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校慶徵文】北大,我的夢

【北大校慶徵文】北大,我的夢

我的夢

文 | 程翠芬

我和北大的緣分要從我小時候說起。

我的最早的文學啟蒙應該是從看小人書開始。小人書類似於現在的連環畫。那時候家裡一共也幾本小人書,我卻有大把的時間,幾本書翻來覆去地看,都快能背下來了。印象最深的是劉胡蘭的故事,江姐的故事,雞毛信的故事。還記得那個夏日的午後,坐在樹下的小板凳上,我一邊隨手翻著小人書,一邊幻想著自己是書中的那個人物, 機智、勇敢、不怕苦的女孩。

剛剛開始看小說的時候,能找到的書也是姐姐從她們工廠的圖書室里借來的,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烈火中永生》、《卓雅和舒拉的故事》。我為書中的人物熱血沸騰,我的第一個理想誕生了:要做一個戰地護士。我為我自己的理想而激動。很多年以後,有一次跟同事出差,閑聊起我看的第一本書,他像看外星人一樣看我 。他只比我小兩歲,他看的第一本書是瓊瑤的小說。

1976年的一天,學校組織我們小學生上街遊行,熱烈慶祝我們又取得了 ... 偉大勝利。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反正我們已經勝利過好多次了。不過這次還是有了一點變化:學校開始重視教學了,期末考試開始全區統考了。我們的體育老師,也試著給我們講哥德巴赫猜想。之前高年級的同學要參加學工學農,這些到我們這一級都取消了。所以我參加過的農活就停留在揀麥穗、種蓖麻上。有一天,學校里來了幾位「神秘」的老師,笑眯眯地問了我們幾個問題。過幾天,我們幾個被通知要再參加一個考試。其他的同學們都去看電影去了,我們被留下複習功課,心裡有些忿忿不平。一個月以後,我被市重點的北京九中初中部錄取了,我的第二個理想也漸漸有了雛形:我長大了, 要當科學家。

初中的時候開始看《紅樓夢》,一會兒覺得自己是林黛玉,一會兒覺得自己是晴雯,患得患失,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運是什麼。就在這反反覆復中蹉跎著時光。第一次知道北大是從政治課或是歷史課里。北大的學生髮起了五四運動,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鋒,北大有蔡元培、李大釗、 陳獨秀,北大推動了中國近代史。我真是恨不得生在那個年代。那時候應該是1979年左右了,姐姐已經上了大學,經常帶回一些北京的大學裡的消息。她經常跟同學朋友討論 ,哪又有了演講,什麼地方又有了一張大字報。我當時那個羨慕呀。恨不得立刻就成為一個大學生。我的第三個理想具體且並不遙遠,就是我要上北京大學 ,我要有機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當時的我, 一點都沒想過北大不是容易上的,我很可能考不上的。當時一腦門地想著要上北大。

作者大學時和同學合影

命運之神眷顧了我,我考上北大了!報到那天,我把行李放在宿舍,就直奔未名湖了。一路問了幾個同學,走到抬不動腿的時候,終於看到那個塔了。我繞塔轉了一圈兒,沒有想像中的激動。轉身又看到了心儀已久的未名湖,心中竟有了隱隱的失落。頤和園的湖、北海的塔,是我心中湖和塔的印象,這未名湖也太小,太平凡了吧。多少年以後,才悟出了這未名湖的味道,像茶,需要自己一點一點,慢慢地品出來。

短暫的失落很快就被興奮取代了。北大的圖書館大得超乎我的想像。以後的幾年裡,我有機會讀了很多歐洲十八世紀的小說、美國的小說,一度沉浸在貴族和淑女的氛圍里不能自拔。我們每天從宿舍到教室和食堂的必經之處是三角地,這裡相當於北大的新聞發布中心。每天都有各種講座的海報、各種娛樂活動的通知,也有同學貼的尋物啟示 、大字報、小字報,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我每天路過這裡,都要駐足幾分鐘,看看海報、消息,或者就是看看。記得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對聯,北大男生在三八節寫的,「燕園才女獻身書海, 北大光棍緣在天涯」。

我那時一有時間就去聽各種各樣的講座。記得我還選過一門徐小平老師的「西方音樂史」,並在他的建議下,我們宿舍的同學一塊去聽了一場交響音樂會。有一天晚飯的時候,舍友回來說崔健要到我們學校來表演了,而且就在今天晚上。宿舍里一下了就沸騰了。咱們一定要去看呀,但是到哪去找票呢? 我們宿舍全體出動,把以前的舊電影票全部找出來,找到顏色一樣的,正面的大數字一樣的,再加上兩張我們找到的真票,湊足6 張票, 浩浩蕩蕩的去看演唱會。到了門口,我們戰戰兢兢地把票遞過去,檢票的小伙只顧著看我們,也許是憐香惜玉吧,票都沒看,一揮手就讓我們進了門。門外冷風瑟瑟,門裡卻是熱情似火。觀眾沒有老老實實坐在後排的,走道和舞台下面擠滿了人。 演唱會一開始,大家揮著手又喊又叫。崔健和他的樂隊幾個人站在台上,吉他、貝斯和鼓聲淹沒我們的喧囂。也記不清崔健那天戴沒戴他標誌性軍帽,倒是記得有個樂手肩上搭了一條毛巾。他們在台上激情四射,充滿活力,完全是我沒見過的、超乎想像的風格 。那時崔健和他的樂隊剛出名不久,幾個人都很賣力,崔健在唱了很多首歌以後,嗓子就啞了,他說這是在北大的第二場。這時樂隊的其他人就跟他一起合唱,還有前面的觀眾,有很多都跟著一塊唱。五音不全的我也不知不覺地融入了這個歡樂的氣氛,跟著唱 … 感覺我不是看了一場演唱會,我是參加了一場演唱會。

也許是北大學生太多了,也許是北大老師和學生都自由散漫慣了,我到了北大以後,不記得參加過全年級大會、全系大會,或者全校大會之類的。第一次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是中國女排來北大跟同學們共慶佳節。現在已經記不清是那個節日了。活動是在五四運動場舉行的,我和舍友早早地去操場佔領有利地形,爭取離功臣們近一點。可到了運動場一看,已經密密麻麻地站滿了人。女排隊員們也很興奮,有機會來北京大學感受一下最高學府的風貌。不記得是誰代表女排講話。現在只記得一小段 內容:現在社會只獎勵成功的人,而不是獎勵努力奮鬥的人,如果我們這次沒拿到冠軍,而我們也是一樣的刻苦訓練,你們還會請我們來嗎? 大概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深刻,得到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現在回想起北大的生活,所學的知識已經記不太清楚了,經歷的事情也大多變得模糊,但是有一些東西已慢慢地融入了我們的血液里,變成了北大人的風骨。 從五四運動到今天,北大作為中國知識青年的一面大旗,從未倒下。北大的精神也激勵著一代一代的熱血青年,為我們的正義和理想而吶喊。

作者介紹

程翠芬, 北京大學無線電系84級本科,1998年 加拿大皇后大學 電子工程碩士。曾在北方電訊、阿爾卡特 等 公司任職。現在是渥太華地產經紀。

如歌的行板 ---- 走過北大

本文選自加拿大渥太華北京大學校友會校慶120周年徵文集

版權歸作者所有,照片除作者提供外均來自網路

相關鏈接

1

走過北大 共憶芳華| 北大校友會舉行校慶詩文朗誦會

2

「如歌的行板 - 走過北大」有獎徵文啟事

千字沖關

海外中文學習平台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字沖關 的精彩文章:

北大校慶徵文

TAG:千字沖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