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關於《後來的我們》,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影評

關於《後來的我們》,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影評


May.


2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後來的我們》我給一百分,滿分一億分。



作者 | 王耳朵先生





/ 01 /




不知道,你有沒有去看最近大火的電影,《後來的我們》?




整整一個小長假,我的朋友圈,都在被《後來的我們》刷屏。




普遍的說法是,《後來的我們》,是部關於青春和情懷的電影。每一個辜負過他人,或被別人辜負過的你,都能從電影中找到自己。



但我覺得,電影更像是,對已婚渣男「精神出軌」的一次肯定。




電影的一個情節是:




十年前,主人公見清和小曉相戀,卻不得不分手。



十年後,因為飛機停飛,見清和小曉重新相遇。此時,見清已婚。但他們仍然選擇了在酒店開房,坐在一張床上來回想過往。




期間,見清的妻子打來視頻電話查崗,小曉在床底下躲躲藏藏。




妻子在家為家務孩子操勞,已婚的丈夫,卻和前女友開房,最後戀戀不捨離開。



每個人的心裡,或許都住著一個人,但更應該珍惜的,難道不應該是現任?




和前女友去開房,絕對不是懷念前任的正確方式。




《後來的我們》,請不要以青春為名,調戲我們的三觀。





/ 02 /




什麼,才是你對待前任最好的態度?




我最認同的答案,一直是這個:

好的前任,就應該像死了一樣。



當你們都有了各自的生活,不打攪,彼此過好,就是最大的溫柔和祝福。




但真不是每個人,都懂得這樣的情感常識。




比如,汪峰的前妻葛薈婕。




18歲時,葛薈婕為汪峰生了孩子,19歲時,汪峰悔婚和她分手。從此,葛薈婕走上了一條專黑汪峰的道路。




葛薈婕說汪峰出軌,炮轟汪峰和章子怡,稱汪峰是渣男。




汪峰和葛薈婕的關係里,到底誰對誰錯?一時,也許難以給出定論。




但這麼多年來,葛薈婕一直不肯放過汪峰,既耽誤自己事業的發展,也讓自己的人設變得負面,太得不償失。




人生中的出場順序,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你們註定不能在一起,最好的辦法,不是藕斷絲連,也不是苦苦糾纏,而是把前任當成渡你的河,把自己送給下一個對的人。






/ 03 /




這些年,我觀察過,至少1000個在情感里過得好的人,發現他們都想通了一件事:




懂得斷舍離。




兩年前,學妹和相戀七年的男友分手了。




已經走到談婚論嫁的關口,但因為學妹被誤診為重病,那個男人毫不猶豫的離開了。




真相不久後大白,學妹不過是患上普通的良性腫瘤,小手術後,很快痊癒。




男友又重新找了回來,死纏爛打,在她的樓下一坐一整夜,只為等待見上學妹一面。




但學妹毫不猶豫拒絕了他,刪除了他所有的聯繫方式,決絕的擦肩而過。




去年,學妹有了新男友,是公司里新來的同事,現在,他們也快結婚了。




張愛玲說,好的感情,就是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在時間的無涯的荒漠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遇上了。




但如果,你第一次沒有遇到,忘掉過去,讓自己變得更溫柔和堅強,去下個路口,遇見那個成熟的人,也剛剛好。






/ 04 /




只有那些真正用力愛過的人,才會知道,

分手是有禮儀的,也應當是體面的。




所謂分手的禮儀,指的是,分手應當是一個平等且平和的過程。




比如,和前任分手,最好坐到一張桌子上,來心平氣和的談,而不是簡單打個電話,然後單方面宣布這段關係結束。




比如,不要在馬路邊上說分手。




突如其來的決定,很容易刺激前任,在車來車往的路邊,情緒變動,很可能帶來危險。




所謂分手的體面,指的則是,當你真正決定分手,請千萬不要猶猶豫豫。




猶豫最終又沒有結果,也是對前任的傷害。




真正的體面,就是分手時不拖泥帶水,分手後,你珍惜現在的另一半,祝福前任,卻永遠不去介入他的生活。




更不要打著懷念的名義,卻做出違背道德、傷害彼此家庭的事情。




告別要用力,分手要體面,最重要的事情,永遠是珍惜身邊人。






/ 05 /




你沒有如期歸來,這正是離別的遺憾,也是分手的意義。




最徹底的的離開,從來都不需要一次次的告別,一次次的欲語還休。




如果你下決定走掉,就請小聲關門,打掃所有的痕迹,然後再也不回頭。




就像知乎上有網友說的:「我現在過得安逸又幸福,都忘了自己也曾經失戀過。但我看到電影里相似的情節,一樣會流淚,是因為身體還記得。」




記得就好,不必再回頭,更不要去開房,進行回憶殺,傷害現在愛你的人。




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太難了。




如果分手,餘生就別指教了,也別彼此用身體懷念了。




就算許多年過後,再度遇見,你我都過得好,就夠了。




所以,《後來的我們》,充其量是一個用淚點包裝的,三觀不正的故事。




催淚,青春,情懷,加上劉若英首次執導的看點,這部電影我願意給一百分。




但十分抱歉,就三觀而論,這次滿分是一億分。




—THE END—





 

? 作者

:王耳朵先生,新聞學碩士,青年作家,知名媒體前首席記者,關注於職場和個人成長,多篇文章全網閱讀量超過千萬。微信公眾號: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灼見熱文 


??

年輕人寫滿野心的臉,真好看啊


??林俊德是誰?! 14億中國人,欠他一句謝謝!


??「媽媽,同學家有五套房,我們家有幾套?」你的回答很重要!


??體制內就是喝茶看報?把我說得跟廢人似的!


??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這樣說話的


??賈玲一夜刷爆朋友圈:她笑得燦爛,你怎麼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北京女子圖鑑》迄今為止最好看的大逆轉:人生到了下半場,敵人只剩下自己
李嘉誠90歲仍退而不休,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TAG:灼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