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今年計劃供地2900公頃,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減少20%

南京今年計劃供地2900公頃,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減少20%

5月2日,江蘇省南京市國土資源局公布的《南京市2018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以下簡稱「《供地計劃》」)顯示,2018年,南京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總量在2900公頃左右,同比增加3.57%,其中,存量建設用地供應率不低於50%。

具體而言,2018年,南京計劃供應經營性用地750公頃,較2017年的700公頃增加7.14%。其中,商辦用地150公頃,同比減少11.76%商品住房用地600公頃,同比增加13.21%,但租賃住房用地不低於商品住房用地總面積的30%,即180公頃,換言之普通商品房用地較去年減少20.75%。

此外,產業用地700公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劃撥用地1450公頃(含保障性住房用地350公頃),均與去年數據一致。

《供地計劃》顯示,南京的土地供應堅持五大原則,包括總量控制、優化結構、節地提效、收放並舉及聚焦重點。

優化結構方面,加快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向仙林、東山、溧水、高淳副城延伸,加快構建以主城為核心,以江北新區、東山(空港)、仙林(湯山)為重點的南京都市區格局,合理規劃布局各類用地,推動全市土地利用結構逐步優化。

節地提效方面,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的「雙控」,統籌好城市存量空間盤活和增量空間做優,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轉變空間開發方式,鼓勵土地立體開發和複合利用,重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質量。

收放並舉方面,增加滿足居民住房合理需求的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保障經濟發展建設用地、創新產業項目用地、重點基礎設施用地需求,減少落後產業、過剩產能、污染企業的用地供應,維護土地市場供需平衡。

聚焦重點方面,突出江北新區、南部新城等重點發展區域及江寧、溧水、高淳等新興地區,提升區域功能品質;聚焦重點項目,保障城建計劃和市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完善交通樞紐功能、加快城市品質提升、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在空間布局上,南京國土資源局要求,在建設用地總量方面,綜合考慮全市城市發展重點及區域平衡,安排重點板塊和各類開發園區建設用地供應量佔全市土地供應總量的70%。

產業用地方面,積極支持創新名城建設,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國家級開發區、樞紐經濟區、高新園區產業集中集聚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全市產業用地(含科研)供應規模,全力保障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安排省級以上開發區、高新區產業用地供應量佔全市總量60%以上,優先重點保障科技創新及「4+4+1」產業用地需求。

房地產用地方面,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推進構建「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根據土地市場供需關係,進一步優化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供應結構,採取精準供應策略,促進土地市場運行平穩有序,繼續提高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效。

一方面,創新租賃住房供地模式,加大租賃住房用地的供應比例,回應民生關切,確保計劃剛性指標順利完成。另一方面,參照節約集約用地的總要求,倡導有保有壓供地,控制老城區內大型商住、酒店用地的出讓,積極引導市場對熱點區域的關注向周邊新興區域、產城融合區域擴展延伸。2018年商品住宅用地出讓目標為600公頃,其中租賃住房用地比例不少於30%。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方面,聚焦民生,以保障和發展民生項目為出發點,2018年南京市城鄉建設計劃中重點項目占劃撥供應總量的65%以上,同時保障10%左右的土地供應量推進基礎教育協調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完善新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及保障房建設,江北新區、江寧、溧水、高淳劃撥供應量佔全市的70%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全國首張環境保護稅稅票今天上午在上海開出
杭州加入自動駕駛城市競賽:即將開放測試道路,緊鄰阿里園區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