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美墨邊境到廣島原子彈 沉浸式電影正在改變人類記住歷史的方式

從美墨邊境到廣島原子彈 沉浸式電影正在改變人類記住歷史的方式

1945年,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美國空襲,日本派遣了多名學生前往廣島,Shigeru Orimen是近2.7萬名學生中的一員,在8月6日這一天,他從鄉下的老家(五日市町附近)啟程,在他的午餐盒裡,他準備了大豆、炒土豆和白蘿蔔條。

上午8點16分,原子彈降落在日本廣島,打破了這片土地的平靜。Orimen是近7200名不幸遇難學生中的一員。三天後,他的母親Shigeko找到了他死前使用的飯盒,從而確認了兒子的屍體,餐盒裡面的食物早已腐爛,但外殼還是保持著原樣。

今天,Shigeru Orimen的午餐盒和他母親的證詞收藏在廣島和平紀念博物館的檔案室里。遺留的餐盒和他的故事給電影製作人Saschka Unseld和Gabo Arora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兩個共同執導了一個名為《The Day the World Changed》的VR體驗影片。同時,為了紀念ICAN組織(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過去幾年取得的成就(該組織2017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他們同諾貝爾媒體(Noble Media)合作而製作的這部電影,於上周在翠貝卡電影節上公開首映。

這部VR影片從對原子彈的起源、發展和部署的詳細闡釋開始,然後轉向第二章——襲擊的後果。通過佩戴VR頭顯,觀眾可以穿過城市的廢墟;仔細觀察爆炸中的文物;其中包括Orimen的午餐盒。最後一章,轉向了當下這個時刻,講述了美國這個狂熱的民族持續創造新的核武器,對世界構成新的核戰爭威脅。

翠貝卡電影節:嚴肅題材VR電影廣受好評

《The Day the World Changed》並不是翠貝卡中唯一一個選題嚴肅的影片:比如電影節上34部VR作品中,還包括針對種族主義、氣候變化威脅、艾滋病以及敘利亞危機的影片。另外,它也不是第一個廣受好評的VR體驗。比如,VR影片《肉與沙》講述了穿越美國與墨西哥邊界的移民經歷,並獲得了奧斯卡獎。

該作品不同與其他VR體驗的關鍵之處在於:大部分材料已經以檔案格式存在。比如,儲存在博物館檔案里的視頻證詞,由攝影測量(利用攝影創建3D模型)的遺迹,可以對這些材料進行數字化複製。從這個意義上說,與虛擬現實相關的美好幻想或遊戲化娛樂相比,《The Day the World Changed》分享的更多是由傳統文獻資料學家和歷史學家所做的解釋性項目。

Arora和Unseld表示,使用沉浸式技術可以讓觀眾體驗到達之前無法前往的地方。例如,原子彈的內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點;或毫髮無傷的身處於炸彈爆炸的下方;以更加深入的方式與現有的文物互動。

未來是充滿驚喜的,儘管由於國家對技術操縱的危險性的討論而產生了一種緊張局勢。「你必須時刻小心,」Arora說。「我們認為找到VR正確的打開方式非常重要,不能僅僅用簡單的方式給人們製造一種恐怖的氛圍,因為那並不會持久。」

是什麼讓視覺媒體具有沉浸感?

Morton Heilig是一名VR的早期開拓者。1962年,他開發了Sensorama,一種看起來像街機遊戲和眼壓計相結合的機械裝置。 Sensorama包含一個傾斜的椅子、立體環繞音響、可投影的3D圖像,甚至在播放短片的過程中還會散發香氣。

雖然該項目未獲得商業資助,但Heilig仍然對新技術的未來保持好奇心。1992年,在他去世的五年前,他發表了一份宣言,詳述了這部新的影片《Cinema of the Future》。他認為,隨著磁帶的不斷發展,Sensorama會呈現更清晰的畫質,成本也會越來越低。「睜開你的眼睛,聆聽、呼吸、感受世界的色彩、深度、聲音、氣味和質地,」他表示:「這就是電影的未來!」

對於Heilig來說,電影不只是一種視覺媒體,而是一種「意識的藝術」,而電影的未來不僅僅在於它傳遞清晰和真實體驗的能力,還在於其能夠捕捉自然和歷史之間最緊密的聯繫。

沉浸式電影與人類的歷史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字教育和教育研究所的建築歷史學家Lisa Snyder說到:「當逼真的物理空間呈現在人們眼前時,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接受。」她說。「普通大眾很難發表意見,但我對此提出批評。」

Snyder花了超過20年的時間研究「桌面虛擬現實技術(desktopVR)」。她製作了一些很精準的歷史遺迹的模型,從卡納克到芝加哥的哥倫比亞博覽會,教育工作者可將其用於課堂練習,博物館可用其為遊客的探索做指引。她說:「我對人們將這些模型視覺化並不感興趣,我關注的是人們將會獲得的感受和體驗。」

雖然歷史學家的工作乍一看似乎很遙遠,但他們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給觀眾創建學習、發現和參與過去的空間。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數字歷史學家、教授Steven Mintz說:「新技術可以改變觀眾參與的形式,但僅僅觀看是不夠的。」他說:「歷史就是與不同事物的交互,你現在正在做的研究分析使它變得有意義。」

諸如廣島原子彈爆炸到種族主義、移民問題等,使用沉浸式技術對過去的不斷探索,為的是改變當今大眾的態度。Mintz說他對未來的發展還是充滿信心的,特別是希望學者和藝術家能夠在基金會和文化機構的幫助下,找到與之合作的方式。正如Arora和Unseld所指出的,即使沉浸式的技術能夠通過其他媒體去影響觀眾,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而不能取代以人為元素的真實故事。

「我認為VR中有某種內在的東西能讓你用心去感受,」Unseld說。「它以某種方式佔據了你的身體,並將此變成了一種精神,就像VR在跟你的靈魂對話。」

from:87870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VR 的精彩文章:

印度通過AjnaLens進軍MR頭顯市場,欲與微軟和Magic Leap一較高下
五款主流VR一體機橫向對比:體驗大幅提升 內容質量成突破口

TAG:新浪V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