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普通教育到精英教育,我看到了這些模樣

從普通教育到精英教育,我看到了這些模樣

你好,我是大錢。

我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接受過普通的教育,畢業於一所普通的學校。

我知道教育對一個人的塑造力是終身的,但是我不知道,不同人群所接受的教育會是那樣的差別。

紀錄片《人生七年》里,七歲時,利物浦的中產階層孩子在讀金融時報,倫敦貧民窟的Tony在打架。

我姐姐的孩子會上各種補習班,我一直給姐說「不要讓孩子太辛苦,我們也不是要和別的孩子比,小的時候讓他有一個完整的童年,成材與否,就順其自然吧。」

畢業以後,會因為工作的需要去學習一些東西,有的部分可以速成,但是有的技能,比如語言,是真沒辦法速成,投入多少時間,就收穫多少結果。

當我再反觀自己的成長階段,我會發現,如果我在前二十幾年,有刻意地訓練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比如社交能力,亦或者語言能力,那我現在其實要省力很多,我可以有更多時間做其他。

對孩子來說,上補習班、興趣班,其實就是在被刻意訓練某方面的能力,這個能力很可能是他未來競爭力之一。

父母愛孩子,便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雖然不同階段都可以學,孩童時候可以學,學生時代都可以學,畢業工作後同樣都可以學,但是不同時間段的學習重點,時間成本和代價是不一樣的。

工作以後要修鍊一項核心競爭力很難,只有很少人可以做到。

繁忙的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無盡的誘惑。每一條都要求高度自律和強大的自我約束力,這是一場成年「孩子」和自己的硬仗。

這也是一場父母在金錢和心理抉擇的結果。做家長的,不敢拿孩子孩子的未來去賭,因為實在輸不起。

所以他們選擇為孩子規劃一個安全的方向,不求什麼國之棟樑,只求一個孩子的立身之本。

所以,我現在不會給姐說那樣的話了。

尤其是我在濟州島工作後,我的認識更深刻了一些。

我今年年初轉崗到了濟州島的英語教育城,從事中文語言學校的漢語教學工作。

這個教育城是什麼樣子的呢?地處西歸浦市,距離濟州市中心約40分鐘車程,中途會經過森林和草原,這裡沒有地鐵,沒有大型超市,就連紅綠燈也只在學生們上下學的時候開。我在這兒見得最多的是各種花花草草,聽得最多的是鳥叫聲。

但是,這裡的房價兩年內漲了六倍,甚至高於首爾江南的很多地段。

因為這裡有四所來自韓國、美國、英國、加拿大的四所國際學校,分別是KIS、SJA、NLCS、BHA。

學生大多是韓國政商界精英家庭的子女,還有一部分來自於國外的富裕家庭和少部分的教師子女。

每年學費40萬左右,小初高一體,全英文教學,畢業生至少掌握三門外語,部分學校比如NLCS實行雙母語制(要求有一門外語達到母語水平)。

光是這些條件,已經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拉開了差距。

但是家長們在子女教育賽場上針對速度和力量的角逐,在這裡,號角只是剛剛拉響。

從幼稚園到名校入學:家長對孩子有清晰的規劃

有很大部分孩子都有在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地上幼兒園的經歷,從小有英語環境的熏陶,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國際學校的入學資格。

上國際學校以後,借用國際學校的體系,他們可以更便捷地升入世界名校。因為國際學校的培養體系完全是根據名校錄取要求而設定的,具體可以細分到平時成績、高考(筆試成績+社會實踐活動)和預錄取競爭。

就拿社會活動來說,學生要在兩年內完成150個小時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有要求獨立完成的,也要有團體協作完成的,還要求有自己組織、領導的社會實踐活動。

如果你覺得這些活動可以自己編造,那就大錯特錯的。大部分社會實踐活動需經由官方認證,老師認定,才可以納入合格範疇。

我個人總結出國際學校的本質就是:家長出金錢和精力,學校助學生上青雲。

課外的競爭:大量的刻意練習和自我約束

我觀察過來我們這兒學習中文的孩子,95%學習能力很強,99%都很努力。

高年級孩子,至少參加5個課外班,數學和英語是必學的,其他的根據孩子的特性選擇一些諸如美術、運動、樂器類的學習班。

低年級孩子如果有10個課外班,那也是常態。

有個三年級的娃兒,我記得他就有數學、英語(兩個)、國語、中文、編程、鋼琴、小提琴、衝浪、足球。

這並不是特殊狀況,很多同齡孩子都是如此。

他們既需要在不同課外班中獲得天性的解放,但同時他們也要在喜歡與不喜歡中去和自己抗衡,然後涅槃重塑一個「我」。

我記得有個四年級的孩子,有一天他來中文學院很不開心。老師一問,便知道他在學校受了委屈,他說今天不想學習中文,然後兩眼噙著淚水給媽媽打電話,問自己可不可以回家,媽媽告訴他不可以,他那天就把學習任務完成了再回家的。

極強的時間觀念

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幾乎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塊手錶。他們來往於各種課外班,大多數人都能清晰地記住自己的時間規劃表,在沒有特殊情況下,都能做到不遲到。這一點,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

一次課是30分鐘還是1個小時,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他們都很清楚。

有一次,我中途接過某位老師的課,上完之後,我對孩子們說「下課了」,有個孩子突然說他再學五分鐘,我問他,「時間不是到了嗎?」

他告訴我他今天晚來了,所以他要在旁邊自己補上。

社交力:尊師重道,為人謙和,又富有表現力

在韓國別的不說,孩子們和家長對於老師、前輩的尊重做得確實很好,見面就是敬禮和禮貌問候,離開也是30度-90度的鞠躬加道別。

剛開始,我很不習慣比我年長的人還主動對我問候什麼的,這讓我很尷尬。

但這確實是根植在韓國人心中的一個好秉性。

有一次,有個孩子和家長要離開學校,由於孩子沒有給目光所及的老師道別,他媽媽就堅持不讓他走,直到他做到了媽媽的要求,他才尾隨媽媽離開了。

低年級的孩子看到高年級的學長學姐,要叫哥或者姐。有時候我看到兩個孩子一起玩兒,我會問他們是不是朋友,有人就會說「不是,他是我弟,我四年級,他三年級」。

日常交流中,但凡是韓國孩子,和長輩的交流都是用謙語,如果被發現了和長輩用平語,韓國老師或者家長會單獨對孩子提出來,要求其改正。

即便有這些傳統觀念的烙印,但是仍然沒有阻擋孩子們個性的綻放。

我覺得國際學校教育體制的最大的可取之處便是,每個孩子都能開出不一樣的花朵。

他們很開朗,很好動,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意識。

他們會主動給老師說,我要給你唱一首歌,跳一段舞,隨便聽到一段音樂就做很多奇怪的動作,他們會把漢字用故事和肢體來表現......哪怕最後並沒有多精彩,他們還會笑著說 「Mr.xx says It"s ok ! just try my best ! 」類似的話。

其實就表現力而言,同齡的孩子之間本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是有的孩子知道自己做不好,或者是結果上沒做好,還堅持讓自己被別人看到,這就很難得。

清晰的人生目標

我們小時候有很多夢想,以後做科學家、超級英雄什麼的,但是我在這兒接觸到的孩子中,很多初中時代就知道自己以後要幹什麼了。

我問他們想從事什麼職業,他們會清晰地告訴自己以後要做律師、要做牙醫,而他們的父母也是根據孩子未來的職業發展而去安排時間。

我從來不覺得,經過試錯、自我選擇和甄別的人生便不好,我只是很佩服這類從小便知道自己要往哪裡走,且堅定地往目的地出發的人。

寫這麼多只是為了分享自己看到的東西,很多東西對於我們普通人仍舊遙不可及。很多先天的條件我們並不能改變。

但命運給了一個我們較低的起點,就是讓我們不斷迭代升級,用一生去譜寫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沒見過世界更好的樣子,怎麼知道往哪個方向努力?

以上。

2018年5月2日濟州島

Jane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字由作者原創)

(歡迎關注,一起學習一起玩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只是很好奇這個世界 的精彩文章:

提升英語口語?有幾個「潛」規則,你知道嗎?

TAG:我只是很好奇這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