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用數學思維來理解《道德經》,條理性清晰多了

用數學思維來理解《道德經》,條理性清晰多了

在學習《道德經》過程中,校對了馬王堆的帛書版,發現第七十一篇:知病篇,非常有意思。

通行版本原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校對馬王堆帛書版,如下圖,

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短板,知道自己不懂的領域,知道自己不懂的知識體系,這是人的有點,高尚,優秀的品性。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弱點,不知道自己的知識缺陷,更不能面對自己世界觀的不完善,自以為是,這是一種壞毛病,是一個性格有缺陷的人,技能不完善,性格不成熟。

知不知,不知不知,就是聖人和庸人的區別。

聽起來有些拗口,念起來,想去理解其中的意思的時候,都結巴了。

還有更繞的呢?老子接著說,聖人之所以沒毛病,是個完人,原來是面對自己的弱點,正視自己的缺陷,修正自己,調整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完人,成為聖人。

修正自己的弱點很重要,弱點就是類似那些不知不知的品性。

還是畫個圖,來說明情況吧,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一種病,壞毛病。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一種有點,能夠以此來督促自己改正過來,就更好了。

要成為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優秀的人,該怎麼辦呢?

怎麼樣才能夠做到不病呢?

把自己的臭毛病,壞習慣,統統改掉。

還有那些自以為是的世界觀,認為自己全然了解世界的全部,認為自己理解的科學已經可以完全可以解釋宇宙的真理了。

諸如此類,都是病,得治;治療好了,就是聖人了,就成了一個優秀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能夠不斷進步的人。

真正的體會到那種天人合一的感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士申子源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發明的陰陽合曆,精確完善,契合天地日月的運行規律
三月三是華夏上古時期的狂歡節,我們現在都淡忘了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