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有明十三陵,少了誰?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有明十三陵,少了誰?

元朝之所以能佔領中原靠的是軍事優勢,一旦這個優勢沒了面臨的就是政權的倒塌。元末時期,百姓怨聲載道,各地起義軍不斷湧現,而元朝已無力鎮壓只能任其發展。亂世出英雄,朱元璋雖出身貧寒,小的時候溫飽都成問題,而在動蕩的時代竟也有了坐上皇帝寶座的機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644年亡國總共276年,傳位十六位皇帝,但有意思的是,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卻只有十三位皇帝,有三位明朝皇帝不在其中,他們是誰呢?

第一位明太祖朱元璋。元末民不聊生,順應歷史潮流朱元璋拉起起義的隊伍建立西吳,自稱吳王,之後稱帝,定都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到了朱棣執政時,將都城遷到北京,朱棣也成為第一個葬入北京明十三陵的皇帝,朱棣之後的皇帝也大都葬在明十三陵,而朱元璋在遷都之前就已經與世長辭了,因此陵墓在南京的明孝陵。

第二位朱允炆。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朱棣的陵墓在北京,一個是在遷都前一個在遷都後,而在這中間還有一位皇帝既沒葬在北京也沒在南京,他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孫子,洪武二十五年朱標病死,因此皇位落到朱允炆身上,後來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下落不明,有人說其在宮中自焚,也有人說他出家當了和尚,甚至還有人說他逃到了海外,總之眾說紛紜,到現在還是一個未解開的歷史之謎。既然人都找不到了,陵墓自然也是沒有的。

第三位朱祁鈺。朱祁鈺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本來他是沒機會當皇帝的,然而歷史總是出人意料的,朱祁鈺的長兄明英宗朱祁鎮在當了十四年皇帝後,土木堡之變爆發,明英宗成了俘虜,然而國不可一日無主,在大臣的商議下郕王立朱祁鈺為皇帝。不過沒過多久,明英宗就被放回去了,於是明朝出現了兩帝並存的局面,朱祁鈺好不容易得來皇帝自然不想再把它還給哥哥朱祁鎮,於是將其軟禁起來,這一鎖就是七年。朱祁鈺私心膨脹,自己當了皇帝不算還想讓兒子也當皇帝,這一舉動引起朝野的不滿,後來朱祁鎮聯合親信發動奪門之變,再次登上皇位,因此朱祁鎮既是明朝的第六位也是第八位皇帝。復辟後的明英宗不認可朱祁鈺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所以朱祁鈺的陵墓也不再明十三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伍侃大山 的精彩文章:

梁山五虎將征討方臘後僅倖存一人,後率軍抵抗金兀朮立下赫赫戰功
乾隆讓和珅賑災卻沒有足夠的糧食,和珅往粥里撒一把沙子解決問題

TAG:小伍侃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