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太湖那麼圓,是小行星撞出來的隕石坑嗎?有人在湖底找到了它

太湖那麼圓,是小行星撞出來的隕石坑嗎?有人在湖底找到了它

太湖位於長江和錢塘江下游之間,是我國的著名大湖之一,也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橫跨江蘇,浙江兩省,古稱震澤、具區、笠澤等,面積達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當你站在太湖邊上遠眺湖中景色,煙波浩渺的感覺會油然而生。

環太湖一帶物產豐富,自古就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那麼這麼大的太湖是怎麼出現的呢?關於太湖的成因說法有很多,先簡要闡述一下。

1.填海成湖說。該說法認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太湖、陽澄湖、澱山湖等湖群原先並不存在,這一帶本是個大海灣,由於長江與錢塘江入海口不斷造陸,導致大陸海岸線不斷向東延伸,致使太湖一帶的大海被環抱於內才成了內海,後來由於淡水不斷注入,沖淡了其內海的海水,它才漸漸成為了淡水湖。

2.板塊構造陷落說。因為太湖地區地殼的構造運動,造成太湖平原下沉,成為匯水盆地形成太湖。

上述兩種說法之外,還有風暴成因說、火山噴塞說、.河流淤塞說等,本人覺得都缺乏足夠的理論和證據支撐,就不再詳細講述了,下面重點說下一個讓人倍感驚訝的說法,就是隕石或彗星撞擊形成說。

這一學說目前又分「隕石撞擊說」和「彗星爆炸說」兩種。隕石撞擊說認為有一顆巨大的隕石從東北方向撞擊了太湖的地面,留下了2300多平方公里的隕石坑,後來這裡逐漸積聚了大量的水,形成了現在的太湖。彗星爆炸成因說則認為是有一顆直徑50公里的大量的冰形成的彗星從東北向西南砸向太湖地區形成了太湖。

其實我們看太湖的外部輪廓地形,會發現其圖形非常奇特,東北部湖岸破碎;而西南部則向外凸出,湖岸非常圓潤和整齊,看起來它的三面是一種圓弧狀結構,而且弧度一氣呵成,非常圓潤,和隕石坑很相似,剩下的一面則毫無規則,總體看上去就像一塊圓石余著砸到泥地上濺出來的一個坑的樣子,單看這樣的地形,也使得填海成湖成因說、構造陷落成因說,河流淤塞說和火山噴發說等都不如隕石撞擊說更加直觀形象,而且現有的地質考察證據也表明隕石撞擊說也有能使人信服之處。

第一,2003年10月時,人們對太湖邊的一個叫石湖的湖泊進行了排水清淤工程,並在石湖沉積的淤泥中發現了一些奇特的石頭,其中有含鐵的石棍,這些東西帶孔洞,似煉鐵的爐渣,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的研究人員鑒定後認為它們是由隕石撞擊形成的,這些東西都保留了明顯的衝擊濺射特徵,其外形都具有旋轉扭曲形態及熔殼特徵,這是因為高溫的隕石衝擊地面時,受到高溫炙烤的濺出物在空中像陀螺一樣旋轉飛行,形成一團團、一條條形狀的結構,這些東西表皮被融化了,冷卻後就會有一層殼,就是所謂的熔殼了,這種說法也可間接證明太湖為隕石衝擊坑。

第二,地質學家也發現太湖周圍的岩石岩層斷裂有驚人的規律性,比如在太湖的東北部岩層有不少被拉開的斷裂,而西南部岩層則多為擠壓形成的斷裂。很顯然,這種地層斷裂異常情況只有在受到一種來自東北方向的巨大衝擊時才會出現。

第三,地質學家還在太湖附近找到了不少只有隕石衝擊才會產生的宇宙塵和熔融玻璃,以及成份複雜的角礫岩等。

根據這些證據推斷,有專家推斷很可能是有一顆隕石從東北方向俯衝下來撞擊了太湖地區形成了湖盆,後來積水形成了太湖。其發生時間有三個,分別是2.15億年前、5000萬年前和1萬多年前,不過認為2.15億年前發生的較多。

然而這種說法也有很多漏洞,因為能撞出太湖這麼大隕石坑的小行星一定非常巨大,其直徑可能達幾十公里,這麼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一定會引起生物大滅絕,因此可以斷定1萬多年前撞擊地球是不可能的,5000萬年前撞擊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地球其他地方並沒有找到巨型小行星撞擊引起氣候變化的證據,雖然2.15億年前是不是受過撞擊不好確定,然而那個時候的太湖還根本沒有形成,而且在5000萬年前太湖也還沒有形成,有些地質學家認為太湖的歷史可能不足10萬年,還有人認為可能不到1萬年,因為太湖的水實際上非常淺,而且太湖古稱震澤,很有可能是地震形成的。

太湖成因至今沒有定論,目前的證據發現幾種學說都有道理,因此很多專家認為太湖的形成很可能有多種因素,但是證據都還不充分,所以關於它的形成之謎還有待更充實的證據和理論來解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能科神 的精彩文章:

滅絕恐龍的小行星如果此時來襲,人類用什麼辦法才能幸免於難

TAG:高能科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