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20年的北大,她的校長曾掌舵過一所野雞大學

120年的北大,她的校長曾掌舵過一所野雞大學

5月4日,北大120周年慶。在此段的歷史中,有三位校長最為有名:蔡元培、蔣夢麟、胡適。不過,在這繁花似錦的日子裡,他們的靈魂很難「走進」聚光燈的中心……

此時此刻,想談一個人——胡適,談的並不是他與北大的關係,而是另一所大學——中國公學。在沒執掌北大之前,胡適曾做過這所學校的校長。

中國公學,是胡適一生中不可能繞過的經歷。不僅僅是他曾是這所學校的校長,更重要的一點是,胡適出身於中公。

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應清政府的要求,頒布《取締清國留學生規則》。這個取締,並不是中文意義上的「取締」,在日文中是「管束」、「整飭」的意思。此舉是為何呢?當時在日本留學的清國生們,有相當多的人不幹別的,整天著想著鬧革命、推翻滿清。自然,就招致了清政府的警惕。此規則頒布之後,一時間抗議無數。當時在日本有留學生七八千人,其中三千人憤而回國。

清末留日學生,構成了日後革命黨的中堅力量

這三千人回國之後,聚集於上海,決定干一件大事:自己辦學。之後,由於清政府以官費生停費、自費生不送入學為要挾,大部分人又陸陸續續地回到了日本。不過,剩下的二百六十餘人,還是在1906年3月4日,將這所學校給辦起來了,名字就叫中國公學(此時為中學)。

此時的胡適正好在上海上學,因不滿于澄衷學堂的「專制」憤而離校,於1906年秋考入中公。胡適在入學考試中,將讓中公的總教習馬君武眼前一亮,拿著他的國文試卷給同事們傳閱,「公學得了一個好學生」。

中公,革命黨居多。像馬君武、沈翔雲、于右任、彭施滌等教員,都是老牌革命黨。胡適在回憶這段經歷時,是這樣說的:

有時候,忽然班上少了一兩個同學,後來才知道是幹革命或暗殺去了。如任鴻雋忽然往日本學工業化學去了,後來才知道他去學製造炸彈去了;如但懋辛也忽然不見了,後來才知道他同汪精衛、黃復生到北京謀刺攝政王去了。所以當時的中國公學的確是一個革命大機關。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卻沒有人要求胡適參加革命黨,因為大家覺得扎著紅頭繩小辮子的胡適無需革命,要為中國保留好一顆讀書的種子。

中公,對於胡適的影響是很大的。在這裡,他不大學會了官話(四川版的普通話),而且還主持一份報紙的編輯。正是在這份報紙上,胡適的白話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胡適在中公,還有一段小插曲。1908年9月,中公鬧風潮,超過半數的學生退出,組織了新中國公學。這所學校師資匱乏,只好讓已經是高年級的胡適來充當英文老師。像饒毓泰、楊杏佛、嚴庄就是此時胡適的學生。而在校外,胡適也收了幾個英文學生,其中有一個叫張奚若。

經費無以為繼,再加之舊中公「召喚」,新中公最終還是回歸。此時,胡適業已畢業。沒有出路的胡適整天地在上海瞎胡鬧:喝酒、打牌、吃花酒……此時他在中公的老師王雲五看不下去了,讓他振作起來,並給推薦了一份中學教職。可惜,胡適沒有去。

直到有一天,終於出亂子了。胡適在喝醉酒之後,打傷了巡捕,被關了起來。出來之後,胡適痛定思痛,決定考清華庚款留學生。結果,還真讓他考上了。

在美留學時期的胡適

在中國公學求學的時候,胡適不叫胡適,而叫胡洪騂。在靠庚款留學生時,才將名字正式改為胡適,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意。

再歸來,今非昔比,譽滿全國。胡適的第一站,自然就是蔡元培執掌的北大了。

與胡適的順風順水相比,中國公學可謂是坎坷異常,停了又辦、辦了又停,反反覆復。好在,在梁啟超的努力下,中國公學在1922年升格成大學。

1928年3月26日,中國公學爆發學潮,反對現校長何魯。公學董事會想要推薦于右任、蔡元培出任校長,均未能如願。就在中國公學校長難產之際,大家忽然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胡適。

胡適,他不應該在北大嗎?他能捨棄北大的職位,來中國公學「屈就」?因奉系控制北京,加之北伐戰爭全國局勢混亂,胡適自1926年7月出國「巡遊」,歸國後一直留在上海,準備著書立說。

此時的胡適,聲望如日中天

執掌中公,胡適是不願意的。但是,曾經的老師與同學們一個勁地敦請,再加之中公畢竟是他的母校,萬般無奈之下,胡適只好答應暫代兩個月。請來胡適,怎能讓他輕易「解套」。中國公學董事會趁熱打鐵,在信賴與熱情之下,胡適終於同意正式走馬上任。

對於中公來說,他們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來臨了!

1928年4月30日,胡適前往中國公學就職。

一到中公,胡適就傻了眼了,這麼多年了,學校怎麼還是個草台班子啊!連一份完整的校規都沒有。5月5日,胡適召集校務會議,通過三個決議案:校務會議組織大綱、教務會議組織大綱和學校章程起草委員會。

胡適繼承蔡元培在北大時的「思想自由、兼容並蓄」的方針,營造出了自由寬鬆的學術環境以及嚴謹務實的優良學風。在任內,胡適堅決反對黨化教育,據當年的學生羅爾綱回憶:

「進了學校,首先使我痛快的,是不掛國民黨旗,星期四上午不做國民黨紀念周。學校廣場走道旁,豎有許多木牌,給學生貼壁報用。那些壁報,有無黨無派的,有國民黨員的,有左派的,有國家主義的。胡適一視同仁,任由學生各抒己見」。

在胡適的默許下,中公的刊物、壁報層出不窮,學術研究會、講演會比比皆是,名人演講一個接一個。此時的中公,儼然正走在國內一流大學的路上。

有胡適在,就是一塊金子招牌,中公學生由最初的300餘人,猛然間增加到了1300餘人。胡適還親自為學生開「中國文化史」課,「每逢上這一課,全校更加熱鬧起來,選課的固然準時上課;不選這一課的同學,也來上課,甚至學校附近的『水產』、 『商船』、 『同濟』的校外學生,也有慕名而來聽課的,因此,這一課只好在大禮堂上課,把個能容千餘人的禮堂,擠得水泄不通,連窗口都站滿了人,可是聽講的雖然人多,而全場卻鴉雀無聲地靜聽這位胡聖人(那時候有人做文章,這樣稱呼他)滔滔不絕的演講……」

胡適在中公,對兩個學生的影響與幫助最大,一個是前文提到的羅爾綱,後來他寫了一本《師門辱教記》的書,來感恩胡適;另一個則是吳晗,正是在胡適的幫助下,吳晗這個窮學生走上了治學的路。有意思的是,在批判胡適思想的時候,迫於壓力,羅爾綱拿起了筆批判自己的恩師;而此時身為北京副市長的吳晗,卻一字不寫閉口不言。

當然,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沈從文。通過徐志摩的推薦,胡適將只有小學文憑的沈從文聘為大學教師。在第一堂課上,沈從文將準備一堂課的講義在十分鐘內就念完了,只能傻傻地站在拿。最後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看你們人多,我怕了。

沈從文這個鄉下人終於喝到甜酒了

學生們可不願意了,去校長室找胡適,要求他辭退沈從文。胡適對他們說:第一堂課,他沒有被你們趕下台,這就是成功。於是,胡適繼續給沈從文機會。(當然更有名的,則是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故事了。)

1929年3月,國民黨在南京召開了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會上,黨棍陳德征提交了一份《嚴厲處置反革命分子案》。他在提議中譴責當時國民黨法院在審理「政治犯」時太拘泥於證據,往往使「反革命分子」漏網。所以,「凡經省黨部及特別市黨部書面證明為反革命分子者,法院或其他法定之受理機關應以反革命罪處分之。如不服,得上訴。惟上級法院或其他上級法定之受理機關,如得中央黨部之書面證明,即當駁斥之。」

這一下,可惱怒了胡適,於是民國時轟動一時的「人權論戰」開始了。可是,中國公學卻遭了秧。因為根據當時國民政府的規定,像中國公學這種私立學校,必須在教育部立案。如果不立案,那麼她的畢業生將被視為野雞大學畢業者,就業前途蒙上了一層深厚的陰影。而這個陳德征恰恰又是上海教育局局長。胡適與他論戰,自然波及了中國公學。

胡適為學生計,只得主動辭職。當胡適要辭職的消息傳到校內後,學生們立即召開大會,做出決議:寧可不立案,也不能讓胡適辭職。沒辦法,胡適只得親自去說服學生……

1930年5月15日,胡適正式辭去中國公學校長職務。

自從胡適辭職後,中國公學與輝煌說了再見,學校幾起幾落、停停辦辦。1951年7月,中公與正陽學院合併,改名重慶財經學院。從此,中國公學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短評

2005年,錢學森面對最高當局者,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這個疑問,其實作為從民國教育成果之一的他,自然知道答案: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就拿中國公學來說,在胡適執掌的兩年內,還培養出吳晗、羅爾綱、吳健雄、黎昔非、胡頌平等優秀的學生。前三個人,在各自的領域,完全可以稱為一代大師。

這是為什麼呢?所有人都知道答案,卻還是「不敢」痛下殺手去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平底鍋 絕地求生里的第七種武器
三觀不合,確實沒法做朋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