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大Top經濟刊物的在40年里發生了什麼?

5大Top經濟刊物的在40年里發生了什麼?

歡迎投稿(薦稿)計量經濟圈,計量相關都行

「美國經濟評論」和「政治經濟學雜誌」是兩本最重要的期刊。前者發表的文章傾向於有細緻的檢驗和研究設計,但後者具有更重要的概念性文章。JPE讀起來更令人暢快和愉悅。「經濟學季刊」有精彩的文章且現在影響力比以前要大得多。「Econometrica」雖然仍然是排名第三或第四位,但重要性不如以前,也許是因為純理論的影響力下降。

出於同樣的原因,「蘭德雜誌」和「經濟研究評論」雖然都是非常好的期刊,卻失去了先前的光彩。「經濟理論雜誌」在20世紀70年代非常重要,但它已經從懸崖上掉下來了。

在各個子區域,也有頂級的期刊。「經濟學展望期刊」和「經濟學文獻期刊」既有趣又有益於閱讀,但它們很少是提出新想法的場所。他們主要報告如何解讀和消化新想法。

科學期刊,特別是「自然雜誌」,對經濟學變得越來越重要。我最喜愛的領域期刊是「法律和經濟學雜誌」。「金融學雜誌」質量很高,但金融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在過去的十五年里,排名前幾名的期刊的相對收益大幅增加;更多的學校要求以發表這些期刊作為終身教職的標準。

以下這篇文章對於年輕學者有很大的啟發,它通過數據告訴我們,世界上的頂尖5大期刊:AER, JPE, QJE, ECA, RES在40年中論文接收、發表和引用方面的事實。

我們通過三個渠道獲取了1970到2012年以來經濟學領域5大頂級期刊里論文接收量、發表量和引用量的數據。

第一,我們通過Ecolit來獲取自1970年以來發表在5大刊物上的文章的標題、作者、頁數和JEL編碼。

第二,我們使用Ellison (2012)的數據和期刊主編髮表的年度報告,以及我們與期刊主編的溝通來獲得5大刊物的年度稿件投遞量。

第三,我們通過「Google scholar引用」來獲得所有發表在5大刊物上的文章的引用量,這是通過自動化網頁爬蟲程序來完成的。

基於以上三個渠道獲得的數據,我們得到了如下9個關鍵性的文章接收、發表和引用的趨勢。

1. 從1990到2012年,除了JPE之外,其他4大刊物每年收到的稿件翻了一倍。具體而言,就是從1990年的2800篇增長到了2012年的5800篇。暫且不提現在經濟學文章中使用的複雜技術,這也給5大刊主編和審稿人帶去了更多的工作負荷。

圖1:5大刊物每年接收稿件數量

2. 每年能夠發表在5大刊物上的文章數量從上世紀70年代的400篇,降到了2010-2012年間的300篇左右。接受率已經從15%下降到了6%,這對年輕學者而言,他們的職業生涯會受到這個事實的潛在影響。具體而言,AER:從13.8%下降到8.1%,ECA:從27.1%下降到8.5%,JPE:從13.3%下降到4.8%,QJE:從10.9%下降到3.5%,RES:從16.9%下降到5.5%。QJE現在成為最難發的5大刊物之首。

圖2:5大刊物每年論文發表數量

3. 「AER」現在佔5大刊物文章發表量的40%,比1970年代的25%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AER從每年100篇文章的發表量擴充到每年125篇的發表量。反觀JPE和ECA,從原來每年85篇和100篇的發表量縮減到每年30篇和60篇的發表量。這直接導致了JPE現在文章發表量只有AER的1/4不到。

圖3:5大刊物每年文章發表量/過去二年里平均的接收稿件數量

4. 近些年來發表在5大刊物上的論文的長度是那些發表在上世紀70年代的論文長度的3倍,這造成了期刊版面的相對短缺。具體而言,5大刊物上的論文頁碼已經從上世紀70年代的16頁提升了300%後到了2011-2012年的45.5頁。

圖4:5大刊物發表的文章篇幅和作者人數

5. 每篇論文的作者人數從1970年的1.3增加到2012年的2.3,部分抵消了每年發表的文章數量下降的問題。具體而言,在上世紀70年代3/4的論文是獨作,到90年代獨作比例下降到1/2,此時每篇論文平均作者數量為1.6,可到了2012年約3/4的論文作者大於2個,此時每篇論文平均作者數量為2.2。評論:論文合作者多,那能夠出現在5大刊物上的概率增大。

參照圖4

6. 這5大刊物的引用率依然很高。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發表的論文中,Google學者的引用次數的中位數是200。現在,5大刊物的引用率如果剔除時間因素(發表時間短當然引用量可能不多),也與之前的引用不相上下的。

圖5:5大刊物發表的文章的中位數引用量(越高代表名聲好)

圖6:5大刊物發表的文章引用量/發表文章的數量(越高代表高精尖)

圖7:5大刊物發表的文章的引用量的累計分布函數(整條分布曲線越是包圍住其他曲線,那這個刊物就是贏家)

7. 期刊引用量排名依然相對穩定,「QJE」是個特例,她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從第四名攀升到第一名。AER和JPE在上世紀80年文章引用量為100,90年代迅速上升到250-300,不過在2005年下降到130。QJE現在成為引用率最高的期刊了,反觀ECA的純理論經濟學的引用率現在墊底了,所以現在的趨勢就是期刊在引入一些實證文章。

參照圖5、6和7

8. 那些篇幅較長的論文和合作者較多的論文引用量明顯更高。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回歸,把論文引用量作為因變數,然後把論文篇幅和合作者數量、學術領域和年份等作為解釋變數,從而得出了以上這個結論。主要原因,是發文章的版面競爭越來越大,導致了作者通過擴充篇幅來提升質量。

9. 引用趨勢出現了相對新的變化,與「發展與國際」相關的論文引用數量上升,但計量經濟學與理論相關的論文引用數量下降。(註:下圖是就發表量說的)

圖8:發表在5大刊物上的文章的經濟學領域(根據JEL編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計量經濟學圈 的精彩文章:

理性的鬥爭:劉如意為何無法成為太子

TAG:計量經濟學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