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8個漢字繪製中華文化基因圖譜

48個漢字繪製中華文化基因圖譜

瞎說之詩自遠方來

復旦附中語文教師

黃榮華的公眾號

48個漢字繪製

中華文化基因圖譜

1.是哪48個漢字?

基因本是一個生物學概念,指帶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段。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以及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基因具有雙重屬性:物質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屬性)。

後來人們又用基因來指稱生命的文化屬性,如信念、習慣、價值觀等;也用其指稱文明體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

中華文明體在世界的東方孕育、生長、發展,幾千年生生不息。放眼世界各文明體,只有中華文明體具有這種超穩定性特徵。筆者以為,今天要落實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就要研究中華文明體中那些支持其超穩定性特徵的優秀基因,探索這些優秀基因有怎樣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各自有怎樣的活性力量,相互間有怎樣的關聯方式,然後繪製出可進行現代轉譯與傳播的優秀基因圖譜

為此,我們依據中華傳統文化以「經」為中心的存在方式,從「經」及其闡釋與運用中,從「史」「子」「集」的表達與傳播中,從各種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徵中,發現支持中華文明體幾千年生生不息的優秀基因有許多,而下列48個基因點是最具活性力量的基因:

「中」「華」「大」「地」「詩」「書」「禮」「樂」

「仁」「義」「智」「信」「親」「師」「友」「學」

「漢」「唐」「文」「史」「日」「月」「江」「河」

「儒」「墨」「道」「法」「神」「龍」「聖」「國」

「忠」「孝」「廉」「恥」「修」「齊」「治」「平」

「陰」「陽」「五」「行」「天」「人」「合」「一」

而其中「中」「華」兩個基因點則是核心基因。為什麼?

我們發現,如果用一個基因點來說明中華文明體,那就是「中」。從地理空間的「中心(中國)」,到心靈空間的「中正」,再到形而上的哲學世界的「中庸」,這個「中」構成了中華文明體的「核心」基因。

如果用兩個基因點來說明中華文明體,那就是「中華」。「華」也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知:從區別於周邊野蠻人而彰顯自我文明屬性的「華夏」,到體現民族大融合的文化意義的「華族」,再到表達中華文明體審美高度的「華章」,構成了「華」這一基因的基本內涵。

「中」「華」合而為「中華」,意味著我們是居住在大地中央的人,意味著我們是居住在大地中央、穿戴華美衣飾的夏人——文明人。在對這兩個核心基因的核心意義的破譯中,我們發現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本源——我們是可視範圍內的最高文明的代表。

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就以這樣的文化自信熱愛著自己居住的這塊土地,熱愛著自己擁有的文明。

依此,圍繞「中」或「中華」這個核心基因,我們向外推衍,就有了「中華大」「中華大地」「中華大地詩書禮樂」「中華大地詩書禮樂仁義知信」「中華大地詩書禮樂仁義知信親師友學」,這樣的不斷擴展的發現之旅,直到「天人合一」,最後就發現了48個基因點織就的中華傳統文化基因圖譜:「中華大地……天人合一」。

2.這48個漢字

有怎樣的內在關聯?

這些最有活性力量的基因之間具有怎樣的內在關聯呢?我們先看看下圖:

我們知道,中華文明體類似於一個圓球。我們發現,48個基因點可以分解為6個層級,就是一個球體的6個層面,如上圓球截面圖。

當然,這六個層級不是絕對的,它們之間都有很緊密的關聯,相互滲透。但大體而言,第一、第二層級的16個點——「中華大地詩書禮樂仁義智信親師友學」,是中華文明體的最基本的表現;第三、第四層級16個點——「漢唐文史日月江河儒墨道法神龍聖國」,是第一、第二層級的支柱;第五、第六層級16個點——「忠孝廉恥修齊治平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是整個中華文明體的魂魄,是精神方式,是文化大邏輯。前32個點有的是形,有的是形神兼得;後16個點是神與靈。無神與靈則形死,無形則神與靈無所附。並且,這48個基因點點點相通,形神相得。這樣,中華文明體就形象生動,精神搖曳,幾千年生生不息。

3.什麼叫現代傳譯?

什麼叫現代傳譯?

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將古代漢語轉譯成現代漢語,更重要的是能將這些內容化為契合孩子們學習心理的課程,引導孩子們真正明白自己的生命所自、文化所之,而產生古今生命的聯通,實現古今生命的對接,真正獲得來自傳統的、能助推其作為一個現代生命體前行的力量。也就是要將「傳統文化」知識變為「我」作為一個現代生命體前行需要的知識,讓其「活」在「我」的心中,表現在「我」的行為中,包括行為方式、思想方式、情感方式、思維方式等。最終實現激活基因,激動慧根,激發靈智,使孩子成為文化覺醒的生命體,明了——我是誰,我與世界構成怎樣的關係,我該怎樣去建設世界。

正是出於這樣的認識與理解,我們編寫傳統文化教材時儘可能做到「古今聯通」,實現「古今對接」。

1)在編寫《中國人》時,我們從「理想人」的角度組織學習內容,將「儒家的理想人」一直到「當代走向世界的人」等15種「理想的中國人」融於一體。表層以時代發展為線,內在則以「中國人」的精神發展為紐帶,力圖呈現「中國人」的精神歷程,使學生對「中國人」有一個最基本的正面認識,對在本民族發展進程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民族文化人物有真了解,有真理解,進而有認同與欣賞。

2)在編寫《中華古詩文閱讀》時,堅持以中華古代文化知識體系的存在方式展開,基本維護以「經」為中心、以「史」「子」「集」為拱衛的知識體系。期待在古今對照、中外對照中,引導學生認識、發現、理解、欣賞我們民族文化的優長,認識它在中西文化交匯過程中的遭際、處境、掙扎、反抗、鬥爭,以及它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融入與自強、吸收與發展、獲得與貢獻。期待通過這樣的學習,真正掀開學生心靈上的「反傳統的傳統」的遮蔽,從而使他們真正明白自己的文化所自、血脈所流、生命所之,真正明白自己來自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孕育,最終融進中華文化這個超大型的文明體中。

3)在編寫《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基因現代傳譯課程》時,我們依據全部48個基因點的表層(肌理)、中層(事理)、深層(原理)分層,例如:

中——中心(中國)→中正→中庸;

華——華夏→華族→華章;

大——大人→大器→大美;

地——地母→地緣→地理;

詩——詩心→詩藝→詩經;

書——書寫→書藝→書經;

禮——禮儀→禮法→禮經;

樂——樂音→樂藝→樂經;

……

這樣分層依據了兩個原則:基因點的內容由表及裡;學生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兩個原則結合,確立每個基因點在不同學段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

大體而言,基因點的表層(肌理)內容對應小學階段,引導學生髮現被早已遮蔽的常識;基因點的中層(事理)內容對應初中階段,引導學生髮現常識背後的支撐;基因點的深層(原理)內容對應高中階段,引導學生髮現支撐背後的思維方式與文化邏輯。每個階段48個發現,3個階段將共有144個發現。每次發現都使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這樣就是在不斷的恍然大悟中,推動學生的文化生命成長。

在具體轉譯基因點時,每個基因點又分6個板塊展開,依次為:字之象、詩之聲、文之韻、事之理、人之情和文化點醒。

設置這樣6個轉譯板塊,主要的依據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存在與表現方式。總的來說,是從看得見的文字入手,到不易看見的文字背後的事理與人情,再到更不易發現的與現代人及其生活的內在關聯。

這裡的「字之象」是我們做好「精準轉譯」需要特別重視的可轉譯文化。這個「象」即是一眼可見之形象,又是一思可得之道理,還是再思可曉之民族思維方式,更是三思可悟之民族文化大邏輯。也就是說,我們研究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精準的現代轉譯,是可以也應當特別關注「字之象」的。更重要的是,一字是一字之象,兩字相生多重形象,多字疊生無限形象。借用《易經》的話說,就是「三生萬物」。

「文化點醒」則是將字之象、詩之聲、文之韻、事之理、人之情五部分做貫通闡釋,達到「文化點醒」,實現現代「傳譯」。

今天我們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實際上與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著重重不盡的關聯,但有許許多多卻並不為我們所知曉,就像一般情況下並不知曉空氣的存在一樣。因此,「文化點醒」就是通過幾個板塊的體察式學習後,達到對傳統文化優秀之處習而察之,察而明之,明而感之,感而愛之,愛而皈依之。

4.優秀基因

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有怎樣的關聯?

中華文明體不像西方文明體以線性發展的方式存在,而是一個圓形文明體,其早期文明中已包含了後代發展的各種可能性。也就是說,它的早期文明中就具備了幾千年生生不息的基因。正因為此,西方文明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大家在接觸到中華文明時,都有對中華文明的異己發現,並讚嘆不已。雨果在1865年寫作《莎士比亞論》時將西方與東方聯繫起來思考:「產生了兩首巨大的詩篇。此地是『太陽神』,那兒是『龍』……這兩個世界屬於最高的趣味,標誌出這最高趣味的兩極。這最高趣味的一端有希臘,另一端有中國。」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他《歷史研究》中也說:「西方觀察者不應低估這樣一種可能性:中國有可能自覺地把西方更靈活、也更激烈的火力與自身保守的、穩定的傳統文化融為一爐。如果這種有意識、有節制地進行的恰當融合取得成功,其結果可能為文明的人類提供一個全新的文化起點。」也正因為此,西方從伏爾泰開始,許多大家都從中華文明中借力,或充實或發展自己的學說。

所以,無論是從中華文明自身發展的歷程看,還是從西方文明發展的歷程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極其英明的。

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團的關聯曾經做了認真梳理,並尋繹出了傳統文化48個優秀基因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概念之間豐富而緊密的內在關聯,例如:

「中」「華」「大」「地」「漢」「唐」「文」「史」這幾個基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富強」有這樣的內在關聯——像漢唐那樣強大,成為可視世界的中心,而自信、自豪地稱自己居住之地為「中國」。

「中」「華」「大」「地」「詩」「書」「禮」「樂」「仁」「義」「智」「信」「親」 「師」「友」「學」「修」「齊」「治」「平」這些基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明」有這樣的內在關聯——從最早與周邊野蠻人相對的穿華美衣服的居住在大地中心的夏地文明人,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仁人、聖士;從個體文明,到家族文明,再到國家社會文明。自信的文明、自我提升的文明、自強自足的文明,這是現代強大中國文明的核心要素。

「智」「廉」「恥」「義」「行」「一」這些基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由」有這樣的內在關聯——每個人都彰顯自己的靈智,都能堅守自己的本心、不為外部所動而擁有堅強的主體性,都知道反省、約束自我而行己有恥,都能堅守天地道義,都能用行動去實踐自己的理想、創造自己的幸福人生,最後就都可能成為獨特的「一」(獨一無二的個體)。這是現代自由的核心要素。

「中」「華」「大」「地」「詩」「書」「禮」「樂」「儒」「墨」「道」「法」「日」「月」「江」「河」「漢」「唐」「文」「史」「神」「龍」「聖」「國」這些基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有這樣的內在關聯——從自信所居之地是穿華美衣服的文明人所居之「中國」,到擁有詩、書、禮、樂、儒、墨、道、法、日、月、江、河、漢、唐、文、史、神、龍之「聖國」。這是文化自信,這是文明自信。建立中國人對現代中國文化、現代中國文明的強大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愛國」文化的核心要素。

……

因為認識到傳統文化優秀基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豐富而深刻的內在關聯,所以,我們在編寫《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基因圖現代傳譯教程》時,自覺地融進了兩者的這種關聯。

我們期待通過對這種關聯的融入,真正實現傳統文化優秀基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聯性的現代轉譯,在傳統文化教育中做到「古今聯通」,實現「古今對接」,激活基因,激動慧根,激發靈智,將「傳統文化」知識變為「我」作為一個現代生命體前行需要的知識,讓其「活」在「我」的心中,助推「我」前行。

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當前中小學教育的熱點,也是難點。熱點不用解釋。說難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哪些內容是今天應當學習的;哪個年齡段應當學習哪些內容;不同年齡段的不同學習內容有怎樣的內在的關聯。這些問題目前都還在探討之中,都還沒有定論。

《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基因現代傳譯課程》的編寫是我們的半自覺行為。期待大家批評。

《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基因現代傳譯課程》(小學卷1—6冊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黃榮華

雙井黃氏34代孫,黃庭堅27代孫

「骨灰級青年」

主編《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基因現代傳譯課程》《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中學古詩詞鑒賞十講》《穿行在漢字中》等10多種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瞎說之詩自遠方來 的精彩文章:

TAG:瞎說之詩自遠方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