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結論無誤,作者不同意,Cell仍然堅持撤稿
撰文/責編丨 迦漵
儘管論文結論無誤,當事作者也不同意,然而最新一期出版的Cell雜誌(4月19日)對一篇2005年發表的題為「ATP Hydrolysis-Dependent Disassembly of the 26S Proteasome Is Part of the Catalytic Cycle」的論文還是做了撤稿處理。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為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St. Loui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Dorota Skowyra【1】。
眾所周知,26S蛋白酶體是真核細胞內負責多聚泛素化蛋白降解的關鍵分子,其在結構上可分為19S調節顆粒和20S核心顆粒兩個部分。19S調節顆粒的主要作用是識別帶有泛素鏈標籤的蛋白質底物並對其進行去摺疊,並最終將去摺疊的蛋白質底物傳送至 20S 核心顆粒中進行降解【2】。
19S調節顆粒由至少19種蛋白成員構成,分為lid和base兩部分。lid包括9中:Rpn3、Rpn5、Rpn6、 Rpn7、 Rpn8、Rpn9、 Rpn11、Rpn12 和Rpn15;base包括10種:Rpn1、Rpn2、Rpn10、Rpn13 及 Rpt1、Rpt2、 Rpt3、 Rpt4、Rpt5、 Rpt6【2】。
2005年的被撤稿的這篇Cell論文的總結論是說:控制19S調節顆粒從26S蛋白酶體解離是蛋白降解的部分機制。(「This is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that a controlled dissociation of the 19S regulatory particles from the 26S proteasome is part of the mechanism of protein degradation.」【1】)
在最新的這份撤稿聲明中提到,Cell編輯部對這篇文章的關注起因於一位讀者提醒,編輯部隨後聯繫了原文的通訊作者並要求提供原始數據。隨後,編輯部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初步評估後發現了一些違規行為。此外,編輯部還聯繫了通訊作者所在的研究誠信辦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最後經過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有3張數據圖被進行了不當的操作,儘管這些並不影響論文的最終結論。
經調查核對原始記錄後發現,原文中的部分圖片的WB條帶存在不當的剪接和重複。
最後,基於調查機構的結果,編輯部認為已發表的數據不能準確反映原始數據,因此最合適的做法就是撤回已發表的論文。
值得注意的是,該論文的作者不同意Cell編輯部的撤稿決定。
參考文獻:
1、Babbitt, S. E., Kiss, A., Deffenbaugh, A. E., Chang, Y. H., Bailly, E., Erdjument-Bromage, H., ... & Gogol, E. (2005). ATP hydrolysis-dependent disassembly of the 26S proteasome is part of the catalytic cycle.Cell, 121(4), 553-565.
2、王豐, & 施一公. (2014). 26S 蛋白酶體的結構生物學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 生命科學, 10, 003.


※豈知毒性蘊,一物本多姿:polyQ蛋白構象多態性與細胞毒性
※中國學者合作繪製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揭示神經元的分化成熟機制——張旭、仇子龍點評
TAG:Bio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