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阿Q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阿Q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阿Q

{ 阿Q正傳 }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從來沒有逃離過麻木和愚昧的洪流裹挾,有多少人敢去正視自己的真實處境,正視自身所受到的禁錮與痛苦。

阿Q自己也不說,獨有和別人口角的時候,間或瞪著眼睛道:「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了!你算個什麼東西!」阿Q想在心裡的,後來每每說出口來,所以反有和阿Q玩笑的人們,幾乎全知道他有這一種精神上的勝利法。

阿Q雖然死了,但他仍還活著。

阿Q是個很「自尊」的人。

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裡,連大受居民尊敬的趙太爺,他也在精神上獨不表格外的崇奉。

他很看得起自己,也不管戀愛的對象有意無意先告了白再說,也不管自己正不正經先給別人定了「假」字型大小再說。他被警告不許革命,覺得「所有的抱負……全被一筆勾銷了」,心中也還要湧出幾分壯志未酬的憂愁,覺得他們不打招呼就拋下他去鬧革命對不起自己。

阿Q在形式上沒村民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磕五個響頭,村民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於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阿Q的精神勝利法荒誕嗎?「兒子打老子」,「自輕自賤第一名,狀元不也是第一名」。有人說:「這些想法乍看荒謬滑稽,實際上這都是缺乏自尊的人格收到侮辱打擊的時候,應激產生的各種自我保護意識。」但我們也能用魯迅先生對阿q的評價「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八個字反駁這種說法。自我保護意識並不是自己為自己虛構一個尊嚴,不是恬不知恥得意忘形,固步自封自我放棄。

阿Q的精神勝利法荒誕嗎?「兒子打老子」,「自輕自賤第一名,狀元不也是第一名」。有人說:「這些想法乍看荒謬滑稽,實際上這都是缺乏自尊的人格收到侮辱打擊的時候,應激產生的各種自我保護意識。」但我們也能用魯迅先生對阿q的評價「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八個字反駁這種說法。自我保護意識並不是自己為自己虛構一個尊嚴,不是恬不知恥得意忘形,固步自封自我放棄。

在小說中阿Q無知得可笑。可待我們再將目光轉向他獨特的精神勝利法,不禁又會對他行之有效的自我安慰感到矛盾的欣賞,朦朧中竟也會覺得他是個有知的智者。也許一個人不管外人怎麼把他貶低看清,只要他想通了不生氣就算活好了自己。在魯迅的筆下,這也深刻剖析了阿Q所處的時代的阿Q精神,既對已經發生的失敗進行的意淫式的扭曲。左右不了自己,反抗不了別人,自己也有操控欲,就通過意淫了。

作為「阿Q」的阿Q,不止阿Q也包括了趙家的阿Q,也包括了尼姑庵的阿Q,也包括了洋先生的阿Q,也包括了行刑隊的阿Q——自然,也包括了所有圍在行刑台周圍或沒有圍在行刑台周圍的預備著拿饅頭蘸最新鮮的血的阿Q們。

時過境遷,阿Q這一形象歷久彌新,非但沒有隨魯迅的願與自己一起「速朽」,反而成為了中國人劣根性的最佳代表,「精神勝利法」仍舊在國民中廣泛流行,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阿Q最討厭別人講真話、講真理、講人性、講文明,最討厭別人對歷史和現實的不斷追問,認為那些人都是沒按好心!統統是賣國賊!阿Q喜歡講假話、大話、空話、套話。他覺得我說好就是好,我說不好就是不好,有什麼好討論的。有時候,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講的是什麼,反正就是這麼說!

阿Q因為沒有能力和胸懷接受開放的觀念,他的口頭語是,媽媽的,有什麼了不起!見了戴眼鏡的就罵書獃子,見了富人就罵狗漢奸,見了留平頭的就罵黑社會,見了沒實權的就罵扯蛋!見了頂頭上司就唯唯諾諾你,磕磕巴巴,說不成話!

阿Q一邊吸著霧霾,一邊想連鄰居的小寡婦都在吸霧霾,咱怕什麼。阿Q一邊吃著垃圾食品,一邊想臉鄰居二大娘都在吃呢,咱怕什麼!阿Q一邊被違法亂紀的執法人員毆打,一邊想挨打的又不是咱一個!只要大家都一樣,就是把臉打腫,把肚皮拉個大口子,把房子拆了,工資要不回來也無所謂。

他是阿Q,是自尊而不自尊的阿Q,是讓人恨氣交織無可奈何的阿Q,是一身軟骨滿腸無知的阿Q,卻也是擁有超凡脫俗精神勝利像英雄一樣死在「革命」里的阿Q。他是阿Q。他一方面顯得及其可恨,但又令讀者不住地自問自己的身上也流著相同的血液,自己有時也不免在生活阿Q一回。

我們沉浸在廣告、商業電影、肥皂劇的虛幻刺激中,自嘲、嘲笑他人,嘲笑他人的較真,以為溫吞一般的麻木就是「幸福」,然而現實總是那麼殘酷,麻木也不能讓人幸福。所以我們總是期盼著有一個「革命」來拯救自己,這「革命」抑或是婚姻,抑或是金錢,我們以為得到這一切,或朝著這一切向前走,就至少,比沒有得到他們的人好,所以我們有權利去嘲笑「單身狗」,笑貧。以為自己得到這一切就勝利了,就「永遠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生活如一個輪迴,我們從這頭走向那頭,自欺欺人的我們或許永遠走不出阿Q精神的怪圈。鄙夷崇高的無知是「阿Q精神「,鞭撻世俗幸福的高傲同樣是」阿Q精神「。

像我這樣,發布一張文章的我,以為大多數人都活在鐵屋子裡的人,或許也同樣是一種肯定自己的」精神勝利法」。誰也逃不脫。或許以上也是對我自己所說。

「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爭」魯迅讓我們看到,阿Q的劣性是困頓生活的根本原因;擁有這樣的性格會讓我們如浮萍般,在黑暗中無能為力的掙扎;只有破除劣性,才有可能看到希望。

魯迅為阿Q寫傳,為劣性立碑,為浮萍生根。

「怒其不爭」或許能為我們解開困惑,浮萍唯有不停息的努力紮根與鬥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影悠 的精彩文章:

《忽而今夏》青春是一段最美的芳華

TAG:書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