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IPS青工委系列學術活動 走進廈門大學系列講座

CIPS青工委系列學術活動 走進廈門大學系列講座

2018年4月28日,應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青工委委員、廈門大學蘇勁松老師邀請,中科院計算所的郭嘉豐老師,武漢大學的李晨亮老師以及中科院自動化所的張家俊、劉康兩位老師來到廈門大學舉行了題為「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研究進展」的四場系列學術講座。本次活動在廈門大學海韻園科研樓一號樓的三樓報告廳舉行,報告由蘇勁松老師主持。參與系列報告活動的人員包括廈門大學軟體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以及一些跨學科前來參會的老師、學生,其中前來聽講的學生中既有從事自然語言處理相關研究的碩士生、博士生,也有許多對自然語言處理深感興趣的本科生。沙龍首先由青工委執委劉康老師對青工委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並向在座的老師同學預告了今年晚些時間會舉行的一系列由青工委主辦的學術活動。

活動的具體內容如下:

(1)郭嘉豐老師報告題目—「Modeling Relevance from a Cognitive View」

信息檢索技術在當今人們的生活之中已經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技術了,現在人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會傾向於到網路上搜索一下,很快搜索引擎就會返回一大堆的答案。然而如何讓搜索引擎返回的答案更加符合用戶的需求一直是學術界和工業界非常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郭嘉豐老師在報告中介紹了一種基於人的認知過程所設計的基於深度學習的信息檢索方法,不再像傳統的網頁信息檢索辦法那樣將網頁看成是樸素的文本信息,而是將網頁內容還原成其在瀏覽器中出現的形式再輸入給神經網路模型進行信息提取,這樣神經網路所看到的網頁包括了圖片、視頻、不同大小的字體等等的信息。實驗結果表明加入的這些信息對於模型找到網頁與用戶搜索的問題的匹配關係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郭嘉豐老師是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信息檢索與數據挖掘方向的基礎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用戶查詢理解、排序學習、文本建模、神經網路搜索等。在本領域國際重要學術會議與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如TKDE、SIGIR、AAAI、CIKM等),Google Scholar累計引用2500餘次,獲得ACM CIKM 2011最佳論文獎,ACM SIGIR 2012最佳學生論文獎,ACM CIKM 2017最佳論文Runner-up獎,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漢王青年創新獎」一等獎,2016年中科院青年促進會優秀會員等。

(2)張家俊老師報告題目—「基於部分標註的機器翻譯方法探索」

機器翻譯研究如何利用計算機實現自然語言之間的自動翻譯,是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基於深度學習的機器翻譯方法由於其更好的翻譯效果,已經取代了傳統的統計機器翻譯方法成為學術界和工業界新的主流方法。然而基於深度學習的機器翻譯模型往往需要大量的平行語料進行訓練,而目前世界上有許多語種之間的平行語料非常稀少,這樣稀少的語料難以訓練一個好的機器翻譯模型。在這樣的前提下,張家俊老師介紹了幾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包括為相同圖片產生雙語的描述作為可比語料以及通過已有詞典的方式從大量的數據中提取出一些可比語料,來增加訓練數據。

張家俊老師是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跨語言文本信息處理、深度學習等。現任人工智慧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中文信息學會計算語言學專委會和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在國際著名期刊IEEE/ACM TASLP、IEEE Intelligent Systems、ACM TALLIP與國際重要會議AAAI、IJCAI、ACL、EMNLP、COLING等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曾四次獲自然語言處理學術會議(PACLIC-2009、NLPCC-2012、CWMT-2014和NLPCC-2017)最佳論文獎。2014年獲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三)。2015年入選首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計劃。擔任國際人工智慧大會IJCAL-2017和IJCAL-2018的高級程序委員會委員、國際自然語言處理大會COLING-2018的領域主席以及2018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CWMT-2018的程序委員會共同主席。

(3)李晨亮老師報告題目—「跨語言情感分析中的語言差異性模型」

文本情感分析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一直是一個熱點問題。基於深度學習的文本情感分析模型依賴於大量的訓練數據進行訓練,然而許多任務上訓練數據的匱乏使得分類模型的效果無法達到人們的預期。因此,一部分研究人員把眼光放到了跨語言的情感分析任務上。李晨亮老師首先概述了跨語言情感分析這一課題,然後向大家介紹了他所在的研究組提出的一種建模語言差異性的方法並通過實驗結果向大家展示了這一方法的有效性。最後李晨亮老師還向大家介紹了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些工作的展望。

李晨亮老師是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入選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目前擔任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社交媒體專委會委員、信息檢索專委會委員。擔任IEEE TKDE、ACM TOIS、JASIST、ACMTWEB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審稿人;單人SIGIR、ACL、WWW、CIKM、IJCAI、EMNLP權威國際學術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TPC),並擔任權威期刊ASIST編委。在SIGIR,CIKM,TKDE,JASIST 等信息檢索、數據挖掘的權威國際會議和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近20篇,並獲SIGIR2017 年Outstanding Reviewer Award; SIGIR2016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Honorable Mention。

(4)劉康老師報告題目—「基於深度學習的知識問答」

近年來,知識問答一直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智能問答也漸漸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開始頻繁出現,比如一些聊天機器人和一些智能回答用戶問題的導航機器人等等。劉康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知識問答系統的一些基本概念,並且介紹了現在基於深度學習的知識問答系統的一些做法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劉康老師以淘寶客服問答的例來說明知識問答系統面臨的多個問題多個答案的情況,並且介紹了他們的一項匹配問題與對應答案的工作,通過實驗證明了他們的工作在該任務上表現出色。

劉康老師是現任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客座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信息抽取、網路挖掘、問答系統等,同時也涉及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方面的基礎研究。在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工程等領域國際重要會議和期刊發表論文九十餘篇(如TKDE、ACL、IJCAI、EMNLP、COLING、CIKM等),獲得KDD CUP 2011 Track2 全球亞軍,COLING 2014最佳論文獎,首屆「CCF-騰訊犀牛鳥基金卓越獎」、2014年度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漢王青年創新一等獎」、2015、2016 Google Focused Research Award等。

報告結束後,在場的各位老師、專家學者和在座的同學們進行了進一步深入的交流,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了各個老師團隊的工作,並就相關學術研究上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討論,對於研究工作有了新的啟發和思路。本次活動的開展,有利地擴大了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中文信息學會青工委在廈門大學的影響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