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江湖中正派人士都用劍,反派兵器都很奇葩?

為何江湖中正派人士都用劍,反派兵器都很奇葩?

武俠片中,名門正派大多用劍,耍起來風流倜儻、玉樹臨風。

而反派角色用什麼的都有,雙勾鐮、流星錘什麼的,怎麼嚇人怎麼來。

為啥武俠片中的主角大多用劍,只有阿貓阿狗的配角才用奇門兵刃?

難不成武器是用來劃分身份和好壞的?

腦洞電影院找到了失傳多年的武林秘籍,終於悟出了此中深意。

對春秋戰國時代的刺客和武士來說,

劍是最重要的短兵器。

因為青銅硬而脆,劈砍很容易折斷,做成用來刺的劍更合適。

這個時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光輝燦爛的持劍俠客形象,比如曹沬、唐睢、荊軻、蓋聶,他們是後來俠客文化的起源。

被拿來打仗的同時,

劍又是身份的象徵。

按照古代典籍《禮記》的說法,「觀君子之衣服、服劍、乘馬,弗賈」,意思就是說「觀賞君子的服裝、佩劍和車馬,不要談論它們的價格」。

按照當時紳士的標準,你出門不佩劍,那就跟出席宴會不穿正裝一樣,是很不合禮節的。

漢代之後,隨著韌性更強的鐵器普及,作為一種兵器的劍就被更容易大批製造、也被更容易訓練的刀所替代了。

劍的舞台,從戰爭武器,

轉向了儀仗、裝飾和裝腔作勢。

舉個例子,從漢代到隋代,不同等級的官員佩什麼劍都有嚴格的規定。

高級幹部可以佩金玉裝飾的劍,基層幹部只能佩蚌殼裝飾的劍。

佩劍既是紳士的規範,又是身份的象徵,人民群眾自然也喜歡模仿。

比如李白這樣奔放的唐代詩人,就特別喜歡佩劍,而且到處跟人吹牛說自己十五歲沉迷劍術,而且親手殺過人。

清代詩人龔自珍也喜歡佩劍,寫過「美人如玉劍如虹」。

對,這句詩不是瓊瑤阿姨寫的。

總之,有了這些文化意義和正面形象的加持,劍作為江湖正面形象的標配就很好理解了。

作為君子的象徵,它是行俠仗義的工具,

是正義和秩序的維護者。

而且劍的外形優美、長短適中,吃飯趕路賞月撩妹不會礙手礙腳。

兵器出手也常在路見不平、不得已之時。

比如《卧虎藏龍》中的青冥劍,《碧血劍》中的碧血劍,《神鵰俠侶》玄鐵劍與君子淑女劍等。

你讓主角扛著青龍偃月刀或者八棱亮銀錘去決戰紫禁之巔……可能會被當成賣藝的轟走。

在武俠小說里,劍被內化為一種精神,

劍的打鬥行為也成為對理想的浪漫追求。

相反,惡人手中的兵器,多用於殘害無辜生命,是血腥暴力的象徵。

《血滴子》中,朝廷鷹犬們使用的外形奇特的血滴子,取人首級,十分殘忍;

《卧虎藏龍》中碧眼狐狸使用毒針做暗器,暗地傷人,不講道德。

至於狼牙棒這種又難看又不值錢的東西……大庭廣眾之下,你怎麼好意思掏出來?

江湖上混的不要面子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揭秘 的精彩文章:

中國猛將多用重兵器,他國兵器有多重你可知?——刀劍篇
歐洲古代盔甲圖賞,如果中國古代的盔甲也能傳世,哪個更帥?

TAG:冷兵器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