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大學有什麼用?不上又不會死!

上大學有什麼用?不上又不會死!

1

一位大專畢業的表姐,最近經常跟我抱怨上司不給她加薪水。為此,她決定在工作之餘,重新回到學校去考取本科證。

回想兩年前跟她的聊天,她說,「現在大學生一抓一大把,有什麼了不起的!辦公室里,大學生還不是跟我拿一樣的工資,現在沒上大學照樣小資。」

但正因為滿地的大學畢業生,才更應該擠進大學的門檻。

趕在同一起跑線上,大學已經成為標配了,不讀不會死,但是絕對會低人一等,你的道路絕對會辛苦百倍。

韓寒在微博發文稱: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接著兩天後又發表了一篇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他談到,學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應該感謝與遵循。

2

英國BBC曾做過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他們花了49年跟蹤一群不同階層的孩子,最後卻揭露了一個殘忍的現實:窮人的孩子絕大部分是窮人,富人的孩子絕大部分仍然是富人。

有人唏噓:優良的社會資源早已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

富人階級的孩子的成就往往被認為是與生俱來的,他們背後的努力卻被視而不見。

當別的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他們在看《金融報》《觀察家》;當別人在為考試發奮讀書的時候,他們同樣在深夜苦讀。權力越大表示責任越大,他們需要比常人更拚命才配得上身上負載的權勢。

而底層的孩子,則是很早就輟學,為了生存苦苦掙扎。唯一的例外是Nick,他通過自身的努力考上牛津物理系,最終成為教授,擺脫了階級囚籠。

富人的孩子依舊是富人,Nick從農民變為教授,他們的共同點是沒有停止學習。在紀錄片的末尾,年過半百的Paul回顧自己的一生感慨:人身上只有一樣東西拿不走,那就是學過的知識。

3

還記得那家被批評為「高考工廠」的毛坦廠中學,當有媒體向白岩松問及對其看法的時候,他說,毛坦廠中學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打工家庭的孩子。

上萬人守著這大客車,送孩子出發去高考。在這樣的一個人浪當中,寄託的是一個又一個非常普通甚至卑微家庭的夢想,還把夢想放在高考上,這是好事兒,別破壞它。

每個家庭的高考夢背後是承載著怎樣沉重的希冀,我們無論如何都做不出任何嘲諷的事情。

當我們譏諷那些只會讀書的是獃子,當我們批判應試教育如何地扼殺個性,當我們妄想廢除高考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生活在每個人身上展現的無限可能性。

生活對每個人從來就不是公平的,是階層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身處優越嘲笑他人,是不會明白貧窮所帶來的絕望。

前幾天在微博看到一個視頻,春節臨近,記者在車站採訪一位返鄉的大叔。大叔在採訪時說了一段很令人心酸的話:養一個孩子,娶親、上學、蓋房子,差不多要一百萬,你不去幫他奮鬥,哪來那麼多錢。

生活的困頓讓人寸步難行,這種困頓不是一個人單憑苦幹就可以解決的,甚至困頓會像魔咒一樣世代生效,父母正是了解了現實的殘忍才要奮鬥,而底下評論有網友指責這是巨嬰式的教育思維。

能阻斷這種惡性循環的也只有知識。除了讀書,真的沒有其他路可以走了!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永遠都不會過時。但還是有人得意洋洋地說,韓寒,我學你退學了。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怎麼做才是好的,但是我們就是不去做。看到韓寒成功,東施效顰,只是成功是不可複製的,韓寒只有一個。

4

有一次,一位大四的學姐在飯桌上感慨:「感覺讀了四年的大學什麼都學不到,上大學也沒什麼用嘛,拿一張紙就能去混飯吃。」

那我們的大學應該怎樣過呢?

有位已經畢業的學長,說了一段很令人印象深刻的話:

我上大學是來學知識的;而別人上大學是來玩的,就好像是來旅遊拍照留念的,寫上「到此一游」,他們根本不知道大學應該怎麼過。學長回顧他的大學生涯,充實而枯燥;讀大量經典的書籍,跟老師辯論,掌握讀書方法,學會獨立思考。

電影《無問西東》裡面,泰戈爾在清華大學演講:「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錯走路,不要惶惑,千萬不要理會那惡俗的力量的引誘,誕妄的巨體的叫喚,擁積的時尚與無意識,無目的的營利的誘惑。」

當時正面臨選學科問題的吳嶺瀾,因為別人的誤導「最好的學生都念實科」,而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理科。

但在聽了泰戈爾的演講將後,他終於明白了何為「對自己的真實」。而大學不正是在於不放棄對於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嗎?

有人說: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掙扎、奮鬥,沒什麼可抱怨的。

? end ?

作者:一休

排版:麋鹿

青芒推送於每周二、四、六22:00左右發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芒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外國人不擔心上火?

TAG:青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