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孩子一起讀城:上海

和孩子一起讀城:上海

和孩子一起讀城 ▍三寶媽媽

第三站:上海

把城市當做一本書去讀

讀大上海這本書,我們從1843年開始,這一年是上海城市命運的分水嶺。在此之後長達一個世紀的光陰里,屬於上海城的故事很有一些魔幻色彩。

人們在提到上海的時候,喜歡在前面加一個「大」字,稱它為「大上海」。究其緣由,或許因為上海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城市常住人口多,經濟發達,一個大字,更透露出這片區域的繁華與熱鬧。上海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別名,叫做「魔都」,世界上同樣被叫做「魔都」的,據說還有倫敦、紐約和東京。為什麼會有這個綽號呢?「魔都」這個名字的來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上海的建築風格很魔幻,有人認為上海近百年的歷史很魔幻,有人認為上海這座城市的氣質很魔幻,雖各執一詞,但無一例外,人們都樂於接受上海是座很有魅力的城市。

在了解上海之前,我們先拿出地球儀,找一找上海和倫敦這兩個城市,看一看這兩個城市分別在哪裡?再看一看,英國的海上艦隊,經過一條怎樣的路線,最終抵達上海?

上海和敦倫,兩個城市相距9207.04 公里,時差8個小時,今天乘坐國際航班的飛行時間約12個小時。相隔如此遙遠的兩個城市,因為一場鴉片戰爭,發生了聯繫。

讀「大上海」這本書,我們從1840年開始。

為什麼是1840年呢?乘坐時空穿梭機,讓我們回到19世紀,看一看那時候世界正在發生什麼。

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工業領域革命,同時期的東方世界,還停留在傳統的農業經濟階段。進入19世紀,東方和西方好像跑在兩條不同軌道上的列車。

1840年,清朝政府和英國打了一仗,歷史上將這次戰役稱之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為什麼會有這場戰爭呢?戰爭起因各執一詞:有人說因為清朝政府太落後了,落後就要挨打;有人說因為英國在同晚清政府做生意的過程中一直賺不到錢(貿易逆差),一直都是英國從中國買東西,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都是英國急需的,但是英國的產品卻很難在中國有銷路,賣不出多少,眼看著白花花的真金白銀,都被中國人賺走了,英國人很嫉妒,於是就想通過向中國兜售鴉片的方式,把錢再賺回來。

鴉片是一種很壞的商品,它對中國人的傷害很大,清朝官員林則徐在廣州領導了禁煙運動,並在虎門銷毀了大量的鴉片,以此震懾向中國走私鴉片的英國商人。彼時的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派出軍艦,與清政府在廣東打了起來。

這次戰爭的結果是,清政府輸了,被迫簽了一個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其中一項條款是: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1843年,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這一年,成為上海這座城市發展軌跡的分水嶺。

如果說此前的上海,還是一個自給自足的沿海城市;從這一年開始,上海將變成一個面向世界的外向型城市。

儘管清政府統治下的上海是被迫向世界敞開大門的,但是這一舉動卻給上海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也為上海注入了不一樣的城市風情。

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之後,上海逐漸成為一個與世界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城市,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越來越重要,這裡成為中國向外與世界鏈接的一個點。這個城市裡所發生的一切,既是世界的縮影,也在影響著世界。

01

打開一扇窗

如果一個小朋友出生在1840年的上海,等他到了入學讀書的年齡時,他已經開始知道,世界上除了大清朝,還有其他國家,除了漢語,這個世界還有洋人說的各種不同的語言,家人可能會要求他學習一門外語,以便日後可以和洋人做生意,或者在租界里找到一份謀生的差事;他還會看到,中國人穿長袍馬褂,男人扎著長長的辮子,外國人穿西裝打領帶,他開始知道,東方與西方是不同的,他開始在多元碰撞的文化中長大。

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之後,上海陸續發著巨大的改變,最先湧入的便是上海市民眼中的「洋人」,傳教士、商人、探險家,各色人等開始頻繁的出現在這座城市裡,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都來到這裡;租界推行自己的管理規則,洋人在租界區建起了風格各異的高樓大廈,美式風格、英式風格、法式風格的建築紛紛出現在這座城市裡,外來的人群同樣帶來了外來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帶來了不同的宗教信仰與價值理念。

雖然同在上海這座大城市裡,租界區與原有的上海城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上海依舊是上海,但今日之上海已不是昨日的上海。

位於黃浦江畔的外灘,就是當年英法等國家在上海的租界區,很多影視作品在講述20世紀上海故事時,會以此為背景,20世紀80年代有一部名叫《上海灘》的電視連續劇,更是火爆一時。

租界的存在,對於清政府而言,是一個主權被侵犯的恥辱;對於生活在上海的青年們來說,租界卻好像世界在他們面前打開的一扇窗,透過租界這個窗口,他們看到世界的不同。

02

與世界鏈接

成為開放的商埠,上海僅僅在地里空間上實現了與世界的鏈接。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與技術上與世界鏈接,實現同步發展。

兩次鴉片戰爭都吃了敗仗的晚清政府,既要各地賠款,又要被迫開放諸多港口城市,一個又一個租界的設立,更讓清政府顏面無光。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尋找擺脫落後挨打這種局面的方法,在這種背景下,清政府開始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洋務運動,希望通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式,找到結束清政府落後面貌的途徑。

在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政府里的洋務派,進行了一場以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為主要方式,希望以此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上海成為清政府推行洋務運動的重要基地之一:1863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上海廣方言館,這個名字說起來還很有趣,在當時的清政府看來,相對於京區所使用的官話,其他地方的語言都是「方言」,洋人所說的語言,也被劃分到「方言」的行列中來,這所方言館,是上海建立的第一所外國語專科學校,培養出了第一代精通西文和西學的中國學生;

1865年,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江南製造總局在上海創辦;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建立了輪船招商局,這也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

1878年中國第一家機器棉紡織工廠上海機器織布局創立;

上海也是中國最早修建鐵路的地方,1880年,怡和洋行修建了從上海到吳淞的鐵路,結果由於清朝官員一致反對,終於借口壓死一個士兵,以28萬兩白銀買下拆毀,將全部鐵軌投入大海中。今天的上海,幾乎擁有最發達的鐵路線,北京到上海開通的復興號,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50公里,北京到上海,最快只需要4小時40分鐘就可以抵達。

1872年8月,中國歷史上最早一批官派留學的孩子,從上海出發,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遠在美國的舊金山。這場由清政府主導的海外留學運動,因為種種原因,在推行了九年之後,便戛然而止了。然而這些孩子特殊的求學經歷,也讓他們看到了世界的不同,其中不乏有人成為影響中國軍界、實業界、知識界等各個領域的知名人物。

雖然清政府推行的洋務運動最終未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但在上海地區所進行的嘗試,卻為這座城市播下了近代化快速發展的種子。

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作為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前茅。上海在與世界的貿易物流交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2013年中國大陸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設立,未來的上海,將在世界貿易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一個重要的港口貿易城市,對金融業務必然有著強烈的需求,貨物往來交易,需要有貨幣進行支付和結算。為了更好的服務貿易往來,金融家們也會使用多種金融工具,以便讓貿易更順暢的進行。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今天的上海,同樣也是全國重要的金融中心,這裡幾乎匯聚了全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為各類貿易和金融業務提供服務。中國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在這裡。

上海好像找到了兩條與世界鏈接的通道:一個是貿易的碼頭,一個是金融的港口。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手咖啡and右手茶 的精彩文章:

TAG:左手咖啡and右手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