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46年蔣介石大舉進攻中原,粟裕因何發電報直陳改變軍委部署

1946年蔣介石大舉進攻中原,粟裕因何發電報直陳改變軍委部署

1945年重慶和談後蔣介石積極為內戰做準備,1946年在完成了各項戰爭準備之後,即命令國民黨軍隊約25個師的兵力,向我中原部隊發起進攻,蔣介石自恃國民黨在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上的暫時優勢,並曾設計了一個被後人恥笑的「一年消滅共產黨」的進度表:6月底48小時內消滅中原李先念部;7月中兩個星期夷平蘇北解放區;8月份3個星期打通津浦路和膠濟路;9月份消滅冀熱遼和冀魯豫解放區。

華東解放區包括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和山東全省,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組成強大的重兵集團,直接威脅著國民黨的心臟地區南京和上海。內戰一開始,蔣介石就把進攻的矛頭直接指向華東地區。於是,上百萬美式裝備的精銳國軍,一波又一波地撲向華東解放區。中共中央軍委6月22日來電指示作戰方針:山東以徐州為主要作戰方向,主要著重調動徐州之敵於野戰之中殲滅之。這一計劃的核心,是著重向南,首先給予向華中解放區進攻的敵人以有力的打擊。然後會合山東主力由淮河南、北進擊津浦線,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造成對徐州的合圍形勢,以調動敵方,在運動中將敵殲滅。

陳毅次日即複電中央,完全同意這一南下作戰方針,並對山東野戰軍作了部署。粟裕接到中央軍委的指示後,根據他對華東地區國共兩黨軍隊態勢的了解,內心非常矛盾。在接到中央電報的當日晚,即給中央和新四軍軍部起草電文,力陳利弊,建議華中主力暫留蘇中作戰。他在電報中陳述外線、內線作戰的利弊,他分析道:首先是在蘇中地區,環境比較安定,如在淮南作戰,不僅糧草需保障供給,就連支前民工也需要蘇中補給。主力部隊開到,每天至少需要糧食10萬斤,兩三個月所需的糧食,則可達千萬斤之巨,其它軍需供應的任務也相當繁重,這將會給我軍在蘇中地區的作戰帶來很大困難。

其次蘇中當前有敵軍9個旅,如我華中主力西遷,留守部隊難以擔當牽制任務,該區有被敵迅速佔領之極大可能。蘇中地區糧食亦占華中總產量的五分之二,稅收占華中的一半,這些都是支援戰爭的巨大力量,一旦淪入敵手,就會為敵所用。另外淮南有敵軍第五軍,整編第七十四師一個旅也在淮南。另兩個旅在南京,一打起來勢必北渡淮南。這兩支部隊均屬蔣軍五大主力,加上淮南其他敵軍,兵力較強。相對說來,蘇中之敵較弱。

給中央的電報發走以後,粟裕的心中仍是難以平靜。他想,自己的建議會不會影響中央的決策?自己的考慮會不會是局部性地看問題?總之,他擔心自己的想法會不會對革命事業產生不利的影響。電報到達延安以後,毛澤東與中央軍委非常重視粟裕的分析,經研究決定,改變了原來的戰略部署。並向粟裕複電。翌日,粟裕接到中央軍委復示:部隊繼續隱蔽於待機位置,聽候安排。接到中央軍委的電報之後,粟裕的心情才平靜下來。然後,他和軍區其他幾位領導人反覆磋商,即以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4人的名義聯名上報中央並陳毅:建議第一、第六師先在蘇中打幾仗,到第二階段再西進淮南。

7月初,中央從各方偵悉:膠濟、徐州、豫北、豫東、蘇北的國民黨軍隊可能同時向我蘇豫皖根據地發起進攻。中央軍委對原定作戰計劃作了重要調整,指示張、鄧、粟、譚: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中央軍委作戰計劃的調整,對於解放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當然,這也和粟裕的作用是分不開的。後來粟裕領導的蘇中戰役就是在中央新的作戰部署的指導下取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你聊聊車 的精彩文章:

TAG:和你聊聊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