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亞美尼亞政治危機是一場「顏色革命」?未來局勢如何?

亞美尼亞政治危機是一場「顏色革命」?未來局勢如何?

4月23日,在持續多日大規模的群眾街頭抗議之後,剛卸任亞美尼亞總統之位不久的謝爾日·薩爾基相在擔任總理不到一周後黯然辭職。在此之前的4月17日,反對派領導人尼克爾·帕什尼揚號召民眾進行「天鵝絨革命」,指責薩爾基相治國無方,反對其擔任總理。烏克蘭危機爆發四年多,後蘇聯空間再次出現國家政權的非正常更迭。此次政治危機是不是一場「顏色革命」?亞美尼亞近期國內局勢到底怎樣?事件背後有何深層次原因?未來局勢如何收場?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對此次事件有何反應?一連串的疑問值得解讀。

事件 「導火索」及經過

不同於2015年打著經濟口號「反對電價上漲」的抗議活動,此次政治危機的直接導火索是,亞美尼亞反對派領導人尼克爾·帕什尼揚號召民眾反對議會任命前總統謝爾日·薩爾基相擔任政府總理。

謝爾日·薩爾基相,出生於納卡地區,曾擔任亞美尼亞國防部長和總理,2008年4月至2018年4月的十年期間擔任兩屆總統。2015年12月,在薩爾基相及其領導的亞美尼亞共和黨的支持和推動下,經過全民公投修改憲法,將國家政體從半總統制改為議會制。國家權力從總統過渡到總理手中,總統僅成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而總理才是真正手握實權的國家領導人。在推動修憲的過程中,薩爾基相多次明確表態,自己未來不謀求擔任總統或總理。同時規定,新憲法將於2018年4月正式實施。

2018年3月2日,亞美尼亞共和黨提名的前駐英國大使阿爾緬·薩爾基相被議會選舉為新一屆總統,這是亞美尼亞獨立後第一次由議會而非人民選舉的總統。與此同時,正如大多數人所預料,4月9日卸任總統之位的謝爾日·薩爾基相在4月12日又被佔據議會絕對多數席位的亞美尼亞共和黨提名為政府總理。4月13日,亞美尼亞議會黨團「Елк」(「出路」) 領袖尼克爾·帕什尼揚指責薩爾基相治國無方,應為國家經濟狀況的惡化負責。帕什尼揚號召民眾舉行抗議活動,反對薩爾基相擔任總理。

四月中旬以來,首都埃里溫及各地城市均爆發不同規模的街頭抗議活動。16日,首都集會者企圖沖入議會大樓,並與警方發生衝突,導致數十人受傷。17日,亞美尼亞議會不顧群眾抗議,投票選舉薩爾基相為總理。同日,反對派領袖帕什尼揚號召舉行「天鵝絨革命」。由於首都及各地街頭抗議示威愈演愈烈,4月22日,薩爾基相同意與帕什尼揚進行面對面的談判。由於帕什尼揚堅持薩爾基相辭職,兩人見面僅持續3分鐘便不歡而散。很快,帕什尼揚及其他兩位反對派領袖遭到逮捕,其他抗議者也遭到武力鎮壓,將近300人被捕。

然而,失去反對派領袖的抗議運動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規模越來越大。4月22日當晚及次日上午,埃里溫大約15-16萬人自發舉行遊行示威。這是亞美尼亞獨立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抗議活動。前幾日,參加街頭抗議的多為亞美尼亞年輕人,以大學生和社會活動積極分子居多。而在後幾日抗議示威的人群中,出現了基督教神職人員以及卡拉巴赫地區的退伍軍人,這些人在社會中擁有非常高的威望。22日和23日,亞美尼亞的精英部隊維和旅、緊急情況部和內衛部隊的許多現役軍人也參加了抗議活動。

4月23日,面對巨大的政治壓力,薩爾基相被迫遞交辭呈並發表了最後講話:「親愛的同胞們,最後一次作為國家首腦發表講話。尼克爾·帕什尼揚是對的,而我錯了。我將辭去國家領導人職務。街頭運動反對的是我。我履行你們的要求。」經過十幾日大規模街頭抗議,亞美尼亞政治危機出人意料地以前總統謝爾日·薩爾基相主動辭去總理一職而暫告一段落。然而,此次危機至今尚未完全結束。

危機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及未來前景

謝爾日·薩爾基相主動辭職並公開承認錯誤,這令很多政治觀察家感到意外。因為在其執政十年期間,薩爾基相曾強力應對過多次政治危機,僅2008年剛上台之後鎮壓的那次抗議活動,就造成十多人死亡,其政治手腕不可謂不強硬。正如俄羅斯國家杜馬獨聯體事務、歐亞一體化及與同胞聯繫委員會第一副主席、獨聯體國家研究所所長康斯坦丁·扎圖林所言,薩爾基相的道歉比其辭職更加出人意料,也多少讓人不習慣。誠然,在後蘇聯空間發生過多次政權的非正常更迭,但很少有領導人公開承認自己有錯。此次政治危機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挖掘。

首先,危機最直接的政治原因是薩爾基相自己食言,卸任總統後又繼續擔任總理,違背了其在2015年修改憲法時對人民許下的諾言。這也是薩爾基相自感理虧、向人民道歉的直接原因。另外,2015年新憲法規定總統和總理都由議會選舉產生,這等於剝奪了人民以往通過投票選舉國家領導人(總統)的權力,大幅減少了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的機會,只是當時能夠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群眾沒有現在多。

其次,在執政十年期間,薩爾基相沒能解決好政治腐敗等問題,導致長期壓抑的社會不滿情緒趁機爆發。參加抗議活動的人不一定全部支持反對派,但一定是真的反對薩爾基相。正如扎圖林指出,薩爾基相最終辭職不僅在於反對派帕什尼揚領導的抗議運動,更在於其擔任總統期間積聚起了足夠多的不滿,其中就包括權力高層中出現的不滿。薩爾基相的主動辭職化解了有人將要推翻他的企圖。因此,不排除其他觀察家指出的那樣,亞美尼亞政壇長期存在著「納卡」與「埃里溫」兩大派系間的明爭暗鬥,而謝爾日·薩爾基相及目前臨時總理卡連·卡拉佩強都來自納卡地區。除此之外,許多退役老兵和現役軍人也積极參加此次抗議活動,足見亞美尼亞國內政局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地步。

最後,如反對派所言,薩爾基相治國無方,近年來亞美尼亞經濟狀況不斷惡化。其實,這並不是後蘇聯空間內亞美尼亞一國出現的孤立問題,由於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尤其是烏克蘭危機以來,亞美尼亞經濟受到了衝擊。俄羅斯是亞美尼亞經濟的主要投資者,也是該國在能源、交通、冶金和電信領域的主要經貿合作夥伴,由於俄羅斯受西方多輪制裁面臨發展困境甚至經濟危機,亞美尼亞當然難逃被波及的厄運。經濟低迷導致居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人民群眾不滿情緒逐漸積累,威權統治合法性受到質疑。薩爾基相被迫辭職,而最終沒有選擇動用武力解決政治危機,命運頗有點像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但實際上薩爾基相的辭職算是比較明智,也是出於實用主義的考慮。正如一些觀察家認為,「總理辭職,還算不上革命」。謝爾日·薩爾基相辭職,既保住了自己的顏面,也避免了大規模政治危機的繼續升級。薩爾基相領導的亞美尼亞共和黨依然在議會中佔據絕對多數,目前還是該國執政黨。共和黨成員、薩爾基相的老鄉卡連·卡拉佩強成為臨時總理,且當選下一任總理的可能性比較大。因此,反對派現在慶祝勝利還為時尚早,帕希尼揚所在聯盟在議會中佔據少數。街頭抗爭的勝利,並不意味著反對派一定能夠成功掌握中央權力。

儘管目前亞美尼亞有新選舉出來的總統阿爾緬·薩爾基相,但他還沒有左右國內局勢的影響力。按照有關程序,在薩爾基相辭職後七日之內,這屆議會或直接提名並選舉出新的總理;或解散這屆議會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再選總理。組織抗議活動的反對派領袖帕希尼揚很清楚,即使聯合多個反對派,其支持席位也很難獲得總理提名的最低法定票數(53票)。目前,帕希尼揚領導的「出路」聯盟及支持它的察魯基揚聯盟在議會105個議席中只有40席。25日,宣布退出與共和黨組成執政聯盟的亞美尼亞革命聯合會也只佔7席。因此,儘管薩爾基相已經辭職,但帕希尼揚仍號召人們繼續堅持抗議活動。帕希尼揚提出讓代總理、執政的共和黨代表卡拉佩強在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前也辭職,並聲稱應該任命「人民推舉的候選人」為總理,而他自己已經做好了這一準備。

迫於反對派的壓力,為避免國內衝突進一步升級,執政黨亞美尼亞共和黨宣布不再提名總理候選人,但這並不意味著該黨向反對派完全妥協。共和黨在議會105個席位中擁有58席,尚有能力阻撓帕希尼揚上台。5月1日,在議會特別會議舉行的總理選舉投票中,作為唯一的候選人,帕希尼揚僅獲得45票,不足當選所需的53票。為表達強烈不滿,帕希尼揚號召5月2日開始舉行全國總罷工。在薩爾基相政府倒台後,亞美尼亞政治危機又進入執政黨共和黨和反對派激烈博弈、爭奪權力的焦灼階段。可以預見,儘管各方因為臨時總理之位而各不相讓,但舉行議會提前選舉已毫無懸念。鑒於亞美尼亞共和黨在該國的實力尚存以及曾擔任過總理的卡拉佩強在民眾中也比較受歡迎,反對派領袖帕希尼揚想要成為未來領導人尚有不少困難。為此,他需要爭取國內外的更多支持。

另外,由於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上還存在尚未解決的矛盾,近期亞塞拜然在停火線附近加強了軍事調動和部署,如果亞美尼亞國內政局長期動蕩下去,對自己國家利益十分不利,亞美尼亞民眾對此應該有所共識。黨派利益之爭最終很可能不得不服從於民族和國家的大局。

俄羅斯和美歐的反應及考慮

由於地處高加索,緊鄰土耳其、伊朗、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的地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該國一向受俄羅斯與西方的格外關注。亞美尼亞既是俄羅斯的重要盟友,也參加了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多年來一直派兵跟隨美國參加阿富汗等地的國際反恐,近期又與歐盟簽署了擴大合作夥伴協議。因此,此次政治危機受到俄羅斯、歐盟以及美國的密切關注。

亞美尼亞是俄羅斯在後蘇聯空間的重要盟友,也是俄羅斯倡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亞美尼亞國內政局保持穩定對俄羅斯十分重要。組織此次抗議活動的反對派領袖帕什尼揚毫不掩飾自己的立場:號召斷絕與俄羅斯的關係,從歐亞經濟聯盟中退出,要求俄羅斯撤出在亞美尼亞的軍事基地。由於此前亞美尼亞國內多次爆發抗議活動,俄羅斯對此並不陌生。儘管俄羅斯很警惕亞美尼亞反對派可能通過和平方式實現政變的企圖,但薩爾基相的主動辭職還是出乎俄羅斯的意料。此前不久,普京總統就謝爾日·薩爾基相擔任亞美尼亞總理向後者表示祝賀。在危機發生後,普京總統的新聞發言人佩斯科夫稱,俄羅斯密切關注該國局勢,但排除干涉亞美尼亞內部事務的可能性。在謝爾日·薩爾基相辭職後,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分別與亞美尼亞總統阿爾緬·薩爾基相和代總理卡拉佩強進行了電話交談,討論了兩國關係及亞美尼亞局勢,對亞美尼亞人民表示了支持。有專家指出,克里姆林宮對亞美尼亞的政權更迭表現出了極大克制,稱這是亞美尼亞的內部事務。俄羅斯國內各大電視台也沒有慣性地將此次事件報道為由外部勢力組織參與的「顏色革命」。俄羅斯專家認為,國內持續的政治動蕩對亞美尼亞不利,必須迅速平息國內衝突,使局勢不再繼續擴大。薩爾基相的辭職,意味著執政黨亞美尼亞共和黨準備做出政治妥協,以犧牲黨首的代價,暫時保住執政權力,但這並不意味著政治體制將發生迅速和激進的變化。考慮到亞美尼亞和鄰國亞塞拜然以及土耳其的複雜關係,俄羅斯有信心,未來無論亞美尼亞哪一派上台,即使是帕什尼揚也不得不與俄羅斯搞好關係。事實證明,為爭取上台的機會,帕希尼揚一改此前的反俄論調,表示如果反對派執政,該國仍是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將繼續履行包括對歐盟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國際義務,亞俄兩國關係不會受到任何威脅,對俄關係將是其上台後的對外政策優先方向。仔細觀察此次危機的發展過程,沒發現美歐等西方國家參與了亞美尼亞政治危機的任何直接證據。但在危機過程中,西方國家的表態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底,亞美尼亞和歐盟簽署了《全面擴大合作夥伴協議》。4月初,亞美尼亞議會剛剛又批准了該協議,雙邊友好關係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因此,歐盟對亞美尼亞此次政治危機表現比較積極,主要體現在敦促亞美尼亞政府尊重人權方面。這對促使亞美尼亞當局釋放反對派領袖以及薩爾基相主動辭職都產生了一定影響。而美國的表態則讓人感覺美方似乎並不想插手此事,也不想與俄羅斯在亞美尼亞產生衝突。在與亞美尼亞代總理卡拉佩強會談時,美國駐亞美尼亞大使理查德·米爾斯表示,美國認為亞美尼亞在街頭示威活動期間推選總理候選人的行為並非民主之舉。言下之意,美國並不認同亞美尼亞反對派領袖帕什尼揚自封為「人民推舉出來的總理候選人」。米爾斯呼籲,各方應在憲法框架內解決所有問題,除了對話之外,沒有調解政治局勢的替代方案。4月29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海瑟·諾爾特表示,美國繼續關注亞美尼亞局勢,美方呼籲各方依照憲法就組建新政府進行談判。美國助理國務卿韋斯·米切爾與帕希尼揚通電話,討論要合法和和平地解決地亞美尼亞政治危機,並表示美國願意與亞美尼亞未來的新政府合作。由此可見,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和歐盟都對亞美尼亞國內局勢採取了靜觀其變和適度施壓的靈活性策略,各方都表現出克制和不想在該問題上發生激烈交鋒的意願。

雖然亞美尼亞反對派領導人號稱要舉行「天鵝絨革命」,但顯然此次政治危機以及造成的政權更迭,與烏克蘭「橙色革命」等後蘇聯空間發生的多次「顏色革命」不可相提並論。這是一場由內部壓力引發的政變,大規模抗議很大程度上只是因為人們對某個特定國家領導人的厭倦。由於沒有外部勢力的直接參与,加之面臨與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衝突的潛在壓力,亞美尼亞局勢仍有儘快結束危機、恢復穩定的可能。亞美尼亞繼續參與歐亞經濟聯盟一體化的前景儘管存在風險,但在短期內發生逆轉的可能性不大,同時該國與歐盟及北約的合作也會繼續。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後)

原標題:後蘇聯空間再現「顏色革命」? ——對近期亞美尼亞政治危機的評析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亞細亞文庫」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重點有哪些?
從考古學角度揭開樓蘭古城的神秘面紗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