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立夏不養心,稍不注意就生病!四個辦法,為健康過夏打好根基!

立夏不養心,稍不注意就生病!四個辦法,為健康過夏打好根基!

中醫養生主要推崇「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的養生方法。傳統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

立夏後,天氣逐漸變熱,人們易煩躁不安,亂髮脾氣,出現睡眠不好、血壓升高等癥狀,此時人們最需「平心靜氣」。

傳統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心為陽臟,主陽氣。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臟的作用分不開。那麼你知道立夏如何養心嗎?

立夏養生重在養心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記載:「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逆之則傷心。」現代醫學專家同樣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心為陽臟,主陽氣。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立夏」標誌著漫長的夏天就要開始了。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加上汗液外泄,易耗傷心氣,令人煩躁不安,故立夏養生要注意「養心」。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夏季養生莫若養性,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避免心火內生,這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所謂「心靜自然涼」。養心,就要靜養。

立夏的病候及養生

因天漸熱,外出活動較多,心臟的負擔逐漸加重。

春夏之交,病候有哪些特點?

第一,立夏屬春夏之交的標誌。

這時氣溫比春季升高,氣候逐漸炎熱,但是北方天氣仍然不夠穩定,還會出現陰晴交替、冷暖變化的情況。所以必須注意隨時增減衣服。

立夏之後,人體氣血更加外向,出汗開始增多,心跳逐漸加快,所以更要注意調養心臟,不能過累過勞。

第二,春夏之交,天氣已熱,各種細菌開始繁殖,要注意腸胃疾病的發生。

第三,夏天睡眠要充足,早睡早起,順其自然。營養要全面,以適應夏天消耗大的特點。

立夏養心四個方法

1、起居有時

立夏之後應順應季節晝長夜短的特點,及時調節生活節奏,晚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

2、飲食清淡

夏季陽氣上升,食用過多油膩、易上火食物,會引發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建議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預防動脈硬化。

3、有氧運動

立夏以後氣溫漸升,易出汗,汗為心之液,若此時再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機體缺水,故應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並在運動後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以減少心臟負荷,防止心肌缺血發作。

4、調攝情志

立夏時節天氣漸熱,「暑易傷心」,高溫天氣易使人「心躁」。因此,應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氣和、心情舒暢,通泄自如,以免傷心、傷身、傷神。炎熱的天氣難免使人心情煩躁,但這時若能保持笑口常開,恬淡虛無,不僅有利於改善血管功能,還能協調人體各臟器,使其保持正常狀態。

中醫養生講究天人相應,正所謂「夏氣與心氣相通」「汗為心液」,因此夏天養生要以養心為重!堅持食用這三粥和三湯!

夏天的飲食應該以清淡、易於消化為主,而且胃喜潮濕,立夏以後能喝一些粥,可以補充身體所需水分,達到滋補身體、預防疾病的功用。

苦瓜糯米粥

1、先將薏米和蓮子洗凈後浸泡6小時,血糯米洗凈浸泡6小時

2、再將紅棗洗凈和全部食材加入燉盅,倒入清水(喜歡冰糖的就一起加入)

3、通煮2小時,之後打開,用蜂蜜調味即可食用

作用:降脂減肥,敗火解暑。

百合粳米粥

1、砂鍋內放入足量的清水,大火燒開,粳米用清水沖洗一遍放入開水鍋中;

2、薏仁用清水沖洗一遍,然後用清水提前浸泡至發脹,泡好的薏仁放入鍋中;

3、用勺子將食材朝一個方向攪拌幾次,大火燒煮,煮到鍋里的水燒開,有浮沫飄起時用勺子把浮沫撇去,轉中小火熬煮;

4、新鮮百合用清水洗凈表面的泥污,用手掰開並撕去百合表面帶有的雜色物質;

5、處理好的百合放入砂鍋中,繼續中小火煮5分鐘左右至百合熟即可

作用:養心安神、潤肺調中、促進睡眠。

藕粉桂花羹

1.藕粉一勺加入少許溫水泡至細滑無顆粒。

2.新燒開的熱水沖入泡好的藕粉中,邊沖邊快速攪拌,喜歡喝濃稠的就少加水,喜歡喝淡一點就多加水,自己看情況加水就行。

3.調入蜂蜜或砂糖或糖桂花醬即可食用。

作用:清熱涼血、健脾開胃、解暑安神。

泥鰍豆腐湯

材料:泥鰍250克,豆腐350克

調味:豬油、干紅辣椒、薑末、蔥末、蒜末、蒜片、醋、醬油、鹽、味精、料酒各適量。

製作:

先泥鰍處理乾淨,焯水;豆腐洗凈,切塊。再把豬油燒熱,下泥鰍小火煎炸,放蔥末、薑末、蒜片炒香,加豆腐塊,醬油、干紅辣椒、鹽、料酒、醋、清水,大火燒沸,小火燉30分鐘,放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

泥鰍:補脾胃、利水、解毒

豆腐:清熱瀉火、益氣、解毒

鯽魚黃芪湯

原料:鮮鯽魚200克,黃芪20克,炒枳殼12克,生薑、細蔥、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鯽魚剖除內臟,摳去腮,洗乾淨;黃芪切片,與枳殼一起用紗布袋裝好,紮緊口;生薑、細蔥洗凈切碎。先將葯袋人鍋,加水適量,煮約半小時,再下鯽魚同煮,待魚熟後,撈去葯袋,加入姜、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升舉內臟。

應用:中焦脾胃氣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少氣懶言、食欲不振、腹脹氣墜,以及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而屬脾胃氣虛下陷者。

沙參百合鴨湯

原料:北沙參30克,百合30克,肥鴨肉1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先將鴨肉洗乾淨,切成小塊;百合洗乾淨。將鴨肉與百合、沙參同入沙鍋,加水適量,文火慢燉,待鴨肉熟後,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飲湯食肉。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應用:肺陰虧虛所致的乾咳不止、咳劇咯血、聲音低怯、心煩欲飲、口咽乾燥、神疲氣短、舌紅少津、午後低熱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記好這些養心秘訣 強健心臟就是這麼簡單
健康常識:常吃1種菜,可鎮定神經、養心安神,治失眠還延緩衰老

TAG: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