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立夏養生:護心陽、嘗三鮮、益中平氣

立夏養生:護心陽、嘗三鮮、益中平氣

#絮絮叨叨#5月5日立夏,夏季的首個節氣。

那些三月不減肥的人,到了立夏,真正開始徒傷悲了。滿街都是大長腿,唯獨自己小粗腿,就像雞入了鶴群。不過總張著嘴,也不邁腿的人也不是沒有減肥成功的可能,比如用意念。意念真的是個很玄的東西,掌握它你將無所不能,不過萬一你使用不好瘦不下來,就每天用意念告訴自己「胖點兒沒什麼,胖點兒沒什麼」,胖著胖著你就習慣了,習慣了就好了,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當代楊玉環!

最近我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了,動不動就想摔桌子,跟別人大幹一場,卻因為慫而放棄。但大街上,吵架的人確實多了起來。羅大倫老師說,這是因為人體是與這個世界對應的,一年四季里,春天對應肝,屬木;夏天對應心,屬火;長夏對應脾,屬土;秋天對應肺,屬金;冬天對應腎,屬水。所以平素陰虛,心肝有火之人容易在這個季節出問題,所以覺得自己脾氣開始暴躁,那就要調養身體了。

夏季在五行中屬火,五臟中與之相對應的是心,「心火克肺金」。天氣開始熱了起來,人也更加容易出汗,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皇帝內經》說,夏天應「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受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雖說是夏天,但到立夏時期,就應該早早注意起來了,一定要保持心情愉悅,切忌發怒,才能使自己的氣機宣暢。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出汗和心也有關係,那是因為心臟的陽熱之氣除了維持本身的生理活動外,還能溫養全身,我們身體里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調養身體最簡單的就是吃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節,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此時氣候溫暖趨熱、新鮮果蔬紛紛上市,民間節俗以「嘗鮮」為主,諺曰:「立夏嘗三鮮。」但這三鮮卻有各立門戶。

蠶豆、莧菜、黃瓜為「地三鮮」;「櫻桃、枇杷、梅子為「樹三鮮」;鰣魚、鯧魚、黃魚為「水三鮮」。不過,這三鮮的說法各地都有所不同,但都是一個「鮮」,所以一定要時令。

這樣的嘗鮮不是沒有緣由的,清代蘇州文士顧祿的著《清嘉錄》,以十二月為時令記錄蘇州及附近的節氣時令,上面就有這樣一段表述:「立夏日,家設櫻桃、青梅、穗麥,供神享先。宴飲則有燒酒、酒釀、海螄、饅頭、麵筋、芥菜、白筍、鹹鴨蛋等品為佐,蠶豆亦於是日嘗新。」而這時令的三鮮,亦是養心的時令食物。

其次是要保證休息。很多人吃飽了撐的有午後健身的習慣,大汗淋漓之後再去工作,這樣非常不好,因為夏日心臟的負荷本來就大,中午運動、出汗會讓心臟的負擔更重。所以正確的做法的是給心臟更多的休息時間,比如增加一次午休,夏日的午休很重要,每天中午11點-13點,氣血循行心經最為旺盛,小小地休憩一下,讓心臟的負荷也能得到緩解。

立夏食養豌豆

調顏養身,益中平氣

《金陵歲時記》中記載:「立夏叫小兒騎坐門檻,食豌豆糕,謂不疰夏。」

立夏前後,豌豆便上市了,豌豆跟蠶豆屬於一科,在「立夏三鮮」中屬於「地三鮮」。

小時候聽過「豌豆公主」的童話,長大了,雖然公主嫌豌豆咯了自己嬌嫩的肌膚,但因著過去的時光,如今對豌豆的好感卻多了幾分。

往日,豌豆做菜都是配角,但立夏這幾日,卻要它當絕對的主角,煮飯、煮菜或者煮湯,過了這些日子,口感就差多了。立夏的豌豆真的太鮮嫩了,一鍋清水煮了豌豆,加少許鹽,就好吃的不得了,而且也養生,古籍說「豌豆清煮來吃,治小柯,除去嘔吐,止下泄痢疾。可調顏養身,益中平氣」。或者切些豆腐、口蘑、火腿、蝦仁做菜,又或者做成湯,西式的中式的都不錯……碧綠的一盤,每一顆都像綠色的珍珠,口感粉糯帶著絲絲清甜。

翻譯《本草綱目》的《本草綱目白話手繪彩圖典藏本》中也記錄:時珍說,豌豆屬土,所以主治脾胃之病。元時飲酒用膳,每次都將豌豆搗碎除去皮,與羊肉同吃,可以補中益氣。

所以,在立夏的各種雜糧之中,首推豌豆。

若清水煮豌豆嫌太淡,可以用來炒蝦仁:剝好的蝦仁洗凈,用料酒和黑椒汁拌勻腌制。剝好的豌豆粒洗凈待用;胡蘿蔔去皮切小薄片,圓椒去蒂去籽切成小粒,蔥切成蔥花備用;坐鍋燒熱入適量植物油,入蔥花煸香,倒入豌豆和胡蘿蔔一起翻炒,並加少量清水小煮一會;入青椒一起翻炒,入腌制好的蝦仁炒透變紅色。加入料酒和鹽調味,拌勻即可出鍋。

立夏食養莧菜

減肥輕身,促進排毒

天氣如果突然轉熱,人的胃口容易不好,此時,可以多吃「立夏地三鮮」中的另一鮮——莧菜。莧菜其實也分兩種,汪曾琪曾寫到,莧分人莧、馬莧。人莧即如今的莧菜,馬莧即馬齒莧。

莧菜有「長壽菜」的美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常食可以減肥輕身,促進排毒,防止便秘。常吃也可以增強體質,其鐵、鈣的含量高於菠菜,為鮮蔬菜中的佼佼者,因此在整個夏日都可以多吃,俗語有說:「六月莧,當雞蛋,七月莧,金不換。」由此可見其營養價值之高。

如今吃莧菜的人挺多,而馬齒莧是一種野菜,在古時是非常重要的菜蔬,後來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就被淡忘了。如今,人們注重養生,馬齒莧才又回到了尋常百姓的餐桌上。汪曾琪為馬齒莧寫過文字:「我的祖母每於夏天摘肥嫩的馬齒莧晾乾,過年時做餡包包子。她是吃長齋的,這種包子只有她一個人吃。我有時從她的盤子里拿一個,蘸了香油吃,挺香。馬齒莧有點淡淡的酸味。

其實很多古方如《千金方》、《聖惠方》、《救急方》、《本草綱目》中,都有馬齒莧食養或治病的方子。它是葯食同源的食材,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

在夏天,去田野里採摘一點兒馬齒莧,或者去市場上買點兒,做成野菜糰子,做陷包餃子、包子,或者直接搭配調料做冷盤,天熱時吃,尤為不錯。

立夏果兒枇杷

清甜可口,清心潤肺

枇杷果與枇杷樹的顏值都很高,它與大部分果樹不同,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古人也說枇杷秋日養蕾、冬日開花、春來結實、夏初成熟。最難得的,是它四季長青,十一二月,萬物凋零,它卻開花,當我們習慣了春花秋實,遇見枇杷,也不得不讚歎這「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

歸有光在《項脊軒志》里說了許久尋常事,最終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引得無數人惦念這份情感,其實,枇杷樹不凋不枯,比做嚮往的愛情最合適不過。

到了立夏,枇杷已經陸陸續續上市了。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營養頗豐,有各種果糖以及維生素等。中醫學中認為枇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包括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多部中醫學著作都有對枇杷的藥用價值的記載。《本草綱目白話手繪彩圖典藏本》中編譯,枇杷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退上焦熱(指心火亢盛或肺熱所產生的熱邪,症見頭汗,多兼面赤、煩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數等),潤五肺。

除了鮮吃外,亦有以枇杷肉製成糖水罐頭,或以枇杷釀酒。不過,枇杷雖好也不能多吃,多吃會引發痰熱。枇杷對於治療肺熱而引起的咳喘有極佳的療效,對於人體的五臟同樣有利。但是,只要熟透了的枇杷才對人體有益,倘若食用沒有熟透的枇杷,會導致腹瀉等不良癥狀。另外,對於脾虛的人群,也不適合食用枇杷。

枇杷葉亦是中藥的一種,以大塊枇杷葉晒乾入葯,有清肺胃熱,降氣化痰的功用,常有與其它藥材製成「川貝枇杷膏」。不過枇杷葉有輕微的毒素,還是不要自己採摘來食用。

枇杷也可以熟吃,加入適量清水,幾粒冰糖,小火熬煮上片刻,做成「冰糖枇杷水」,果肉入口更加柔軟多汁、甜美滋潤,清心潤肺,功效不減。

圖片/食方:下廚房 愛家的方小太

「冰糖枇杷水」(一人分量)

食材:枇杷3個、冰糖10克

做法:

1、洗凈枇杷,用牙籤梗在枇杷表面來回刮,直至刮完整個枇杷;(這一步是為了讓枇杷的皮更好剝掉)

2、用刀切掉枇杷的蒂,然後就可以一片一片撕開枇杷的外衣了;

3、光溜溜去了皮的枇杷,用刀對半劃一刀,扭一下,分成兩半;

4、把核去掉。核與果肉之間有一層膜,要是有時間,就把這層膜撕掉。再切一刀,一顆枇杷分成四瓣;

5、鍋中加入枇杷果肉三倍的水;

6、放入冰糖,中火煮5、6分鐘,待果肉變軟即可,晾涼後就可以食用了。

立夏食方核桃殼煮雞蛋

補足腎氣,提振精神

立夏,需要吃作為立夏傳統食俗之一的「立夏蛋」。與普通立夏蛋不同的是,我們會用核桃殼與分心木煮蛋,藉助核桃補腎氣、提精神的作用,為身體注足陽氣,保佑夏日平安,經受住「疰夏」的考驗。

食材:帶分心木的核桃殼5-6隻、雞蛋5-6個、醬油與鹽少許

做法:提前將雞蛋沖洗一下,核桃殼則需要浸泡半個小時以上;將核桃殼帶水去煮,水開後轉小火燉半個小時;等核桃殼水放涼或是撈出核桃殼過涼水,即可將雞蛋沒入核桃殼水中。煮開,用勺子背敲碎雞蛋外殼,加入醬油與鹽,再滾五分鐘即可關火;蓋著蓋燜雞蛋,第二天早上就能吃到入了味的核桃殼雞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護心 的精彩文章:

收藏!護心十大食物
獨孤天下 般若以帶孕之身以死相逼,宇文護心生惻隱之心同意退兵

TAG:護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