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廿北大,120歲生日快樂。捐了6.6億元後,李彥宏在校慶典禮上說還會給母校捐款!

百廿北大,120歲生日快樂。捐了6.6億元後,李彥宏在校慶典禮上說還會給母校捐款!

5月的燕園是安寧、沉靜的——蔡元培先生在花叢中微笑,李大釗先生坐擁俄文樓前一片綠蔭,還有未名湖、博雅塔,映照出的,是百年來無數大師曾在此處凝神、佇立、靜思的身影,是120年的光輝歲月。

今天,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北京大學迎來了120周歲的華誕。

校園裡充滿了久別重逢的喜悅,無論是耄耋老人,還是青春少年,都因為「北大人」的身份聚集在一起。

百廿北大,此間幾許少年

未名博雅,尤勝萬里風光

今天,讓我們祝北京大學生日快樂!

GIF

歷史沿革

1898年,光緒皇帝宣布變法維新,中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直接創辦的綜合性大學——京師大學堂正式成立。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對北大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眾多革新人物和學術大師雲集於此,倡導民主科學精神,弘揚愛國進步思想,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發祥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創建北方地區中國共產黨組織的最初基地。

先哲巨擘曾藍縷

砥礪荊棘刻碑績

百廿歲月,任風雨飄搖

北大一直在路上

GIF

回校園憶往昔

這幾天的燕園是青春的色彩,

五湖四海的校友們紛紛返校,

整個校園都因為這場慶典,

而變得喜悅、歡樂。

今天,北大學子相聚邱德拔體育館,通過校慶典禮為母校慶生。

到場的最年長的學長99歲,1943級進入西南聯大就讀。

99歲高齡校友

北大校長林建華說:「北大核心使命是培養能引領未來的人,努力使學生懂自己、懂社會、懂中國、懂世界;核心任務是產生更多影響國家發展和人類進步的新思想,發展前沿科學和未來技術。」

近期,李彥宏給北大捐款6.6億元,是北大校慶單筆捐款最多的一筆。今天,李彥宏作為傑出校友來到紀念大會。他說:「1987年,我從山西小城市考入北大,80年代的北大是具有理想主義、家國情懷的地方,我們從喊出『團結起來 振興中華』到『小平你好』,體現我們那個時代人的心聲。80年代後期,學校倡導學以致用、社會經濟導向,我開始關注中關村戴著BB機的人,發現電子郵件能傳到大洋彼岸。雖然畢業27年,無論是遠在美國留學,還是創業初期,我沒有一天不感受到自己是北大人,北大永遠是我的精神家園。」

主持人開玩笑問:「還會給學校捐款嗎?」

李彥宏回:「必須的!」

漫步北大校園,隨處可見回家的校友。

一個班的同學都戴著曾經入學的老照片,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母校還保存著學子當年的燕園留影

拍下的是記憶,留下的是希望。

77、78級大學生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十分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多數人經歷過上山下鄉磨練,歷經艱辛終於通過高考得以改變命運。

2018年是北大建校120周年,也是77、78級校友入校40周年。在北大校慶之際,77、78校友重回母校,重溫當年青蔥而火熱的學生時代和校園生活,感恩母校和老師的培育。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北京大學經濟學資深教授、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教授與在場同學憶往昔、展未來,帶大家重憶四十年前的燕園生活。

88歲高齡的北京大學經濟學資深教授、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教授給在座「學生」們講了一堂《八十年代初期中國經濟改革形勢》課,帶大家重憶大學課堂。

「你們是幸運的,你們入學的時候是改革開放的時候。」厲以寧教授坐在舞台上,雖白髮蒼蒼,但精神矍鑠,咬字清晰,給大家深入淺出地講出80年代初期的經濟故事。說到細節故事,厲以寧教授聲音變大,用手勢比劃著。這讓在座「學生」們感到動容,現場響起一陣陣掌聲。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也是在場77、78級校友的一員,他與在場同學憶往昔、展未來,帶大家重憶四十年前的燕園生活

「77、78級是兩個非常特別的年級,一是同學很特別,年齡相差大;二是經歷很特別,有上山下鄉的青年,有剛中學畢業的,有娶妻生子的。」林建華說,「雖然當時的條件差,每天拿著飯票吃飯,但那時的我們是充滿激情的,至今最難忘的是大學生活。」

林建華回憶起班級的一次小聚會,「我們班有很多同學第一次來北京,大家相約去頤和園划船,當時划船要提前去租船,我和兩個同學借了三輛自行車,早上七點就騎去頤和園,同學們下午三點來了之後問我們怎麼來的,說我們借的自行車還在宿舍樓下,我們後來才發現騎的是別人的車。」這個故事讓現場同學哄然大笑。

GIF

一場特殊的聚會

校慶屬於青年人,也屬於陪著北大走過甲子之年的老校友。

在北大力學大院1號樓里,來自不同地方的36名七八十歲的老人坐在一起,看著一張張老照片回憶校園故事。他們在1958年考入北大力學專業,60年後再相聚,照片里的青春身影和如今的白髮蒼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他們別有一番滋味。

「我們當時素麵朝天,不追求美食,也不追求愛情的浪漫,就為了能打磨好自己,為國家做貢獻,我們都做到了這一點。」王清源老校友說。

60年過去,很多老同學已不在世。「我們從畢業到現在有過四次大聚會,大家現在年紀大了,最重要的是身體要健康,享受現在的生活,期待5年後再相聚!」范真瑛的話讓大家開心地笑起來,「你的野心不小呀,還想5年後大家能聚起來!」有老人打趣地說。

「我這輩子最自豪的事是上了北大,畢業這麼多年,我沒有辜負學校的培養。」一位老人說。

GIF

校友名言和寄語

我們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跨入新時代。

——厲以寧(著名經濟學家)

遙想當年紅樓的燈火笙歌,民主廣場的悲憤吶喊,此際卻是滿園春意闌珊,花明如晝,花飛如雨,不覺間,時光已是 120 年無聲無影地流逝。

歲月如河,浸漫無際。有些人走遠了,有些人加進來。有始而無終。一切都在繼續,一切都是莊嚴而沉重,明亮而美麗,創造,建設,堅持以及抗爭。

——謝冕(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詩人、作家)

未名湖的靈氣就是大師們高尚品德的體現,北大「常為新」的精髓就是大師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永不止步的精神,兩者相融相合,造就了北大的風範,將永遠傳承。

——楊芙清(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是母校的精神和學風深深浸入了我的思想,成為我成長的養分,滋養了我的一生,教會了我如何思考和做好世界聞名、博大精深、價值珍貴的敦煌石窟的事業;使我不忘報效祖國,不忘所從事的敦煌石窟事業責任重大,不可懈怠絲毫,必須竭盡全力為之。

——樊錦詩(1958級歷史系考古專業校友、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更讓我們魂牽夢繞的,乃是120年凝聚起來的精神,即永不安於現狀,眼睛永遠望著前方,不斷探索、追求、創新。

——袁行霈(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

背景是一座山,大山。

我們任何個人都無權驕傲,有權驕傲的永遠只能是北大。

奮鬥不息的我們,最終也有可能在黃昏時變享受背景為融入背景而終止自己。這大概是我們都期盼著的一份幸福而悲壯的景觀。

——曹文軒(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

不要問我對北大有什麼特別懷念的地方,有什麼特別的理解。對我來說,北大是無處不在的。它因此也是無時不在的。它從過去走來,在未來等著我們,在每一個地方。

——董強(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主任,法蘭西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外籍終身院士)

北大的五四運動給予我愛國情感的啟蒙,出國的留學經歷激發我愛國情感的升華,教書的角色轉變鼓勵我愛國情感的傳承,其實愛國精神就是如此,它是一種再樸素不過的情感,也是一種在特定的環境下、事件中,被激發出來的最自然的情感。

——陳鵬(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北大蔡元培曾說:「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未來。」

120年並不短,北大的路還更長,

每個北大人還會「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博雅塔的燈光仍將照亮更多人的路途,

未名湖的微風仍將拂過更多人的心扉。

一百二十年的歲月,

輾轉成歌,

不熄的火種在這片聖地延綿。

文字 |北青報記者 李夢婷

圖片|北青報記者 袁藝

編輯| 穎子

教育圓桌內的文章,大部分是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原創,除圓桌授權外,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本公號榮獲第26屆北京新聞獎(新媒體)一等獎,並已接受北京市宣傳文化高層次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專項資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圓桌 的精彩文章:

TAG:教育圓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