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詩三百首》里的12種奇怪的律詩

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詩三百首》里的12種奇怪的律詩

現代人學習古詩往往從《唐詩三百首》開始,一般只是理解賞析和背誦,等我們開始學習自己寫詩的時候,才會驚訝地發現這本書里有許多奇怪的不合律的律詩,這是怎麼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格律詩有四種基本格式,還有幾種變體,我在《律詩四式讓您半小時學會格律》《閑談格律詩的幾種救拗》兩篇文章里詳細講過。因為因為格律詩的演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形式出現,即使是在格律詩完全成型的唐朝也是如此。我們奉之為圭臬的《唐詩三百首》就收錄了各種不合標準各律的律詩。後人創作律詩時越來越嚴格,這些不合標準律的律詩在中唐以後就非常少見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些詩與真正的標準「格律詩」有什麼不同。

《唐詩三百首》所選七言律詩,共53首 ,分盛唐中唐晚唐盛唐,可見蘅塘退士認為初唐的七言律詩好的不多,初唐唯一的一首被選入的標準律詩他還歸類到了七言樂府里,就是《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 獨不見》。五言律詩有80首,其中有不少不完全符合格律的情況,很多剛開始學習格律的朋友拿起《唐詩三百首》很容易看得稀里糊塗。

我以前曾經寫過兩篇文章《老街味道 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上篇樂府與古體詩》《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下篇律詩與絕句》,按照各體目錄大概說了一下。今天單獨的詳細講解一下《唐詩三百首》裡面除了那四種基本格式以外,還有12種不同形式的律詩。

1、 偷春體

偷春是一種比喻,就是指冬天的梅花先春天一步提前開放,實際就是指格律詩中第一聯就對仗,而應該對仗的中間二聯反而有一聯不對杖,例如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第一聯和第三聯對仗,第二聯反而不對仗,這種詩就是標準的偷春體律詩。但是這首詩的第一句是平收,所以上下句的平仄並沒有嚴格對仗。下面這一首李白的《送友人》因為第一句是仄收,所以第一聯是完全標準的對仗: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另外還有常建的一首著名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也是這樣的偷春體,其中第一句和第五句還是三仄尾,後面也會說到。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2、蜂腰體

盛唐五律中比較多見,賈島、王維、李白、杜甫、元稹等大家都有蜂腰體詩作。就是首聯、頷聯、尾聯都沒有對仗,整首詩只有第三聯頸聯對仗。類似於蜜蜂之細腰。如王維的這首《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只有第三聯「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對仗。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3、通篇不對仗的律詩

這類詩嚴羽在《滄浪詩話》專門提到: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盛唐諸公有此體,如孟浩然詩:「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軸轤爭利涉,來往接風潮。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標。」又「水國無邊際」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八句皆無對偶)。我們看看這首《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還有僧人皎然的《尋陸鴻漸不遇》也是通篇不對仗。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4、鯉魚翻波

鯉魚翻波就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平平仄平仄,這種句式不算拗體,不用救拗,屬於格律詩的正格。但是第一個字不能仄,否則就是孤平了。這種句子一般出現在第七句,也有很多出現在其他句子里,不過一定是單數句。用在第七句如劉長卿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 尋南溪常道士》: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出現在第三句,有李白的《贈孟浩然》,紅顏棄軒冕。張九齡的《 望月懷古》情人怨遙夜。張喬《書邊事》,春風對青冢。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調角斷清秋,徵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漢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出現在第五句有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長江一帆遠。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5、三仄尾

三仄尾是指最後三個字都是仄聲的句子(平平仄仄仄),這種句子都出現在上聯,這是平平平仄仄的變體無論初盛唐晚唐都有這種常見的詩體,屬於格律詩的正格。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潮平兩岸闊」。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另有杜甫的爺爺杜審言這首《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雲霞出海曙」;中唐詩人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浮雲一別後」;晚唐五代時期的韋莊《章台夜思》,「鄉書不可寄」;還有馬戴的《灞上秋居》有「空園白露滴」;上面提到過的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山光悅鳥性」;戴叔倫《江鄉故人偶集客舍》有「天秋月又滿」等等。和鯉魚翻波一樣,第一個字不能仄,必須平,否則就是犯」孤平「,就不能說是格律詩了,如 孟浩然《留別王維》第七句」只應守寂寞「,仄平仄仄仄。

6、半拗體

仄仄平平仄的一種變格是仄仄仄平仄,這叫做半拗體,可以救拗也可以不救拗,救拗的方式是對句平平平仄平,第三個字一定要平聲即可。如司空曙的《喜外弟盧綸見宿》第一句「靜夜四無鄰」,「四」半拗。對句「荒居舊業貧」,「舊」是仄聲沒有救拗。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張籍的《沒蕃故人》「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長「救拗」斷「,這是對句救拗。許渾的《早秋三首》」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也是對句救拗。半拗體救拗與不救都行。

7、孤平

孤平自古以來沒有嚴格的定義,現在一般認為有王力、王世貞、啟功的三種說法,細節就不說了,不清楚的可以看看《老街味道 關於孤平王力啟功王士楨三人怎麼說?》。李白的《聽蜀僧濬彈琴 / 聽蜀僧浚彈琴》第一句」蜀僧抱綠綺「,孟浩然《留別王維》第七句」只應守寂寞「,《過故人庄》的」故人具雞黍「,是平平仄平仄的第一個字用了仄聲。這三個例子是王士楨和啟功對於孤平的看法。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8、四仄與五仄的拗體

這兩種拗體在《相信嗎?十分鐘讓您看懂格律詩怎麼救拗》都講過,句式是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幾種,例如李商隱的《落花》中」高閣客竟去「,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平仄仄仄仄;杜甫的《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遠送從此別「,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仄仄平仄仄;五連仄沒有找到,在絕句里有李商隱的」向晚意不適「,對句救拗的方式是一樣的,平平平仄平。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9、 三平調

三平調就是指平收押韻的這一句,收尾三個字都是平聲。下面王維的《終南別業》中第二句「晚家南山陲」和第八句「談笑無還期」中的後面三個字都是平聲,這就是「三平調」,古體詩常常用這種句法。三平調是格律詩的大忌,如果有三平調就不能稱為格律詩。特別第一句「晚家南山陲」是仄平平平平,完全不是律體。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還有劉昚虛的《闕題》中第二句的「青溪長」也是三平調,而且最後一聯(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也不是標準的律句,後邊都會說到。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10、孟浩然拗體

仄仄平仄平,這種拗體在《唐詩三百里》好像只有孟浩然在用。從對句」平平仄仄平「來看,出句應該是仄仄仄平平,孟浩然的這種句式是把第三個字和第四個字的平仄顛倒了。孟浩然至少有兩首用的這種句式。如《歲暮歸南山》的第一句」北闕休上書「和《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的第一句」八月湖水平「。這也不是律體詩的句式。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1、 崔顥的半首律詩·

嚴羽的《滄浪詩話》有這麼一句:有古律(陳子昂及盛唐諸公多此體),有今律,有頷聯,有頸聯,有發端,有落句(結句也)……崔顥的《 登黃鶴樓》就是這一種吧,上半首完全就是古體詩,下半首是標準的律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和李白都有標準的格律詩作品,可是最好的詩卻不完全合律。崔顥在《唐詩三百首》種的《行經華陰》是一首標準的七律,他:

岧嶢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借問路傍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12、李白的失黏律詩

李白在《唐詩三百首》中是唯一的一個人,每一種詩體目錄下都有他的詩作,這一點杜甫都比不了。李白的七律歷來評價都不高,孫洙只選了一首七律,說明了他也認為李白的七律遠遠不如杜甫、李商隱等人,李白的這首律詩上下都失黏,被稱為折腰體。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結語

以上的內容中第一部分是1、2、3,講的是對仗的三種形式:偷春體、蜂腰體通篇不對杖;第二部分4、5,講的是平平平仄仄的兩種變體,這兩種變體都當作正格的格律詩看待,三仄尾和鯉魚翻波;第三部分講的是拗體,第6,半拗體是可救可不救的拗體。第7、8是必須要救的拗體,如果不救拗就不能算作律詩;第四部分是完全算作出律,不應該算作律詩了,第9三平調和第10仄仄平仄平。第五部分說的是《唐詩三百首》里的七言律詩,我看的不是很仔細,好像只有這兩首不太合律。多說一句,《唐詩三百首》里的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基本都是標準的律體詩,而五言絕句和五言律詩中有很多的古體性質的詩。

老街整理這篇文章算是給自己寫篇讀書筆記,同時也能夠給工作比較忙碌的詩友們一點參考。蘅塘退士的這本書不是按照格律和非格律劃分的,因此樂府里有個律詩也有非律詩,絕句里有律絕句也有古絕句,特別是五七言律詩中有很多不完全合律的律詩,很容易給初學者造成困惑。上面提過嚴羽在《滄浪詩話》里提到過「古律」與「今律」,這裡面的好多律詩應該算是古律了。《唐詩三百首》是流傳最廣的唐詩選本,但是一般的賞析都不會提及詩體的問題,希望這幾篇關於唐詩三百首的文章能夠給大家一點點幫助。

@老街味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街味道 的精彩文章:

老街味道 關於孤平王力啟功王士楨三人怎麼說?
老街味道觀宋填詞12 踏莎行 漫談晏殊3首小詞及詩詞的借代與多重含義

TAG:老街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