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金融最全解析,又一個巨頭的誕生

小米金融最全解析,又一個巨頭的誕生

小米金融是一個後來者,也是一個最具潛力的競爭者。

——馨金融

洪偌馨/文

又一個千億美金級別的巨頭即將誕生。

5月3日,小米集團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 IOT 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在招股書中清晰闡述了別稱「鐵人三項」的商業模式:硬體+互聯網服務+新零售。

招股書中除披露了大量經營數據和戰略規劃外,小米的金融版圖和規劃也首次展露人前,並提到了小米金融未來有拆分獨立的計劃。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稅前凈利潤分別占集團收入及稅前凈利潤約0.7%及0.2%。截至去年末,小米金融總資產占集團總資產的14.1%。

儘管目前小米金融對於集團收入的佔比並不算高,但其牌照獲取和業務布局已經相當全面。

當金融產品和服務成為標配嵌入到互聯網的交易和生態當中時,良好的用戶基礎和不斷創新高的銷售額,以及龐大的銷售網路和產業鏈條,都成了小米金融後續發力最大的資本。

1

金融板塊佔比小、布局全

在小米近600頁的招股書中,與金融相關的內容並不多。

就目前的絕對數據來看,目前,小米金融在整個集團中的業務佔比和貢獻度並不算大,但在牌照和業務線布局方面已經相對齊全。

無論是價格一路水漲船高的第三方支付牌照,還是新金融行業分量最重的民營銀行牌照都已經被小米收入囊中。另外,小米還布局了網路小貸、保險經紀、商業保理等牌照。

與此同時,小米在金融業務的投資方面出手也頗為頻繁,拋開順為資本不談,僅小米本身就投資了老虎證券、51信用卡、積木盒子等多家公司,覆蓋了網貸、證券、理財、彩票等多個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1信用卡在前不久剛剛披露了赴港上市的招股書(傳送門:《51信用卡遞交上市申請》)。而積木盒子也通過曲線借殼港股上市公司勇駿國際控股登陸港股市場。

從發展路徑來看,2015年起步的小米金融並沒有另闢蹊徑,而是與其它新金融巨頭們類似:從支付切入,然後進入利潤最高的貸款領域,同時兼顧保險代銷、理財等流量消耗型業務,且逐步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為用戶定製化產品。

但從招股書來看,目前其金融板塊最核心的業務還是貸款和支付。其中,貸款產品分為分期貸款和消費貸款。通過小米金融、小米錢包及小米貸款手機應用程序分銷貸款產品。另外,小米錢包還有手機錢包及支付功能,例如轉賬和支付賬單。

招股書顯示,應收貸款主要包括向客戶提供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附屬公司貸款,由於互聯網金融業務增長,應收貸款由2016年的16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7年的81億元。截至2018年3月31日,已償還45.4億元。

2017年,借款112億主要為互聯網金融業務提供資金,其中45億已償還。招股書提到,互聯網金融服務對互聯網服務分部收入貢獻變高。

在2017年初小米的公司年會上,雷軍透露,未來一年,小米將會聚焦黑科技、新零售、國際化、人工智慧和互聯網金融五大方向,其中互聯網金融作為核心戰略也是小米首次在內部員工會上提出。

如果小米的目標是複製一個「螞蟻金服」的話,似乎很困難。金融監管在2017年的轉向使得新金融的概念變得越來越曖昧,由於起步較晚,小米此前布局的支付、保險經紀、理財等業務也尚未成氣候。

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小米「新零售+互聯網+硬體」戰略下,無論是在B端的供應鏈金融方面,還是在C端進行流量變現、提升客單價方面,金融業務都在貢獻更多。

2

拆分在即的小米金融

在這份招股書中,小米也首次正式披露了金融板塊拆分獨立的消息。

招股書顯示,集團已經完成了小米金融的重組,並為後續吸納人才和股權激勵開始了購股權計劃。「為精簡金融相關業務的各經營實體,並在未來可將小米金融完全自本集團分拆。」

從招股書來看,小米金融不僅在牌照布局和發展路徑上已較為清晰,其依託於小米生態的產業金融屬性也讓其後續的發展值得期待。

小米成立初期的發展策略是,首先依靠貼近成本的產品獲取海量用戶,再利用發燒級的操作系統MIUI粘住用戶,最後通過互聯網服務即應用軟體完成流量變現。

騰訊/360均是這一模式的成功典範,彼時諸多互聯網企業均是此模式的擁躉。因此,小米金融初期的布局,從支付到貸款、理財、保險等,也是緊緊圍繞C端流量展開的。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目前除了貸款,其它業務的存在感幾乎為零。

但不可忽視的是,1.9億MIUI月活躍用戶,4.5小時/天的待機時間,2017年超過9000萬台的手機出貨量,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渠道給其後續的提升變現率,做大金融板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以線下渠道為例,截至2018年3月31日,中國大陸已有331家小米之家。而涉及的第三方銷售渠道和網點數量更多、範圍更廣。這些渠道不僅可以介入分期與消費貸款產品,同樣也可以嵌入其它提供金融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海外市場的佔比不斷提升,全球拓展已經成為其最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3C產品往往都是打開消費金融市場的敲門磚。而可以預期的是,小米在海外的銷售渠道、品牌優勢、以及相關產品的銷售量都將為小米金融觸角的進一步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招股書顯示,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的產品已經進入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根據IDC統計,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全球15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

而2017年,小米海外市場的銷售額達人民幣321億元,占其總收入的28.0%。其中,小米已經成為印度出貨量最大的智能手機公司,2017年四季度佔到了26.8%的市場份額。並且,小米印度在2017年還是當地第三大線上直銷平台。

事實上,在談及未來戰略時,招股書也提到,小米還將深化國際擴張,複製商業模式到海外並進行本土化落地,以擴大小米的用戶群體及變現率。例如,小米將利用在印度智能手機排名第一的優勢,擴展用戶群並提升變現能力。

除了在C端的金融產品上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外,一直強調生態的小米還擁有一個巨大的產業鏈網路。

根據招股書,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集團通過投資和管理建立了由超過210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其中超過90家企業專註於研發智能硬體和生活消費產品。

去年,向SEC提交了IPO招股書的華米——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設備廠商,就是小米生態鏈數百家企業中的一個。隨著小米的上市,這份小米概念股清單也在變得越來越長。

要知道,在這個生態鏈背後,其實是巨頭基於對上下游供應商的掌控力而產生的產業金融機會。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傳送門:《從這八個趨勢,看2018新金融行業如何「重建」與「突圍」》提到過,過去供應鏈大都基於傳統產業、核心企業,但隨著新經濟的崛起,一大批具有新的商業模式、新的供應鏈環節的企業開始湧現,與之相匹配的新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也亟待出現。

小米本身作為新的智能硬體生產商、也是投資方,對於自身的供應商以及被投企業的團隊、技術、產品、數據有著更好的掌控和理解,因此能夠更好地識別背後的風險,進而提供金融服務。

3

估值可期

對於熟悉這個行業的人來說,小米的金融業務在整體上市時就充分做好了分拆準備,這一點都不意外。

畢竟螞蟻金服從一個支付工具成長為新金融巨頭的範例就在眼前,而京東金融、百度金融等也已經相繼完成拆分。

五一假期前,百度旗下金融服務事業群組宣布完成拆分,本輪融資超過19億元,正式實現獨立運營。而另一邊最新傳出的消息顯示,京東金融本輪融資金額超過20億美金,投後估值達200億美元。

拆分、獨立只是第一步,新金融的外延正在無限擴大,與新零售、新經濟相連接,這些都有助於他們講出更有想像力的故事。

與京東金融和百度金融相比,小米金融在牌照和業務方面的布局並沒有落後太多。並且,小米在C端用戶、B端供應鏈,以及渠道、技術方面的基礎優勢,有望成為小米金融未來發展的「護城河」。

但能否趕超其它幾個新金融巨頭的估值?值得期待。

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內容的力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微信號及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馨金融 的精彩文章:

拒絕校園貸,拒絕現金貸,這家P2P選擇了什麼…
今年奧斯卡,有一部值得所有金融人看看的電影

TAG:馨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