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門道文化:五四青年節

門道文化:五四青年節

原標題:門道文化:五四青年節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它來源於中國一九一九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


1919年1月18日,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家,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但是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還在對德合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而昏暈無能的北洋政府竟準備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這一消息一經傳開,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最終在愛國的學生群體中激起了青年學生抗議示威遊行,因時間在5月4號,有將此運動稱為「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一場發生於中國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 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



是我國民主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里程碑。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裡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志願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門道app 的精彩文章:

祭祀的誕生-禮儀的起源
飛魚服,綉春刀,神秘明朝錦衣衛

TAG:門道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