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學:永恆的話題——意識 到底是什麼?

心理學:永恆的話題——意識 到底是什麼?

今天,文都比鄰小編為大家介紹無論是哲學領域還是心理學領域都共同關注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什麼是意識?

人們往往很難直接觸摸到自己的意識,除非某些外部事物提醒了我們它的存在——就好像人無法直接感受時間的流逝,我們只能藉助鐘錶和日曆來知道到底走過了多少時間。

時光流逝

法國著名意識流小說《追憶逝水年華》中的主人公馬塞爾患有嚴重的失眠症和過敏問題,為此他常年將自己封閉於卧室里,大部分的時光都是在睡夢中度過的。卧床休養期間,他在意識的河流中追憶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並聯想出一系列當時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圖景。在這個過程中,主人公感受到的其實不是確實發生過的事,而是他的意識、他的內心世界。

意識流

可以看出,意識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人們要通過注意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意識實際上是一種人腦的機能。

那麼,現代心理學是如何看待意識的?

意識是一個古老而又難解的謎,至今還未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其有不同的理解。

構造主義學派的奠基人馮特認為意識就是人的直接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

格式塔學派反對把意識分解為元素,強調意識是一個連續體,是一個整體(完型)。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除了能被人注意到的意識之外,還存在我們所注意不到的潛意識,即個體察覺不到的心理活動。

行為主義認為心理、意識和靈魂是主觀的東西,不可捉摸,又不能加以觀察、測量和證實,作為研究對象,永遠不可能躋身科學之列。

1.意識是一種覺知。此時意識意味著「觀察者」覺察到了某種「現象」或「事物」,如從「隨身聽」傳來的優美音樂等等。

2.意識是一種高級的心理官能。此時意識對個體的身心系統起統合、管理和調控的作用。

3.意識是一種心理狀態。從無意識到意識到注意,是一個連續體。


意識還具有以下特性(彭聃齡《普通心理學》)

1.局限性。如人眼只能看到特定範圍內的光;只能聽見特定頻率範圍內的聲音等等。

2.能動性。如在視野中的盲點上的物體人眼是看不到的,本身也意識不到。


意識的不同狀態(彭聃齡《普通心理學》)

意識的形態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和水平,因為從無意識到有意識是一個連續體。

1.睡眠

測查睡眠者的腦電變化,並繪成相應的腦電圖,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揭示睡眠的本質。當大腦處於安靜和休息狀態時,出現α波;當大腦處於清醒和警覺狀態時,出現β波;當睡眠狀態時,出現頻率Δ波。

睡眠分為四個階段(周期):

第一階段:主要為混合的、頻率和波梢都較低的腦電波。持續時間大約10分鐘

第二階段:出現「睡眠錠」(一種短暫爆發的,頻率高、波幅大的腦電波 )的腦電波,持續大概20分鐘

第三階段 :腦電的頻率會繼續降低,波幅變大,出現八波有時也會有「睡眠錠」波。第三階段大約持續40分鐘

第四階段:又稱深度睡眠階段。個體肌肉近一步放鬆,身體功能的各項指標變慢,夢遊、夢囈、尿床等發生在此

快速動眼睡眠(REM)階段:此時,個體在清醒狀態時的腦電活動很相似,Δ波消失,高頻率、低波幅的腦電波出現。睡眠者的眼球開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動,而且通常伴隨著夢境

2.夢

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榮格)認為:夢是潛意識過程的顯現,是通向潛意識的最可靠的途徑。

生理學(霍布森)認為:夢的本質是我們對腦的隨機神經活動的主觀體驗。

認知心理學認為:夢擔負著一定的認知功能

對於意識,大家還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和見解?文都比鄰歡迎大家踴躍發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都比鄰 的精彩文章:

TAG:文都比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