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國立書法,能寫得堅韌一點兒嗎?輕飄飄的不太好看

張國立書法,能寫得堅韌一點兒嗎?輕飄飄的不太好看

張國立書法,能寫得堅韌一點兒嗎?輕飄飄的不太好看。張國立的表演藝術,可不一般,演什麼像什麼,比較得人心。但是張國立寫書法,卻是一般般,書法寫得不帶勁,不悅人目。藝人寫書法,漸漸成潮流,殊不知書法不是你想寫就能寫呀。觀看張國立的書法,感覺是看一朵浮雲,輕飄飄的,軟綿綿的,墨色是粘在紙面上的一般,沒有力透紙背的觀感,功力比較淺,達不到優質書法的品質。張國立書法為什麼寫得這般輕飄飄,不透紙背呢?原因應該是在用筆的方式不太精準,就是筆不沿力軌而行的結果。

書法的堅韌形態,不是手腕使勁用力而成的結果。你想想,那筆墨都是軟質的東西,你使勁寫,它就因軟而泄勁,所以說真正的力挽千鈞,並不是手指執筆下蠻力而成的。書法的堅韌品質,在於筆法的堅韌軌跡,而這種可以得堅韌的行筆軌跡其實就是書法的法度。

書法行筆如何才能顯得有堅韌力道,經過一代又一代書法家的模擬與試錯,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堅韌模式,後人要取得書法的堅韌形態,需要依前人經驗和做法臨習而成,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師古,學習名帖,常習碑拓。比如橫畫行筆,如何才能得堅韌?古代書法大師們的經歷是「橫不能寫平,自左而右漸漸向上傾斜,收筆有回藏」按照這種軌跡和角度寫橫畫,橫畫才能像椽梁一樣可擔千鈞。相反,如果書法者不依橫畫的這種書寫法度去起筆收筆,就算是用盡蠻勁,字跡也不會顯得堅韌可抵千鈞。

張國立書法之所以輕飄飄,軟綿綿,就是因為筆畫行動不事法度,不師舊軌,結果落墨只有顏色,就沒有入紙的力道與堅韌。張國立的書法,還能寫得堅韌起來嗎?當然能呀,只要書法不寫隨意,依歐陽詢帖而習成,或是柳公權帖練上四五個月,則書法的堅韌可成。如果再有毅力,繼續續練上三年五載,則可以成為書法方家,到時候不但是有堅韌的力道,還會有姿美的章法,就練成了書法家的功力了。

藝人寫書法,輕飄飄,軟綿綿是統一而成的毛病,這種毛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碑帖功夫,主觀臆寫的弊病。大修碑帖,以古人為師,書法可祛軟避弱,修得書法真功夫。愛好書法的朋友們,你們觀賞張國立的書法,可有軟綿無力的感覺?敬請留言分享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之光 的精彩文章:

陳紹基書法:有碑帖功力,因失去品德修養,筆墨成為俗品
李敖書法:借用瘦金體筆法,表達性情與鋒芒

TAG:藝術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