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科院海洋所成功選育出抗風浪龍鬚菜新品系

中科院海洋所成功選育出抗風浪龍鬚菜新品系

海上栽培的龍鬚菜新品系

近日,由海洋藻類專家、水產養殖企業和農商會人士組成的專家組,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選育的抗風浪龍鬚菜新品種在福建詔安、東山和廣東南澳縣規模化擴繁情況進行了海上實地觀測、檢查和交流,並對新品系抗風浪效果給予充分肯定和認可。

龍鬚菜是重要的產膠紅藻,也是水產鮑魚養殖的優質餌料。目前我國規模化栽培中多數採用981品種,該品種具有生長快、抗高溫的優良栽培性狀,但是藻體仍然存在抗拉力相對較弱、易斷裂的問題。因此,在規模化栽培過程中,特別是在風浪較大的海區栽培時,隨著藻體生長增重,極易造成菜苗大量丟失,嚴重影響其產量。

單繩栽培的抗風浪龍鬚菜新品種

在龍鬚菜981品種基礎上,中國科學院實驗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龐通副研究員過人工定向選育,成功培育出一株抗風浪的龍鬚菜新品系與傳統龍鬚菜981品系相比,新品系分枝稠密、藻枝柔細、抗拉力強,經測試藻枝平均承受拉力增加30%左右。自2017年10月下旬詔安灣海區首次引進新培育的抗風浪菜苗200公斤試養殖,經過4次擴繁,到2018年4月24日,據實地測算該海區栽培的龍鬚菜已達450-600噸鮮菜。

傳統龍鬚菜的栽培期一般在25-30天,期間遇到強風浪或超期未及時收穫,將出現十分嚴重的掉苗而降低產量。而該抗風浪龍鬚菜品系抗拉力強,生長期可延長1倍,每根繩長4米的海菜重達50多斤,且未發生明顯丟苗現象,從而大幅增加單繩和單位面積的海菜產量;同時,栽培抗風浪龍鬚菜可延長栽培期,減少分苗次數,從而降低栽培用工、節省勞動力成本,深受廣大養殖戶喜愛。與傳統龍鬚菜品系相比,該抗風浪新品系更適宜于海灣外風浪較大、水流較急的海區栽培,從而使栽培區由內灣轉向灣外,擴大了海菜養殖海區,目前在當地已逐步取代原來栽培的傳統龍鬚菜品系。

本工作由國家海洋公益行業科研專項「大型紅藻栽培與資源高值利用技術開發及示範推廣」資助。

信息來源: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洋知圈 的精彩文章:

中國海洋科研機構的空間分布特徵與演化趨勢
智慧海洋的「發展構想、總體框架、發展建議」

TAG:海洋知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