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聲鑒·60年—聽見銀川》第三十一集《賀蘭京星農場的北京人》

《聲鑒·60年—聽見銀川》第三十一集《賀蘭京星農場的北京人》

民間傳說是一個地方最樸素的文化

一代又一代的寧夏人在茶餘飯後

口耳相傳著這些美好的故事

於過去,是念想;

於未來,是願景。

在厚重的歷史面前

竭盡筆墨

只為留下那些溫馨的物與事

方始心中駐存溫暖

聲鑒60年 聽見銀川

今天卓伊為您帶來

《聽見銀川》第三十一集

2018年是我們進入新時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和自治區成立60周年。為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銀川新聞綜合廣播特別策劃「聲鑒60年 聽見銀川」特別節目。

31

聽見

銀川

賀蘭京星農場

主播:卓伊

1955年5月至8月,為了支援大西北寧夏建設

2000多名北京移民在北京市有關部門的動員下

在4個多月之內,468戶2025名北京人

陸陸續續分8批從北京火車站出發

坐火車沿京包線西行

千里迢迢,舉家從繁華的大都市凈身出戶,偕妻帶子

一路穿行於人跡罕至的茫茫戈壁和寸草不生的毛烏素沙漠

火車到達終點站包頭

北京移民下了火車,銀川專區派來的汽車早已等候在車站

從未出過遠門的北京人

扶老偕幼,身背肩挎,再轉乘搭著帳篷的汽車南進銀川

從包頭到銀川人們朝行暮宿,兩渡黃河

汽車進入當時屬甘肅省管轄的寧夏境內後,汽車艱難前行,崎嶇不平的公路把汽車顛簸的左右搖晃,汽車過後塵土飛揚。汽車經過三天三夜的長途奔波,第四天,終於到達千里之外,當時屬甘肅省管轄的銀川專區賀蘭縣東北角的黃河灘上。

為了改造自然,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填水坑、打蒲草、割蘆葦,實行人海戰術圍湖造田。經過一年多的日夜奮戰,終於在黃河岸邊的一片茫茫蘆葦盪中開墾出1萬多畝荒地,並在黃河岸邊種植了5公里寬、10公里長的防護林帶,這為京星農場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讓移民儘快掌握生產技術,賀蘭縣政府有關部門從各生產大隊抽出種田能手,手把手教移民犁地、種田、收割,使他們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但是,由於受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從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移民的日子過得異常清貧艱難,糧食畝產一直徘徊在100公斤上下,人均年收入100元左右。

聲鑒60年 聽見銀川

在那個最困難的年代出現了兩次返京回鄉的高峰期。

返京就像大逃難一樣,一些京星人三五成群,結伴而行。

扛著鋪蓋,拎著行包,沿途風餐露宿,徒步向北京方向走去;沒錢買火車票,身強力壯的就扒火車,老弱病殘、拖家帶口,實在走不動的就地找個棲息的地方安家落戶。

在寧夏

每一個街道都有自己的故事

也都有自己美麗的傳說

你知道或者不知道

它都靜靜地沉澱在這個地方的血液里...

讓我們在歷史的沉澱中

享受著城市的推陳出新

我愛銀川

也愛這座城市

60年來,

你對這座城又有什麼想說的嗎?

這60年來的變化您又想說點什麼呢?

留言區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銀川新聞綜合廣播 的精彩文章:

新派武俠五大宗師之中,金庸才是真正的老頑童?

TAG:銀川新聞綜合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