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技術推動零售大變革?其實新零售的本質還是「人」

技術推動零售大變革?其實新零售的本質還是「人」

作者:雲陽子。最早研究新零售推動者,500強新零售顧問,前萬菱集團電商副總裁。

2017年8月,商務部專家去到阿里西溪園區進行調研,問了一個問題:新零售到底是什麼?當時阿里提供了一個說法:新零售就是基於數據驅動的對於商業三個要素人、貨、場的重構。

筆者認為,這個說法並沒有告訴我們新零售是什麼,而是新零售應該怎麼做。這可以從零售行業角度與零售企業角度解讀。

1. 從企業角度看

從企業角度看,新零售實施的核心有兩個層面:技術層面與零售層面。

技術層面:核心是「人貨場」的數字化,目的是實現數據驅動或數字化運營。

零售層面:核心是「人貨場」的重構,目的是實現零售企業大變革。

2. 從行業角度看

可以將「基於數據驅動的對於商業三個要素人、貨、場的重構」重新拆分解讀一下。

數據驅動著代表「技術驅動」;商業三個要素人、貨、場:代表「零售」;重構代表著「變革」或「革命」。整合在一起就是「技術驅動零售變革(革命)」。

從行業角度看,新零售的目的就是通過技術推動零售業大變革。沒有技術的革命,零售業不可能進行大變革。

零售業的大變革

一、移動互聯網

因為4G帶寬與智能手機的盛行,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而移動互聯網,又是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結合,其最大的特徵是:智能手機成了互聯網第一入口,超過PC電腦

在電商領域,我們看到移動端電商,逐步幹掉了PC端電商。比如,阿里電商移動端佔比從2014年的19%到2017年的79%,在短短4年里基本幹掉了PC端。說明一點:移動技術導致電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而且時間很短

還有一點,很多人沒看到,但正在發生的事:中國大力發展的新零售,正在逐步幹掉純電商與實體零售。

線上(電商)與線下(實體)融合,在互聯網時代發生不了,只有移動互聯網時代,才有可能融合,「1+1>2」,誕生出更有效率的新零售。

目前唯一能看的出一點端倪的案例,是盒馬。

2016年天貓超市定位為繼淘寶、天貓、聚划算後,淘系的第四個消費者平台。2017年盒馬模式的成功,天貓超市(純電商)的戰略位置明顯被盒馬(新零售)取代。後來的一些做法也更明確了盒馬為超級App的定位,未來可能與天貓、淘寶同級。

移動互聯網上半場,我們看到移動端電商幹掉了PC端電商。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我們即將看到新零售幹掉老零售(純電商與純實體零售)。

這裡講的「幹掉」,是形容詞,別較真鑽牛角尖。

二、物聯網

隨著5G標準的建立與信息感測設備(電子價簽等)的大規模應用,物聯網時代很快會到來,實體零售開始能夠全鏈路數字化運營。

1. 一物一碼

傳統零售的一物一碼,是條形碼(一維碼);新零售升級為二維碼。一個重要的認知:碼是實體場景的流量入口。新零售實踐者希望用戶產生一個巨大的行為變化:要購物,先掃碼。

在百貨商場,掃碼看服飾搭配,商品詳情等;在超市場景,掃碼看商品溯源,商品詳情等。

線上場景+實體場景優勢互補,增加用戶體驗,目的是促進銷售。

2. 電子價簽

盒馬第一個在大賣場使用電子價簽,解決了線上線下同步問題,價格同步,庫存同步。作業效率提升,電子價簽成為新商超的標準之一。據行業人士透露,阿里自己研發電子價簽會馬上推出,或許能普惠零售業。

3. 電子標籤

RFID電子標籤是物聯網的基礎,但由於射頻技術的適用性與價格,只有部分使用場景適合。未來RFID是否有突破性技術,決定著商業物聯網的未來發展。

當下零售業對二維碼與電子價簽的應用會非常普及,一個讓線上線下場景融合成為可能,一個讓線下線上價格同步成為可能。

三、人工智慧

線上線下融合,導致「三多」現象:數據來源多,數據格式多,數據容量多。特別是各種場景應用,圖片、聲音、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會大幅增加數據容量。海量(大)數據的應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呈現兩個顯著特徵:精準與反饋實時性。

這時需要人工智慧來處理大數據,數據價值賦能零售業。

1. 智能導購

零售業有一個很大痛點:導購問題。

百貨服裝業有導購,大賣場有促銷員,都會面臨水平不一影響銷售。智能導購,是互動式的,可以對話的,比如:App里的機器人導購+人工導購。機器人導購比大部分人服務水準高(因為大數據),再用人工導購補充可以達到優秀水準。

這個細分領域的格局,也就基本可以看到終局:幾個平台型大公司的菜,做工具型軟體的公司基本要歇菜,有機會趕緊賣掉。

2. 智能配送

目前新型大賣場與商超,30~60分鐘到家是標準,即時消費領域(如:便利店),30分鐘到家是標準。新零售時代,快遞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短距離配送,是未來的潮流。

短距離配送,按照傳統方式,配送成本會讓很多企業承受不了。其對配送標準提出了極高要求,必須通過演算法與人工智慧來優化,提高配送效率。基於演算法與深度學習,完成智能配貨與送貨。配送效率,在於跑一趟送幾單。

對於更多的新零售企業,短距離配送會採用第三方配送+自己配送的標準組合,每一趟配送的最優效率,人腦靠不住,只有人工智慧才會給出最好最快的決策。

3. 智能買手

只有做過零售企業的,才知道買手有多重要,但也知道有多難培養,需要了解商品、賣點、視覺陳列、銷售波段等。筆者曾做過買手,深知這是一個複合型工種,不僅需要定量分析能力,也需要很多定性分析,甚至是直覺。

通過演算法、人工智慧打造智能買手,其意義在於:機器代替普通買手,解決人才問題;大數據支撐下的預測能力,提高銷售能力,降低庫存風險。

人工智慧,必須要有大數據;有大數據,必須用人工智慧。這是一對孿生兄弟,會誕生在大平台,成為行業的基礎設施,賦能每一個零售企業。筆者認為這才會有社會整體效率,絕大部分零售企業是沒有大數據採集能力的,也沒有人工智慧的開發能力。

四、無人零售技術的應用

如何判斷成為新零售企業,無人零售技術的應用是重要標準之一,目的是提高人效。無人零售技術的應用,本質上是一種零售思維的進化升級,無人+有人兩者融合,代表著效率

1. 無人收銀

無人收銀一般採用兩類方式:其一是自助收銀機,其二是手機掃碼付款。對消費者而言是減少排隊時間,這是個痛點;對零售企業而言是大幅減少收銀員,這也是個痛點;對新零售服務商而言是數字化基礎,必須無人收銀。

所以,無人收銀是目前最容易推動的,幾方合力推動,在2017年特別明顯。

未來幾年,無論是商超、百貨,還是便利店,無人收銀是大趨勢,收銀員會大幅減少,轉為其它零售工種。

2. 無人導購

無人導購,是用智能機器代替了人,一般採用兩類導購終端:其一是機器人導購,比如:購物中心的導購機器人專程陪購,很炫很酷;其二是手機智能導購。

對於零售業,導購非常重要,特別是百貨領域,最優解應該是無人導購+有人導購整體解決方案,由大數據+人工智慧做技術支撐。到目前,無人導購應用還不多,因為缺少平台支撐,只有天貓提出過數字化轉型陣地在默默的實踐與闖關。

未來幾年,導購員的職能要求會逐步改變,從推銷商品轉為經營用戶為核心目標。

3. 24小時無人售貨終端

24小時無人售貨終端,是純無人零售,大致有三類應用:其一是智能無人貨架,適用於辦公場景,佔地幾個平方;其二是智能售貨機,適用於很多場景,佔地幾個平方到幾十個平方;其三是無人便利盒子,最適用於小區場景,佔地至少十幾個平方。

24小時無人售貨終端,零售運營的本質是便利。核心有兩類便利:其一是距離的便利,離用戶更近;其二是時間的便利,24小時營業。

未來幾年,24小時無人售貨終端的廣泛應用,便利店一定會被重構。

各種技術的應用,終極目標都是為了用戶體驗與效率。企業的新零售實施,線上+線下,可以提高坪效;有人+無人,可以提高人效。但從實踐者來看,大部分實體零售與電商相互擁抱,是1+1<2的;零售從業者應該要很清晰一點:技術的使用者是人,零售人(特別是零售高管與老闆)的認知不更新,就根本無法進化到新零售

技術推動零售大變革,其本質很簡單,(技術)工具改變(零售人)認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崗位「前途」超「錢途」?招人全靠忽悠
孫宏斌辭任樂視董事長;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