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葯明康德上市遭棄購?併購整合,CRO行業迎洗牌,誰會是贏家?

葯明康德上市遭棄購?併購整合,CRO行業迎洗牌,誰會是贏家?

從全球範圍內看,歐美地區CRO市場增速放緩趨於飽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地區市場將會快速擴容。

5月2日,葯明康德配售結果公告顯示,網上、網下分別有32.28萬股、5634股新股遭遇棄購,對此有媒體報道稱「A股首隻獨角獸葯明康德遭大規模棄購」。

與市場觀點不同的是,申萬宏源證券發表了關於葯明康德棄購數據的點評,說明葯明康德棄購被誇大,葯明康德網上棄購數據尚屬正常範圍之內。其判斷是基於網下棄購佔比和棄購量均低於今年以來均值,而投資者對此申購重視程度並不低的基礎上。

而分析目前CRO行業的現狀和趨勢,不難從中找到答案。

目前CRO行業的服務範圍基本覆蓋了藥物研發各個階段和領域,成為全球製藥企業縮短新葯研發周期、實現快速上市的重要途徑。從全球範圍內看,歐美地區CRO市場增速放緩趨於飽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地區市場將會快速擴容。

而以葯明康德、泰格醫藥、博濟醫藥等為代表的本土中大型CRO公司,已經逐漸從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在技術實力和服務質量等方面,逐步向大型跨國CRO公司靠攏。

相對於國際CRO發展放緩,國內CRO行業剛剛發展20年左右,市場高速增長。

而監管趨嚴、跨國CRO公司激烈競爭壓力等因素,對於優質本土企業來說是難得的歷練,憑藉其長期積累的國內醫療資源、中國專業團隊以及較低的人力成本等優勢,有望在爆發增長的國內CRO市場中分享巨額收益,行業洗牌的背景下實現強者恆強的局面。

東興證券認為CRO企業中,葯明康德、泰格、昭衍新葯、博濟、百花村這5家企業體現出很強的競爭力,未來有很好的成長性。

1

葯明康德:業務全球化行業標杆

葯明康德作為一家涵蓋新葯研發全產業鏈的全球性醫藥研發服務企業,目前擁有包括國內上海、蘇州、天津、武漢、常州及美國費城、聖保羅、亞特蘭大、聖地亞哥、德國慕尼黑等在內的全球26個研發基地/分支機構,中美兩地運營布局,使得其全球網路覆蓋完善。

兩地運營的布局一方面與全球優質客戶的合作能夠帶來持續穩定的高額收入;另一方面,積累的強大海外客戶資源與全球服務經驗為醫療器械檢測、精準醫療研發生產等業務的市場拓展提供了良好渠道與發展平台。

而葯明康德公司在新葯研發生產外包領域持續深耕,實現了「CRO+CMO/ CDMO」 服務一體化,從藥物研發、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研究直到商業化生產階段與各類小分子醫藥企業的研發、採購、生產等整個供應鏈體系深度對接,使附加值較高的技術輸出取代單純的產能輸出,為客戶提供創新性的工藝研發及規模化生產服務。

通過技術領域、商業模式和跨行業協作,構建研發、生產和商業化服務全產業鏈模式,圍繞全球醫藥研發領域客戶需求,聚焦產業協同效應,競爭優勢明顯,有效降低新葯研發成本和門檻,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研發產能,助力客戶藥物研發生產。

而這些優勢體現在了營業收入上,2017年葯明康德實現營業收入77.65 億元,同比增速26.96%,近五年複合增長率19.9%;歸母凈利潤12.27億元,同比增速25.86%,近五年複合增長率17.7%,整體業績穩健增長。

截至目前,公司已經為全球超過300家客戶提供研發服務,主要客戶覆蓋全球排名前20位的大型葯企及各類新葯研發機構,公司業務布局遙遙領先,遠超國內其他CRO、CMO企業。

2

泰格醫藥:絕對龍頭,受益標的

泰格醫藥自2012年上市以來,在原有臨床試驗技術服務業務的基礎上,通過海內外併購快速擴張,逐步形成臨床試驗技術服務、臨床試驗諮詢服務和股權投資三輪驅動的業務體系,業務布局逐步完備。

臨床試驗領域持續深耕,「技術+諮詢」優勢明顯:目前能夠提供創新葯、仿製葯、進口藥物、醫療器械的臨床I至IV期全部臨床試驗技術服務及BE試驗技術服務,同時配合數據管理、統計分析、SMO、醫學檢測、註冊申報等臨床試驗諮詢服務的不斷完善,其服務質量與專業水平在國內創新葯臨床試驗領域、仿製葯BE試驗領域、臨床試驗配套諮詢領域優勢明顯。

「技術服務」方面,公司曾參與數十項國內創新葯臨床試驗與多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在國內大型臨床項目、創新葯臨床項目中的服務經驗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在國內醫藥創新大潮下,國內創新葯臨床試驗業務有望持續提供業績貢獻;「諮詢服務」方面,公司業務種類齊全,部分業務具備市場稀缺性,具有獨家服務優勢。

隨著其在臨床試驗業務持續深耕,臨床試驗BE業務下遊資質醫院合作數量不斷增加,合作粘性很強。同時,在涉足臨床前CRO領域,通過對方達醫藥、泰州康利華等公司的收購,有望協同其臨床實驗BE業務,享受一致性評價政策紅利,快速提供業績增量。

而泰格在中國內地60個主要城市和香港、台灣、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地設有全球化服務網點,擁有超過3200多人的國際化專業團隊,為全球 600 多家客戶成功開展了920餘項臨床試驗服務。已經初步具備了承接大型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實力,為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業務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泰格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1.75億元,同比增速22.73%,近五年複合增長率43.5%;歸母凈利潤1.41億元,同比增速-10.0%,近五年複合增長24.0%。

從現有業務體量和成長速度兩方面來看,已然成為國內臨床CRO絕對龍頭。

3

昭衍新葯:專註臨床前安全性評價

昭衍新葯是一家為藥物研發機構和製藥企業等客戶提供藥物臨床前研究服務和配套的實驗動物繁殖、銷售服務的臨床前CRO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01億元,同比增速24.60%,近五年複合增長率25.4%;歸母凈利潤0.76億元,同比增速47.89%,近五年複合增長率50.0%,整體業績高速增長,其增速主要來自於以下因素。

其是中國首家通過美國FDA GLP檢查,同時具有國際AAALAC認證、中國、歐盟及韓國等多資質認證的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機構,其資質認證齊全,業務全球化優勢明顯。所提供的試驗報告可同時被美國、中國、澳洲、韓國以及歐盟組織成員國等多個國家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認可。

國內目前藥物臨床前研究服務機構的設施規模比較小,服務能力不足,競爭力相對較弱,難以獲得較快成長。一方面設施規模小不能產生規模效益,另一方面受動物飼養管理與設施能力的限制,小型CRO企業難以滿足多個客戶對大規模試驗、多項目研究和時間上的需求。

而昭衍通過多年發展以及在國家十二五專項的支持下,建立了符合國際規範要求的GLP體系的臨床前安全評價技術平台,成為國內唯一擁有兩個GLP機構的專業化臨床前CRO企業。

受限於技術平台的缺乏,國內研發企業在吸入藥物、眼科藥物及中樞神經系統藥物領域的項目研發上,遠落後於國外企業。為滿足企業研發的需求,公司在國內同行業中,率先建立起了吸入藥物綜合評價平台、眼科藥物綜合評價平台及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綜合評價平台。同時配備完整的領軍人才、技術團隊、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完善的管理規範。

4

博濟醫藥:為數不多的一站式CRO服務標的

博濟醫藥是國內較早進入醫藥研發外包服務領域的企業之一,成立於2002年,致力於為醫藥企業和其他新葯研發機構提供全方位的新葯研發外包服務。

在2015 年的7.22事件對臨床 CRO 行業整體產生較大負面影響的大背景下,公司臨床試驗研究項目進度同步放緩,該部分業務業績明顯下滑,造成近兩年的業績低迷。隨著7.22事件的影響逐步消化,疊加國家鼓勵創新政策出台與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的推進,臨床試驗市場需求量預計將大幅增長,博濟該板塊業績有望實現快速止損回暖,結合其他業務板塊增速穩健,其快速發展未來可期。

博濟提供的技術服務涵蓋新葯研發的各個階段,利用業務協同效應和全流程服務的優勢,承做新葯研發自臨床前研究至臨床試驗階段的所有業務;為製藥企業和藥品經營企業提供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的同時,也能帶動技術成果轉化服務、其他註冊諮詢服務業務的發展。

新葯研發一站式全流程服務能力,使得公司能夠更準確地把握行業動態,有利於滿足客戶多層次的業務需求,實現服務提供的連續性、穩定性,促進公司各類業務的發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在國家葯監局對藥品質量要求和新葯審批日益嚴格的趨勢下,醫藥企業更加重視藥物研發過程的規範性與質量控制。公司具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良好的質量控制,競爭能力較強。

5

百花村:重組後獲新生的臨床CRO標的

2016年,由於百花村原有煤炭、煤化工業務虧損嚴重,前景不被看好,百花村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置出了煤炭、煤化工業務及資產,置入了成長性較好、發展前景明朗的醫藥研發外包資產華威醫藥,主業轉型為醫藥研發服務(CRO)。

發行股份置入華威醫藥,轉型CRO業務將重獲新生。

其在藥品研發過程中的首仿葯立項、工藝開發、質量控制和藥品註冊等環節具有豐富的服務經驗和高質量的服務水平,在臨床前CRO藥物研發領域中競爭優勢明顯,有望持續提供業績貢獻。

與此同時,其通過子公司禮華生物和威諾德醫藥積極布局CRO與CMO業務,逐步推進產業鏈全面布局,未來有望逐步實現「研發+生產+服務」的全產業鏈服務平台,公司在藥物研發產業鏈中的價值地位有望不斷提高,助力公司整體向好發展。

百花村通過研發逐步掌握了手性拆分、不對稱催化、定向氧化還原等手性合成領域的核心技術,緩控釋製劑技術平台、靶向給葯系統技術平台和創新藥物篩選平台技術完善,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能夠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的技術要求。

華威醫藥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59億元,同比增速43.05%;歸母凈利潤0.91億元,同比增速26.03%,整體業績高速增長,有望為百花村持續提供業績貢獻。

本文編輯自東興證券《東風已至 騰飛在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葯經理人 的精彩文章:

重磅解讀!國家最高層發令:全面推動通過一致性評價產品替代原研,一批外企銷售超10億元產品將出局……
2017葯審報告:ANDA審評完成量超4000個,化葯IND批准量翻番

TAG:E葯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