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向未來的博物館

面向未來的博物館

2018年的博物館應該是什麼樣子?

李楠 編譯

以「澳大利亞最面向未來的博物館」作為座右銘的「探索博物館」(Museum of Discovery, 簡稱MOD)將於2018年5月11日在南澳大利亞大學開館。其設計宗旨在於努力傳達「在21世紀重塑觀眾與文化之間的聯結」這一核心理念。它將藝術、科學和技術熔於一爐,致力於吸引15-25歲年輕人的興趣。

根植於科研的博物館

在MOD的設計中,工程師們提出了一系列大膽的想法。在一棟二層建築中容納了六個畫廊和兩個工作室,甚至還有一個永久的互動式顯示屏,可以展示來自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行星運行數據。MOD的核心理念在於突出最新科技發展對社會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包括機器人和人工智慧。

克雷絲汀·阿爾弗萊德(Kristin Alford)是MOD的前工程師,同時也是一位未來主義情結濃重的導演。在她看來,MOD不只是要注重內容管理本身,更重要的是利用最新的基礎研究成果,為觀眾提供身臨其境般的互動式體驗。因此,她的設計團隊中匯聚了神經科學家、電影製作人、程序員和用戶設計專員。

一個叫做「感受人類」的展覽在這方面的表現尤其可圈可點。利用南澳大利亞大學勞里莫爾·莫塞利(Lorimer Moseley)和塔莎·斯丹頓(Tasha Stanton)開發的技術,這場多媒體展覽能夠讓參觀者們真實地體會到他們對疼痛的感受將如何影響他們對於不舒適度的判斷。

博物館正在改變

博物館不再僅僅是容納好奇心的乏味空間。近年來,很多博物館都推陳出新,將新的展示方法和策略結合起來以增加觀眾的參與度。在兼顧展出內容的同時,博物館都在努力尋找新的方式提升知名度和收入。

文化機構正嘗試以新的姿態面對未來,同時還要兼顧歷史的傳承,主題相關性的保持和新聞曝光度的增加。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文化機構必須把「技術宅」類型遊客當做他們的重要受眾,將互動和參與融入到他們的展示中。

單靠好奇抓不住「技術宅」的心

技術的發展

博物館的發展與展覽技術的進步相輔相成。但是這種一致性卻在不斷的重新定義藝術品與觀眾之間的關係。

博物館最早起源於富裕貴族的私人收藏。直到18世紀,博物館才逐漸具有塑造公眾價值觀及其行為模式的文化影響力。19世紀,由於實操類遊戲和互動性展品的增加,博物館開始重視展覽技術的開發。今天,參觀者可以通過按下按鈕來自己控制觀看展覽的節奏。

科技博物館和科學中心在挑戰傳統的展覽形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將靜態的展品激活,以吸引博物館的參觀者,尤其是小朋友。

「與其展示一個物品,不如傳遞它背後的設計理念及其使用方式。」澳大利亞堪培拉國家科學技術中心(Questacon)就借鑒了這一方法。

與年輕觀眾的交流

現在很多博物館都把能讓觀眾以新的方式發掘和了解展品的特性作為展覽的目標,並使互動式和多感官技術的整合大行其道。

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塞勒姆鎮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最近聘請了泰迪·阿舍(Tedi Asher)擔任館內的神經學研究專員。她的工作是利用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成果搭建一個系統,通過這個系統來提升現場觀眾的參與程度,並提供更加動人的藝術體驗。2018年3月底,泰迪·阿舍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介紹了關於新一代博物館的構想,她向一群文化工作者講解了如何用生物特徵信息來了解觀眾的行為和心理。這是通過理解觀眾在參觀過程中的多感官信息來完成的,比如追蹤他們的視線,觀察他們移動的軌跡(比如他們如何穿過展館內的空間),以及像心率這樣的生理數據。阿舍說這是一種新的方式,博物館能夠以此推斷展覽是否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將在2020年開放的澳大利亞墨爾本科學美術館正在探索類似的展出方式。同時,他們還推出了專門針對15-25歲青少年的展覽。為了能更好的將藝術與科技相融合,墨爾本科學美術館正與墨爾本大學的微軟社會-自然用戶界面研究中心就設計和數字擬合方面進行合作,努力為其觀眾提供一種身臨其境般的用戶體驗。

博物館的多媒體化

今天,很多博物館已經成為浩瀚的多媒體景觀中的一部分,那些提升觀眾文化體驗的技術也反映了這一點。巴西有一個很好的例子,那裡大約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從未去過博物館。由於擁有了這些潛在用戶,最近他們出版了一份有關聖保羅博物館藏品的互動指南。該指南將藏品說明與IBM Watson的人工智慧技術相結合,後者是一種利用人工智慧來回答觀眾藝術品查詢問題的超級計算機。

其他機構正在嘗試利用生物特徵數據來了解遊客的需求。例如,荷蘭的工業、文化、教育和娛樂創新中心安裝了生物識別系統,可以為觀眾提供更好的個性化體驗。

這樣做的好處是,數字技術可以促進和加速文化的解讀,並吸引新的受眾。當然也帶來一些潛在風險:商業媒體平台越來越多地嵌入到博物館中,商業利益將在對於文化的解釋方面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無論如何,博物館設計理念的轉變反映了這些機構試圖擺脫對精英主義的堅持。2018年,博物館在強烈地展示其真實的願望,即重新思考歷史、文化和學習的作用,探索如何利用技術改變觀眾和展品之間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媒介中心 的精彩文章:

如何看雲識天氣
人工智慧將通過五種方式改變大學教育

TAG:科學媒介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