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來的我們》:總有一些事情,沒有發生在「剛剛好」的時候

《後來的我們》:總有一些事情,沒有發生在「剛剛好」的時候

空白

這一周,《後來的我們》的經歷,就像《後來的我們》一樣,票房、熱度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

帶著一包紙巾的決心去看,遺憾沒能淚目,但電影院里大半人都沒憋住眼淚,即使是「油膩」的中年漢子,還是忍不住跟著抽泣。

是啊,誰心中沒個「白月光」呢,心裡某個地方,不能言說的傷,那麼亮卻那麼冰涼。

這樣一個「緬懷前任」的故事,既是嘴裡說著矯情,還是難免交出幾滴眼淚,擦乾之後,回到現實,繼續為生活奔波。

很多人都在表揚,劉若英的處女導演作值得肯定。大抵上會有一部分人有這樣的心思、或者說,可能被理解出這樣的心思:你指望著一個歌手演員能拍出什麼好電影,這樣的已經很不錯了。

劉若英應該能預料到這樣情況的評論,大概也會因此有委屈。

講真,導演那麼多,拍出《後來的我們》卻是劉若英。——當然,比劉若英厲害的導演還是有很多很多的。

空白

故事是從一段偶遇展開,回憶與現實交叉,回憶中是彩色,像熱烈的生命,現實卻是黑白,就像現實一樣。

許多電影的故事,純用幾句話來形容內容,往往都很老套,而感動人的,是講故事的方法。類似見清和小曉的故事,在社交網路上有過太多版本:同患難沒有同富貴,在前進的路上走散了,回首的時候才覺得遺憾。

不同的就是患難不一樣,富貴不一樣,背景不一樣,分開的理由不一樣。

全片被廣為流傳的就是那句「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但我反而喜歡在這句話之前的一段關於「如果」的討論。

如果當時見清上了地鐵呢?他們真的會一起一輩子么?

到底有多大可能,會是像小曉說的那樣,或許見清有了十來個小三,或許小曉因為見清太忙而被忽略之後移情別戀?

很多時候,讓我們邁不過去的,就是那個「如果」。

總覺得或許當初我那樣選擇,結局就會不一樣。但誰又知道,既是邁過了這道坎,可能會倒在下一道坎呢?因為沒有時光機,我們永遠不知道「如果」的結果。

空白

年輕時的愛情,熱烈,彷彿燃燒了所有,既是窮也不是問題。見清和小曉的差別,大概就是許多普通男女之間的差別:小曉嘴上說著房子很重要,但心裡卻覺得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愛是陪伴;見清雖然知道兩個人在一起重要,卻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承擔起物質上的穩定,愛是承擔。

一個將「愛」精神化,一個將「愛」物質化。沒有對錯。

小曉一直在精神富足的道路上追求著:不想一層不變的生活,不想一眼看到未來的生活。

見清一直在物質富足的道路上不斷的努力:愛她就要滿足她,不要讓她顛沛流離。

從最後的選擇不難看出,小曉依舊在漂泊中追求精神上的滿意,見清卻過著按部就班的「普通」生活結婚生子。

他因為她而努力,卻過上了她不喜歡的生活方式。多麼諷刺。

一個很有趣的細節,在片頭兩人重逢是在一架飛機上,見清是商務座,也因此在取消航班的時候優先分配房間,而小曉卻是經濟艙,還要排長長的隊。因此,她最後去了見清的房間,因此才有了回憶的種種。

見清似乎很想彌補小曉,在物質層面。他執著的想知道她過的好不好——可是好又能怎樣?難道這樣就意味著當時的放棄是對的么?不好又能怎樣?難道他又真的有機會彌補么?

過去,就是真的過去了,既然過去了,就不能回去了。

曾經,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愛對方,但其實並沒有很懂對方。

或許多年後,他們懂了。——懂了的原因卻很殘忍:因為失去,所以懂了。

當他們拉起手跑回賓館的一路,似乎是在沿著時光隧道跑回過去,然而,到了賓館之後偶遇熟人,是打破幻想的冰冷現實。

總是有些事情,沒有發生在「剛剛好」的時候。

「緣分這事,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很難。」——他們沒有負對方,只是負了此生。

最後,還必須要提的就是周冬雨的演技。印象極其深刻。

曾聽到這樣的評論:前有白百合,後有周冬雨,「小妞」人設被她們繼承發揚。

個人覺得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小妞」也限制不了周冬雨。

《後來的我們》中,雖然周冬雨演起30多歲的中年人少了滄桑感,但是,關於「愛情」層次的種種情緒,她都表達恰到好處,臉部特寫的大鏡頭,臉和眼神都經得住了。

誰有敢說,沒有被那些天真的笑、開心的笑、無奈的笑、悲傷的笑、帶著淚的笑而感動呢?

在演自己這個年齡層次、比自己真實年齡年輕的角色,周冬雨絕對的駕輕就熟,再一些磨練之後,更複雜的未嘗不能勝任。

而且,能跟井柏然演出CP感,確實不容易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吐了個槽 的精彩文章:

雖然是《歌手》總決賽 但我看到的都是戲

TAG:吐了個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