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瀚海浮沉藏風不減,淺談中國古典傢具收藏史

瀚海浮沉藏風不減,淺談中國古典傢具收藏史

這篇文章將引領讀者領略古典傢具收藏的歷史,感受那收藏浮沉之中吉光片羽和它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

引言

時光荏苒,倏然千年。自古典傢具誕生之日起,收藏便成為它與生俱來的屬性之一,當然,這一屬性必然要經過千百年的時間淬鍊才能臻於純熟。

古代傢具收藏史話

對古典傢具收藏史的探討必然脫離不開古典傢具的使用史,自傢具誕生之日起至明清時期達到傢具藝術的頂峰,古典傢具經歷了一個極為漫長的演變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審美標準的嬗變和工藝美術水平的提高,一些精美的傢具也被古人納入到收藏範疇中來,不僅傢具如此,字畫、玉器、瓷器等中國傳統藝術品的收藏也都概莫能外。

古人對傢具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一些出土的商周器物已有後來某些古典傢具的雛形,如席、俎、幾、禁、扆等,除此之外,一些傢具上的裝飾手法也已經出現,如髹漆、嵌象牙、嵌松石等。

紋飾上,那時廣為流行的饕餮紋、夔紋成了後來古典傢具上的經典紋飾。

春秋鏤空龍紋青銅俎河南省博物院藏

春秋戰國是傢具的發展時期,相比商周,傢具的種類更加豐富,諸如箱、櫃、椅、墩等傢具開始出現。秦漢是漆木傢具的全盛時期,裝飾工藝有了很大的發展。

此時,人們的起居方式仍然是跪坐或盤膝坐,垂足坐始見萌生卻尚未普及。傢具出現由低矮型向高型演進的端倪,笥、榻等傢具也已經問世。

漢代 銅胎髹漆人物紋蓋杯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跪坐的禮節觀念逐漸淡薄,高型坐具流行,及至唐代,垂足而坐的方式徹底推廣開來,不僅椅、凳已不鮮見,還出現了高型的案桌。

宋代對傢具而言是個偉大的時代,它基本定型了明式傢具的風格和制式,傢具收藏也在這個時期蓬勃發展起來。

眾所周知,宋代是正統的漢文化當道,文人騷客輩出。詩歌上,突破了唐詩的掣肘衍生出宋詞;傢具上,經典制式已經成型。

宋代有兩部關於收藏的重要典籍,一是《負暄野錄》,另一本是《洞天清錄》。收藏在文人之中尤為盛行,李清照與其夫君趙明誠便是其中的代表。

傢具成為文人的治藏之物有其必然的緣由。我國古代文人擁有很高的審美情趣,寄情山水、曲水流觴,他們追求自由、個性的表達。這種情況下,實用傢具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經由他們自己設計的傢具。

久而久之,一些精美的傢具被部分富紳商賈所收藏,便出現了傢具史上的第一個收藏高峰。

到了元代,漢文化被游牧文明所取代,傢具的演進一度滯緩,由一些傳世的元代傢具可見,紋飾的改變更多一些,元青花紋飾一度流行開來。

明代,漢文化重回正統,傢具製作和收藏達到又一高峰。明代進口貿易發達,一些製作傢具的良材進入中國,犀角、象牙、琺琅等工藝也迅速發展。明代還誕生了「木匠皇帝」朱由校,《古董十三說》、《格古要論》、《長物志》等涉及古典傢具的著作紛紛問世。

從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古人對傢具的評判已經十分成熟,而且細緻入微,斷定傢具制式雅俗的標準非常詳盡。

清代與明代在傢具上形成了兩大分明的美學體系。清康乾時期,傢具再次達到一個製作與收藏的高峰。

清代 紫檀雲龍紋四件櫃 陳列於故宮太和殿

此時,國力昌盛,交通發達,紫檀等傢具製作良材通過海運、河運直達京城,統治者直接參与傢具設計,宮廷傢具不計其數。

諸如李漁、谷應泰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學家對傢具都有深刻的美學見地,《閑情偶寄·器玩部》、《博物要覽》還有規模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均對古典家具有一定程度的涉獵。

清中晚期,國力日漸衰微,此時的古典傢具呈現出兩大特點:

一是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古典傢具產生了一次變革,大量借鑒西方紋飾成為那個時期的流行風尚;

二是在統治者思維日漸保守的情況下,傢具的造型開始趨於浮誇,藝術水平也有所下降。

清政府覆滅後,大量的宮廷器物散落民間,王公貴族將夾帶出來的文玩珍賞低價賤賣,由此催生了古玩市場的興起,北京琉璃廠、上海五馬路等古玩交易市場生意火爆,收藏之風大為盛行。王懿榮的《天壤閣雜記》、趙汝珍的《古玩指南》等著作受到人們的歡迎。

社會的澆漓動蕩也曾致使收藏之風一度割裂,但國人的收藏心理已經非常成熟,自此,收藏已經成為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現代古典傢具收藏

近現代古典傢具收藏的興起,是一種必然現象。

正如上一章的結語所言,喜愛收藏的基因已經根植於國人心中。頗耐人尋味的是,這種基因不但國人有之,西方人也不缺乏,甚至更為強烈。

上世紀30年代,德國人艾克著《中國花梨傢具圖考》甫一問世,便在國際上掀起了中國古典傢具的收藏風潮。一石激起千層浪,西方藏家紛紛來華大量收購古典傢具。

《中國花梨傢具圖考》中艾克舊藏黃花梨圈椅

繼《中國花梨傢具圖考》之後,上世紀80年代,王世襄先生的心血之作《明式傢具珍賞》和《明式傢具研究》付梓,一股因此而起的古典傢具收藏風潮不約而至。

艾克著《中國花梨傢具圖考》

王世襄先生《明式傢具研究》

不止收藏,古典傢具研究熱,仿古傢具企業也與之興起,且一直持續至今。在《明式傢具珍賞》、《明式傢具研究》問世之前,國內收藏古典傢具的現象一直存在,只是還未普及。

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珍賞》在香港出版,大量的港台收藏家湧入內地購買傢具,古典傢具收藏一時成為一大現象。據業內人士稱:

從海南島開始,收藏者像梳頭髮一樣,從南到北梳了一遍,地上文物極為豐富的山西省,除了喬家大院等幾處國家保護單位,整個省的明清傢具精品幾乎被搶買一空。

到90年代,這股收藏熱潮再次波及海外,許多海外藏家來華大量收購精品古典傢具,當時,保護文物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據業內專家稱,現今中國70%的黃花梨傢具已流失海外。

流散海外的古典傢具題

古典傢具流失海外,有人為因素,也有時代誘因。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恭王府傢具

古典傢具向海外流失的第一個時期,是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當時一大批宮廷、王府傢具流入民間,被活躍在中國的西方傳教士發現,並被其美學價值所震撼,於是悄悄購買運回歐洲收藏起來,這是中國古典傢具第一次大規模流向歐洲。

當時英國的傢具設計師齊彭代爾以明式傢具為藍本為英國皇室打造了一套宮廷傢具,轟動了整個歐洲,從此,中國古典傢具之美蜚聲海外。

齊彭代爾以明式傢具為藍本打造的宮廷傢具

兩次侵略戰爭也是造成我國古典傢具流散甚或損毀的原因之一。

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三山五園」,1900年,八國聯軍庚子「擾城」,這兩次強取豪奪使得包括古典傢具在內的大量藝術珍品遭受重創,其中一部分被運往海外,「器形大者」縱火焚毀。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到了民國時期,軍閥割據、時局動蕩,外國商人再次入華大量購買中國古典傢具。據資料顯示,《中國花梨傢具圖考》中的100多件古典傢具,後來都流往海外,無一倖免。

趙汝珍在《古玩指南》里曾寫道:

歐美人士之重視紫檀,較吾國尤甚,以為紫檀絕無大料,僅可為小巧器物。拿破崙墓前,有五寸長紫檀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及至西洋人來北京後,見有種種大式器物,始知紫檀之精華盡聚於北京,遂多方收買運送回國。現在歐美之紫檀器物,緣由北京運去者。

趙汝珍《古玩指南》

第三次流失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八五狂潮」,又有一批古典傢具精品流失海外,直到90年代,這股狂潮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遏制。

其實,早在建國初期,這一現象就已經引起一批致力於文物保護專家的注意,後來,在王世襄等專家的建議下,政府有關部門出台了相關的保護措施,規定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力、烏木這五種名貴材料所制的古董傢具不準予出境,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古典傢具珍品的流失。

幾經浮沉,古典傢具收藏曆久彌新。臣服於古典傢具之美也好,希冀保值升值也罷,其中一個很好的意義在於,古典傢具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有序的傳承和保護。

除此之外,倘若我們能從其中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幡悟,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收藏境界。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給別人看看,別人都會感謝你的。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木 的精彩文章:

當年10塊錢的圈椅,如今價值百萬!傢具收藏要趁早!
紅木入門:名貴紅木傢具排行榜

TAG:紅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