有時間管孩子。」

而精英階層卻恰恰相反,

他們再忙再累,也要抽時間教育和陪伴孩子。

《經濟學人》做過一個調查,

發現精英階層一般是這麼做家長的:

●捨得為孩子花錢

●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經常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精英基層喜歡給孩子做榜樣:

「我很拼,你肯定也是好樣的。」

而中產和寒門的大多數父母,

則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我沒實現的夢想,你要幫我實現。

我偷的懶,你要幫我補回來。

我輸了,你要贏。」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標誌5:有教養

「所謂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之家哥」寫過一篇《我在五星級酒店做前台時看到了什麼》。

其中有一個故事很有代表性:

那天下午,酒店排起了長隊。

忙了半天,終於只剩下最後兩位客人。

一位是穿著普通棉布衣服的老人,

他在辦理入住手續時十分安靜,

笑容親切,回答也彬彬有禮。

我突然發現——他竟然是某集團董事長。

這麼大一個集團的董事長,

竟然自己排隊,也沒有要豪華套房。

而跟在他後面的最後一位客人,

顯然是一位土豪,

因為5米外就能看到他的LV大標誌皮帶,

脖子上還掛著一根碩大的黃金鏈子,

走到前台,還沒開口說話,

就把GUCCI錢包往檯子上一拍。

第一句話就是:「我是會員。」

「之家哥」很是感嘆:

雖然兩人都非常有錢,

但一開口,素質之分立判高下。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吳小閑講過他們老總的故事。

「那天跟老總出去辦事,

中午和客人用完餐後,

老總將吃剩的菜打了包,

載著我驅車出了酒店。

一路上,老總將車開得很慢,

四下里打量著什麼。

我正納悶時,他停了車,

拿起打包的食物,下了車,

他走到一位流浪漢跟前,

將那包食物遞給了他。

我當時驚呆了:真是有教養啊。」

《華爾街日報》曾經做過一個調查:

發現精英階層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

「他們更在乎品位、教養和社會責任了。」

以前他們非常在乎「名聲」,

就是有多少人知道自己。

現在他們更在乎自己是否是「名流」,

就是有多少人為自己著迷。

他們不再炫耀物質和金錢的優越感,

而是「炫耀」自己的品位和教養,

柯藍有一句話說得很到位:

「做一個君子,就是我最深層的優越感。」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標誌6:崇尚健康

「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1982年秋天,33歲的村上春樹,

萌生了一個想法:「我要當小說家。」

自從誕生這個想法後,

他就為自己設定了一個雷打不動的寫稿模式:

早上四點起床,泡咖啡,吃點心。

吃完就寫稿,寫稿十頁,四個小時。

寫好十頁還想寫怎麼辦?

不寫了,堅決不寫。

寫了七頁寫不下去了怎麼辦?

不寫了,堅決不寫。

然後開始跑步,跑10公里。

跑完休息一會,做翻譯。

下午兩點,結束工作,

然後隨心所欲地安排時間:看書,看電影……

晚上九點,上床睡覺。

這個寫稿模式一堅持就是35年。

33歲之前,因為吸煙和熬夜,

村上的身體已經胖成了一個球。

但當他立下當小說家的志向後,

他知道這種生活習慣是不可能實現夢想的,

他必須改變生活習慣才能達到目的。

「當你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資本。」村上說。

正因如此,村上成功了。

「無形消費時代」的作者伊麗莎白,

研究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

就是相比於中產階級和貧困階層,

精英階層更喜歡運動和健身,

更善於控制飲食、控制體重,

也擁有更健康的生活習慣。

比如王健林,即便工作再忙,

他每天起床之後,

也要花半個小時鍛煉身體。

比如馬雲,即便工作再忙,

他也要抽時間打打太極拳。

因為精英階層懂得和堅信一點:

「時間才是真正的Big boss,

再有才華的人,最後拼的也是身體。」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標誌7:相信規則

「你相信什麼,才能看見什麼。」

《南方周末》紀念改革開放時,

邀請王石做了「地標性人物」。

《南方周末》給了三個標籤讓王石選:

第一個標籤是企業家,

第二個標籤是登山家,

第三個標籤是不行賄。

王石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三個」。

大家就問:「搞房地產不行賄,你怎麼做的?拿地怎麼拿的,報批怎麼報的?」

王石說了這樣一段話: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

萬科拿的很多地都比較偏。

拿不到好的地塊怎麼辦,

我們就專心致志地做好房子,

讓消費者忽略交通上的不便,

而著迷於我們營造的環境。」

因為專註於品質和口碑,

萬科很快崛起成為中國最大住宅開發商。

而且,王石還堅信一點:

「我之所以堅持不行賄,

是因為我相信規則,

相信並堅持規則的人才能走遠。」

果然,和王石同時代起步的房地產商,

很多都住進了牢房,

但王石一直安然無恙。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前段時間看過一個調查,

這個調查很有意思:

越是精英階層,越相信規則。

越是貧困階層,越相信潛規則。

越是精英階層,越崇尚公平競爭。

越是貧困階層,越喜歡勾心鬥角。

不是絕對,但大都如此。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抱怨:

「他做得這麼好,還不是因為有個有錢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這次升職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兒子讀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錢。」

精英階層的思維習慣是——不由自主地學習他人。

「你做得好,我要學習你,然後比你做得更好。」

而貧困基層的思維習慣是——不由自主地鄙視他人。

「你做得這麼好,一定是用了什麼見不得人的手段,我鄙視你。」

麥基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相信什麼,就會看見什麼;

你看見什麼,就會擁抱什麼;

你擁抱什麼,就會成為什麼。

很多人的人生之路之所以越走越窄,

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不再相信。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你現在的選擇,決定你未來的樣子。」

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

因為我發現真正的現實是反過來的。

以前一碗碗雞湯告訴我們:

富人們都為富不仁,

陰險狡詐,驕奢淫逸。

而窮人們都心地善良,

勤勤懇懇,教子有方。

但真正的社會現實卻是相反的:

越是優秀的人就越努力,

越是智慧的人就越謙卑,

越是富有的人就越勤奮。

針對這個問題,作家密斯桃,

前段時間也寫過一篇《精英階層們把錢都花哪去了》。

她在文中講到了一個故事:

這幾年,網路「直播」很火,

不少女主播藉此賺得盆滿缽滿。

賺了錢之後,她們怎麼消費呢?

很多人就開始買各種奢侈品,

把自己打扮成「名媛貴婦」模樣,

好像從此就變成了「人上人」。

但有一個女主播不一樣,

她把賺來的錢花在了去英國留學上。

因為她深深明白一點:

「我與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之間,

相差的,真的不是幾隻包幾雙鞋。」

是啊,你把錢花在了哪裡,

你就會收穫怎樣的人生。

END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法律顧問 | 重慶沁山律師事務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 的精彩文章:

敘利亞之殤:孩子別怕,那只是一顆流星
聰明,是一種簡單美學

TAG: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