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漢獻帝劉協殺了這兩個人,那麼,中國就不會存在三國時代了

如果漢獻帝劉協殺了這兩個人,那麼,中國就不會存在三國時代了

三國時期是一個群雄並起的年代,魏蜀吳經過連年征戰殺伐,鬥智斗勇,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每當談起三國,人們總會沉迷於各種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可以了解到形形色色的人物特點,如張飛的勇猛、關羽的仁義、曹操的奸詐、諸葛亮的謀略等。

但在三國題材的影視劇中,卻甚少描寫漢獻帝這個人物,今天,我們不妨以漢獻帝為主線,來著重講下他所身處的三國時代。

馬伯庸有一本小說,叫做《三國機密》,這本小說就是以漢獻帝為主角,對整個三國故事重新剖析。當然,小說畢竟存在有虛構成分,如:書中漢獻帝的弟弟劉平便為虛構,之所以加上這麼一個角色,其實,也是為了以此為線索,方便展開三國的亂世紛爭。

漢靈帝去世後,留給了何太后兩個兒子。大兒子劉辯十四歲,小兒子劉協也不過八歲,按照歷代規矩,皇帝離世後,這皇位自然要由老大做,因此,劉辯便成了新任皇帝,即漢少帝。漢少帝劉辯年歲尚小,能力不足以處理朝政,何太后便代為聽政,這就無形中助長了外戚專權的壯大。

何太后有一個哥哥叫何進,在漢靈帝在位的時候,他擔任漢朝大將軍,手握兵權,地位可謂是極高。在漢靈帝死後,何進野心逐漸顯露,仗著自己是天子小舅子,做事橫行霸道。

但是,何進在朝內也不是沒有對手,他最擔心的還是朝內的宦官勢力,這些宦官曾經深得漢靈帝信任,表面上是照顧皇帝的日常起居,實際上,他們的手中都握有實權,大宦官往往在宮內身兼多職,私下互相勾結,儼然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勢力。

不過,何進還是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他不知道除了外戚和宦官外,朝廷內其實還存在著第三派勢力——外臣。顧名思義,就是一些在朝中身居要職的外姓重臣,這些人雖然沒有皇族血脈,也沒有得到皇帝賞識,但是,他們作為士族名門,數代效忠於漢室,早已培養出自己的人脈與勢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外臣有袁紹和楊彪。

他們手下有許多人在全國各地方擔任要職,控制著許多土地與城鎮,一旦事情異變,這將是不可輕視的一股勢力。

東漢末年時期,全國範圍內爆發了黃巾起義,漢靈帝迅速命令地方軍隊進行鎮壓,但是,起義地區的軍隊根本不是黃巾軍的對手,常常被打抱頭鼠竄。漢靈帝選擇放權到地方,由各地刺史負責當地的軍政事務,而後又將刺史改為州牧,統領軍隊對起義軍圍剿。雖然,在最後終於將起義軍隊消滅,但是,漢靈帝想要再收回兵權可就難了。

當時的人們都知道漢室已支撐不了多久,自然沒有太多對朝廷的敬畏,許多得到兵權的地方官員,索性無視了朝廷的命令。冀州刺史王芬曾經還謀划了一場刺殺漢靈帝的行動,小小的地方刺史竟然敢刺殺天子,這在東漢之前似乎是很難想像的。

但若是將這件事放到漢靈帝時期,似乎又能講解的通,一個刺史敢這麼做,必然是有著十足的把握。回顧歷史背景,東漢末年,漢室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威懾力,從黃巾起義這件事中,許多人都已經意識到漢室根基已倒,覆滅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哪裡還會有半點效忠之心。漢靈帝在位的時候,地方官員都已經開始抗拒旨意,哪裡還會將新上任的小皇帝看在眼裡。

漢靈帝去世後,此刻的東漢王朝更像是砧板上的一塊肉,只剩下任人宰割。朝廷內部被三方勢力共占,他們表面裝作無事,私下卻爭權奪利,盤踞在各地的軍閥勢力對於東漢政權也是虎視眈眈。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外族勢力,也是不小的隱患。

他們趁著東漢勢微,大量遷移族人進入中原地區,這些外族人口中,其中,人數眾多的有匈奴、鮮卑、西羌等族。

其實,這些外族並不是第一次遷入中原,早在漢靈帝之前,便有大批外族居住在中原地區。他們與漢人雜居,學習漢族的農耕文化,儼然已經融入漢人的生活。但是,他們並未真正脫離原來的民族體制,部落首領仍然對族人擁有極強的號召力,一旦亂世開啟,那這些外族之人很可能攻打漢室,到時中原必危。

當時,也有過外族造反的例子,如:漢靈帝中平四年,中山太守張純起兵造反,隨之響應的便有鮮卑族,雖然,這次造反很快被鎮壓,張純被處死,但是,參與其中的鮮卑人並沒有受到影響,依然私下發展著自己的力量。

其實,除了鮮卑族,長期住在涼州的西羌也是一個不甘臣服的民族,西羌人曾多次起兵反抗東漢政權,雖每次都被平定,但西羌人卻從不認同東漢王朝,依然在全國各地發起造反,許多西羌人為了推翻東漢王朝,不惜投靠一些軍閥勢力,如董卓、馬超的軍隊中,便有不少西羌士兵。

隨著各地軍閥崛起,朝廷內部的矛盾也終於激化,何進謀劃剷除宦官的計划走漏,反而被對方先行下手,隨後,袁紹帶人進行反擊,接連殺了兩名宦官。在這種情況下,宦官張讓、段珪自知無力回天,便挾持著漢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向著城外逃去。之後,尚書盧植率軍追上,殺掉了二人,將漢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接回都城。

據悉,劉辯與劉協在逃亡野外的時候,曾碰到過董卓。當時董卓問二人問題,漢少帝劉辯因為被宦官劫持一事,嚇得早已六神無主,反觀劉協,面對董卓仍然能鎮定自若,對答如流,這點獲得了董卓的好感。

二人被尚書盧植接回沒多久,董卓就率軍進城,控制了整個皇室。

或許是因為劉協更得董卓的喜歡,因此,在廢掉了漢少帝之後,董卓擁戴劉協成為了東漢的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

其實,關於董卓廢劉辯擁劉協的原因,歷史上猜測還是很多的,前面所說的劉協更得董卓喜歡是一種。另一種,則是相比於劉辯的外戚背景,劉協更加容易控制。第三種,則是董卓自認為和收養劉協的董太后同族,加上劉協本身比劉辨有才能,因此,才選擇了劉協。

自此,劉協便開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涯。

董卓一手控制了整個皇室,自然引起了其他軍閥勢力的不滿,各方軍閥組成聯盟討伐董卓,正式開啟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董卓雖然勢力不弱,但是,也架不住多方軍閥的圍攻,在受到三面壓力之下,他只能選擇挾持漢獻帝逃到長安。

漢獻帝不甘於受人牽制,派人聯繫關東軍,想借著他們的力量推翻董卓。可是,當時的關東軍內部產生了分歧,加上其首領袁紹正在忙著擴張底盤、壯大力量,沒有空閑去征討董卓。於是,漢獻帝只能想辦法靠自己來擺脫董卓的挾持,派王允策反呂布。

當時呂布已經與董卓有了隔閡,經過王允的遊說,他終於動了心思,刺死了董卓。雖說董卓死了,但其兵力卻落入了部將李傕、郭汜等人的手裡。一個月後,二人調集兵力攻下了長安,將東漢政權控制在內,倒霉的漢獻帝再一次被挾持。

興平二年,李傕、郭汜二人引起內訌,率領各自軍隊在長安城內對攻,漢獻帝便趁此機會逃了出來,在一些將領的掩護下,逃往洛陽。在洛陽這位東漢皇帝可謂是落魄至極,連吃一頓飽飯都成了奢侈,當地的官員對於漢獻帝完全是置之不理。

曹操得知這種情況後,派人將漢獻帝接到了許昌。

曹操這麼做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畢竟,東漢還未滅國,如果,殺了天子很可能引起民憤,這無疑會令他陷入被動境地。正逢亂世,中原地區有袁紹這個大敵,江東有孫策,荊州有劉表,其他地方割據勢力更是數不勝數,曹操自然要謹慎對待。漢獻帝到了許昌,他自然要好好利用這個「天子」傀儡。

漢獻帝可不這麼想,他作為一朝皇帝,自上任以來便被挾持一路,想必放誰身上都會心中難平。為了能再次擺脫挾持,他再次謀划了刺殺曹操的行動,令董貴人的父親董承去刺殺曹操。然而,很不幸,事情敗露,董承等人被曹操反殺,懷孕的董貴人也慘遭牽連,被絞殺宮中。

可以看出,曹操在漢獻帝的身邊安插了眼線,他既然能提前得知這起刺殺行動,自然,也知道主使人就是漢獻帝。但是,曹操並沒有對漢獻帝動手,因為他的統一大業還未完成,漢獻帝對於他來說還有用處,怎麼可能就將其處死呢。

同樣,漢獻帝也算準了這點,自知他是曹魏對外的合法招牌,必然不會有什麼危險。但漢獻帝也很清楚,他的「天子聲譽」是有時間限制的,待時間一長,東漢王朝的影響在這亂世中被消磨殆盡,那他的利用價值便不會再有。

或許,二十年後,民間百姓只會討論曹魏之名,而不會再想起他這麼一個傀儡皇帝。

其實,漢獻帝劉協仁德與智慧都有,被挾持期間,還不忘賑濟關中災民,這便是仁德。設法派人遊說呂布,除掉董卓,這便是智慧。只可惜,漢獻帝生不逢時,剛上任便身處亂世之中。縱然有心改變現狀,但是,僅憑他一人,還是難以挽救走向末路的東漢王朝。

當然,漢獻帝也不是沒有缺點,最大的缺點便是缺乏魄力與勇氣。

像在被挾持的過程中,他其中有數次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誘殺李傕、郭汜,可是他卻選擇了安守長安,這才被二人調集兵力所反攻。如若,漢獻帝果斷一些,還真有可能在長安穩固東漢政權。

總的來說,在和平年代,漢獻帝必然能成為一代明君,但是,在亂世時期,他註定難有作為,只能受制於人,末期落到了曹操手中,以禪讓皇位換來壽終正寢,這也算是很好的一種結局了。

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

其時,雖然有孫權、劉備的不斷犯邊,但基本不成氣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除舊布新,建立新朝,已經是人心所向,各種力量都在推動曹丕採取行動。那些曹氏部屬也在設想著如何彈冠相慶,如何分新朝一杯羹。於是,便有小臣去逼去勸漢獻帝效唐虞舊例,把帝位禪讓給魏王。

漢獻帝死在葬於禪陵,其地位於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方庄鎮古漢村南,南距修武縣城約23公里,北依太行山,其餘三面皆為平原。陵東南400米處有一低矮山丘,因禪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漢山。

參考資料: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五十九至六十八·漢紀五十一至六十》、范曄《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三國機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預言鐵木真統一草原,鐵木真:你要什麼願望?他說:我要30個女人
大臣們都反對武則天,結果她只用了簡單一招,頓時所有人服服帖帖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