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起技術本身,我們更愛談論如何與它互動

比起技術本身,我們更愛談論如何與它互動

米開朗琪羅名畫《創造亞當》

如今,AI(人工智慧)賽道繁花似錦。目不暇給的同時,投資人常常需要思考:下一站,在哪裡?這篇投資人手記就在回答這個問題。

作者從卡爾·本茨聊到喬布斯,然後引出谷歌科學家斯科特·詹森的「技術舵柄」理論——人們在新技術上往往習慣性地沿用舊設計。而這,常常是錯誤的。

作為AI投資人,他和小夥伴們投資時,一直在尋找新時代的「舵柄」——更加貼近人類自然與物質世界的交互方式。從滑鼠的模擬手運動,到觸摸屏的使用觸覺運動,都是這個原則的體現。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洪泰尋找到了一些掌握新技術舵柄的企業,它們正共同構建未來交互的範式。

作者特別提出要以《創造亞當》作為本文封面圖,因為他談的是交互方式,而這幅畫展示的就是一切的開始。

以下是全文,不到3000字,5分鐘即可讀完。

文 / 洪泰基金副總裁宋楠

一個最新的互聯網笑話是:如果把今天做自媒體的傢伙們排成隊,能夠繞地球一圈,還有些富餘。

笑話背後的事實是,僅在我們這個10多億人口的國家,每天以生產信息為職業的人就有300萬。如果把時間標尺放得更長,自有新聞行業以來,在筆頭討生活的人口已如恆河沙數。他們生產過的大部分信息不過是新鮮的垃圾,極少一部分被我們記住,繼而變成速朽的歷史。

然而,五百年後的歷史學家,應該向這些「執筆者」致以敬意。正是他們的孜孜不倦,讓過去的一些世紀改變了顏色:大人物們黯然失色,小人物們披紅掛綠地登場。後者做了一些了不起的小事,跟你的關係莫大。

我要講的就是幾位小人物帶來的變化。

首先出場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發動機製造商。

他叫卡爾·本茨,一個不錯的發明家,以及有著糟糕透頂的經營才能的企業家;有一間機械工廠,然而彼時德國的建築業並不景氣,本茨的工廠經營困難,正面臨倒閉。他將起死回生的希望寄托在了新發明上。

1886年,就在創業的第14個年頭,本茨成功研製了單缸汽油發動機,從而發明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輛不用馬拉的汽車。說是汽車,但跟我們今天的認知不同,它是一輛三輪車。

於是,內燃機動力時代悄然到來了。當然,賓士公司也由此奠定基礎。

新事物首先帶來的是困擾。三輪汽車面世後,人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控制這個沒有馬的「馬車」。幸好大家想到了其他主流交通工具,也就是船的操作方式,把輪船上的舵搬上了車,由它驅動內燃機。

但是這樣的操作顯然還不能完全發揮內燃機的優勢——快速過彎之際,三輪汽車必須使出力拔山河之臂力方可完成拐彎;並且即使火力全開,它也只能跑到15km/h。

另一個小人物出場了,一個叫戴姆勒的年輕人。他對三輪汽車做了一些改動,在前面裝上了兩個輪子,並且覺得舵的操作方式太不便,加上了另外一個桿,把汽車操作桿變成了自行車把。然而問題依舊:這種方向桿通過硬式框架機構撥動前輪的角度,實現轉向,用起來並不方便,必須要有非常強壯的臂力,一般人根本玩不來。

第三位小人物,1894年法國汽車大獎賽上的一位參賽選手,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將自己的汽車裝上了圓形方向盤,這其實類似於輪船上的方向舵。圓環的形狀有利於快速、流暢地轉動方向。同時,他在方向操縱桿內引入減速齒輪結構,通過力矩放大作用,使汽車的轉向操作變得簡單。

汽車從此開始了真正的大規模普及。

一個問題是:今天,我們該如何理解本茨、戴姆勒以及賽車手的故事?

2014年,谷歌的科學家斯科特·詹森提出了「技術舵柄」理論。他認為這些人的故事印證了這個理論。所謂技術舵柄,指的是人們在新技術上往往會習慣性地沿用舊設計。而這,常常是錯誤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我們更熟悉的世界裡也並不鮮見。

滑鼠是最常用的電腦設備之一,也是今天大多數人操作電腦時幾乎離不開的設備。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曾把滑鼠的發明列為計算機誕生50年來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世界上最早的滑鼠誕生於1964年,由美國人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發明,他是NACA Ames實驗室的一名電子工程師。但最初,滑鼠的普及之路並不順利。

1973年4月,施樂公司(Xerox)推出世界上第一部採用圖形界面、可操作的Alto電腦,這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滑鼠的電腦,但由於該電腦未得到普及,所以世人知之甚少。

直到1983年,喬布斯的蘋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採用圖形界面的個人電腦——LISA電腦,並配置滑鼠。這是距離滑鼠發明17年後,蘋果公司第一次在自己的電腦上配置滑鼠。

正是由於蘋果的舉動,用戶才認識到滑鼠的作用。1984年,蘋果公司推出LISA電腦的升級產品Macintosh電腦,主打易用性、消費化理念。這不僅是蘋果公司的里程碑,也是電腦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圖形界面+滑鼠」成為個人電腦的標配,開啟了一個波瀾壯闊的PC時代。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和喬布斯,兩位當時的小人物,逐步為計算機技術尋找到了合適的舵柄。

智能手機的發展史也依循此例。

智能手機出現早期,市面上已經有了不少使用觸摸屏的產品,但是沒有引起與實體按鍵本質上的迭代關係,主要問題還是絕大多數產品都是電阻屏,這種觸屏技術體驗較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觸屏都需要觸摸筆,之後包括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HTC和LG在內的廠商都在摸索更好的觸屏技術。

2007年,iPhone推出時,一個很大的革新就是取消了實體按鍵,只保留正面一個Home鍵。這一切是由電容觸摸屏的普及帶來的,而整個智能手機時代,絕大多數的商業和應用創新都來自於「觸摸屏+LBS(基於位置的服務)信息」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針對觸摸屏及移動終端的操作系統是非常重要一環)。

這一次尋找舵柄的,依舊是喬布斯。他引領了手機觸屏的發展潮流,帶領著世界邁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也讓你毫不猶豫地拋棄了簡訊,擁抱了微信這樣的社交軟體——

以及,能夠讓你在手機上方便地瀏覽本文。

以上這些故事可以在百度中輕鬆地搜索到,往好聽去說,這是即使在今天也並不那麼容易被掃進信息垃圾桶的故事;說得難聽點,這不過是老生常談。為什麼要講這些呢?

這些故事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我是一個投資人。過去幾年,我專註的一個領域就是AI。這個領域,大概聚攏了今天最聰明的一些傢伙,每天發生的變化都值得你瞠目結舌,一個個小人物相繼變成大人物。

而我,像一個闖進琳琅滿目的集市中的買家,好奇地四處張望,同時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要買什麼樣的東西?哪些人是最值得投資的?

上面幾個故事給了我一些答案:交互技術是我們要特別尋找的舵柄。

如果說,技術革命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那麼,交互技術的革新則推動著技術革命的普及,特別是影響著IT技術革命的普及。作為一個投資人,我們的責任就是站在過去的經驗上,迎接更偉大的未來。

交互產品的革新,雖然形式千差萬別,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注意到整體的迭代是以「符合人的慣常認知,貼近人體本身的動作行為」這個原則進行的。正如康德所說: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人類本身對於自然的認知決定了人類認識的自然究竟是什麼樣的。

那麼交互技術的發展應當是更加貼近人類自然與物質世界的交互方式,通過直覺與本性來跟機器或者其他複雜系統交流。從滑鼠的模擬手運動,到觸摸屏的使用觸覺運動,都是這個原則的很好體現。

與此同時,在「後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和我所在的投資機構洪泰,致力於投資的、支持的、認可的交互技術企業,一定是面向未來計算平台的技術企業。

基於此,洪泰基金投資了:

三角獸:國內領先的中文自然語言處理及多輪對話解決方案提供商

智能一點:國內領先的自然語音交互智能導購服務方案提供商

聲智科技:國內領先的遠場語音交互方案提供商

AiFi:由微軟Kinect創始工程師創立的基於攝像頭的姿態識別方案提供商

相芯科技:全球領先的虛擬形象技術方案提供商

nreal.ai:國內領先的混合現實眼鏡及相關技術提供商

這些企業,正是我們看好的正在尋找新技術舵柄的企業,它們正共同構建未來交互的範式。比如,我們可以想見的,以語音交互為基礎的混合現實交互體驗。其中語音交互無需多言,而混合現實體驗則是傳統原子世界與比特世界的第一個匯聚點,人類可以將自身投射到數字世界中去,而數字世界本身也可以反過來影響人們眼中的物理世界。

我想,這會是一個開啟全新時代大門的鑰匙。

最後要說的是,很幸運,我們遇見了這些掌握未來鑰匙的傢伙們,他們正是今天的卡爾·本茨、戴姆勒、汽車大獎賽上的賽車手、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以及喬布斯。

謹以此,致敬未來!

圖片來源:網路

遇見相似的靈魂

 遇見相似的靈魂

代鑫 

00:00/05: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泰幫 的精彩文章:

Next to Hong Kong,他們用數千萬美元做了件酷酷的事兒
智鈾科技完成Pre-A輪融資,讓AI訓練AI更簡單

TAG:洪泰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