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貿易戰與戰爭:相距有多遠

貿易戰與戰爭:相距有多遠

近代以來的戰爭,大都與貿易爭端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16世紀以前的不斷擴張,看似是因為一連串軍事上的成功,而實際與貿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為奧斯曼帝國位於歐亞非三大洲交匯之處,是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途,又控制了黑海、紅海和地中海,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因為貿易的繁榮,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貿易的繁榮,促進了帝國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則為其軍事擴張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16世紀以後的緩慢衰落,看似是因為一連串軍事上的失敗,而實際與貿易仍然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由於東西方貿易為奧斯曼帝國所壟斷,歐洲人不得不從海上去開闢新的貿易航線,最後西班牙資助哥倫布向西航行,橫穿大西洋,發現了美洲,而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非洲好望角,向東航行,進入了印度洋。

達·伽馬進入印度洋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控制海上貿易。當他發現海上駛過一艘阿拉伯商船時,不由分說便將船上幾百名乘客,包括婦女兒童全部燒死。不久又迅速在印度南部著名的商業中心卡利卡特建立起軍事和商業基地,用武力驅逐阿拉伯商人。1503年,葡萄牙人憑藉先進的舤船和艦炮,打敗老式的阿拉伯艦隊,完全控制了印度洋上的貿易航線。自此之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成為了西歐貿易中心,一大批商人和冒險家聚集於此,從此啟航去印度和東南亞販賣香料、珍寶和黃金。葡萄牙,一個當時僅有150萬人口的蕞爾小國,竟然建立了第一個世界性的超級大帝國,全盛時期面積達1040萬平方公里。由於新航路的開闢,奧斯曼帝國失去了東西方貿易的樞杻位置,由此便漸趨衰落,直到二十世紀初被肢解成四十多個國家。

葡萄牙之後,西歐接連興起了一批強大的帝國,這些帝國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無不跟貿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樣,憑藉先發優勢,發現了新大陸,並迅速控制了大西洋上的海上貿易。西班牙的富強得益於美洲的黃金和白銀,到16世紀末,西班牙在美洲開採的貴金屬佔世界總產量的83%,在統治拉丁美洲的300多年中,共運走黃金250萬公斤,白銀1億公斤。憑藉如此雄厚的財力,西班牙打造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和陸軍,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面積達到1921萬平方公里。但暴得大財的西班牙就象一個暴發戶一樣,大肆揮霍,窮兵黜武,不斷發動對其他國家的戰爭,最終導致政府破產。大量湧進的黃金白銀,不僅沒有支持製造業的發展,反而引發劇烈的通貨膨脹。到拿破崙戰爭時期,西班牙飽受法軍蹂躪,從此變得一蹶不振。

荷蘭在17世紀的興起,同樣得益於貿易的興盛。1602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負責與亞洲的貿易,這家公司剛開始時與海盜幾乎沒什麼區別,以劫掠商船為主。1603年荷蘭在新加坡以東洋面截獲一艘葡萄牙商船,其中包括大量明朝瓷器以及古玩,直接使得東印度公司的資本金得以翻倍。1619年荷蘭人征服雅加達,趕走葡萄牙人,開始在遠東香料貿易中佔據主導地位。1641年荷蘭人又攻佔葡萄牙人的一個重要據點——馬六甲,不久又攻克錫蘭,侵佔中國的台灣,完全控制了歐亞之間的貿易航線,葡萄牙在遠東的據點僅剩下澳門和東帝汶兩地。葡萄牙人靠武力從阿拉伯人手中獲得的壟斷印度洋貿易的權力,最終又被荷蘭人以武力奪去!

荷蘭在其全盛時期,擁有16000艘商船,被稱之為「海上馬車夫」,幾乎壟斷了海上貿易的運輸。挪威的木材、丹麥的魚類、波蘭的糧食、俄國的毛皮、東南亞的香料、印度的棉紡織品、中國的絲綢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蘭商船轉運,經荷蘭商人轉手銷售,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也因此成為了國際貿易中心。

大家都知道英國是在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才日漸成為世界級海上強國的。但不為人知的是,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的戰爭,純粹是由貿易引起的。當時大西洋的貿易完全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英國為攫取自己的利益,大肆搶劫西班牙商船,這種海盜式掠奪還得到了國王的贊助和支持。當著名海盜頭目德雷克返航時,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到港口去迎接,並授予他騎士的稱號。女王作為投資者,也從這次航行中分得16萬英鎊的紅利,相當於英國政府一年的財政支出。西班牙海軍為維護貿易航線的安全,不得不對英國進行出擊,可是由於天氣惡劣,指揮失當,這支號稱「無敵」的艦隊差點全軍覆沒。

英國為獲得海上貿易控制權,在打敗西班牙海軍後,又接連與荷蘭進行了三次海上戰爭。1651年,英國議會頒布《航海條例》,規定歐洲、非洲與美洲所生產的一切商品,只有通過英國船隻才能運達英國領土。這對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隨著矛盾的激化,雙方不可避免地訴諸武力。戰爭的原因表面上是因為公海捕魚爭端引發的,而深層次的原因,正如英國將軍蒙克所說的:「這個理由那個理由有什麼關係?我們所需要的,是比荷蘭現有的貿易更多。」

戰爭的結果,荷蘭海軍遭受到毀滅性打擊,不僅完全失去了海上貿易的壟斷權,而且將眾多海外殖民地拱手相讓。今天的紐約,其前身叫新阿姆斯特丹,就是在第三次英荷戰爭後割讓給英國的。

英國與前期幾大商業帝國不同的是,它通過武力獲得海上貿易控制權後,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將貿易累積起來的巨額財富,投入到製造業的發展,並引領了工業革命,率先進入大機器生產時代。英國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海軍裝備,隨著工業技術的革新得到進一步增強,在長達兩百年的時間中,成為主導全球貿易的海上霸主。

法國無疑是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但它卻沒有建立起大規模的超級帝國,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帝國一度戰無不勝,所向披靡,成為歐洲大陸的主導力量,但最後功虧一簣,前功盡棄。拿破崙的失敗,與其推行的貿易政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1806年,拿破崙在登陸英國的計劃失敗後,決定對英國實行經濟封鎖,頒布了《柏林敕令》,規定歐洲大陸各國,不得與英國發生任何貿易關係,凡是來自英國的貨物和商船,則一律沒收。封鎖令的推行造成法國對外貿易明顯下降,也使許多歐洲國家的經濟狀況急劇惡化,一片蕭條,而英國卻通過走私向歐洲大陸甚至法國推銷商品。這一政策的實施,不僅沒有摧毀英國的經濟,反而引起大陸各國的不滿和反抗。因為俄國不顧大陸封鎖令,偷偷與英國保持著貿易往來,拿破崙一怒之下,親率大軍遠征俄國,可等待他的卻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由此看來,拿破崙帝國的滅亡,顯然不是因為侵俄戰爭的失敗,而是因為其錯誤的貿易政策所致。

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的兩次世界大戰,看似是大國之間的霸權之爭,而實際上貿易爭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是新興的德國為謀求更多的殖民地和更大的貿易市場。原本一團散沙的德國直到19世紀晚期,才因俾斯麥的「鐵血政策」歸於統一,統一後的德國工業生產得到迅猛發展,在1870年時,德國工業產量不到英國的一半,而到一戰爆發前夕,德國工業產量已與英國不相上下。迅速變化的經濟實力對於兩國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日益上升的德國要求取得更多的原材料及貿易市場,但是此時世界已經被瓜分完畢,大部分殖民地被英國等老牌帝國所佔領,而且英國為實行貿易壟斷,對殖民地和自治領實行關稅優惠,對其他國家進口原材料則實行高額關稅,雙方在貿易問題上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劇烈衝突。

同時期的法國和義大利,也存在貿易上的爭端,義大利為刺激國內鋼鐵業的發展,對法國商品徵收重稅,法國則實施報復性關稅以作回應。雙方貿易戰持續了十年之久,義大利因對法出口急劇下滑,最終不得不做出重大讓步。法國雖然取得了貿易戰的勝利,但由於雙方貿易聯繫急劇減少,導致義大利與德國和奧匈帝國日漸靠攏,最終結成針對法俄的「三國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則與三十年代初的經濟大蕭條密不可分。這場大蕭條源自美國,1929年10月,紐約股票市場價格爆跌,緊接著銀行倒閉、工廠破產、工人失業。為應對危機,美國議員霍利和斯穆特,聯名提出了一項新的關稅議案,提高1125種商品的進口稅率。這項議案的通過,使得美國關稅的平均稅率達到57.3%,是原來關稅的四倍之多。美國的單方面行動,引來許多國家報復性加稅,從而引發一場世界性的貿易大戰,導

致全球貿易規模萎縮了三分之二,外貿型企業紛紛倒閉,失業者不計其數。美國本身也遭遇重創,進出口貿易下降了百分之六十多,GDP總額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現在回過頭來看,美國單方面加稅正是造成美國經濟大崩盤的原因之一,並進一步導致全球經濟大蕭條。經濟大蕭條又導致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盛行,各國為擺脫危機,擴展地盤,最終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貿易爭端之所以極容易演化成戰爭,是因為貿易問題涉及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也最能激起一個國家的民族主義情緒。過去歐洲商人普遍認為貿易是戰爭的一種形式,而歐洲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則認為,戰爭是貿易的繼續。以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西方人眼裡,戰爭、冒險、貿易,幾乎是可以互換的字眼。

中國在歷史上因為不太重視貿易的作用,所以很少與他國發生貿易爭端,更沒有因為貿易問題而發動對他國的戰爭。在國人記憶中,與他國發生激烈的貿易爭端,除了眼前的中美貿易戰外,歷史上最有名的莫過於鴉片戰爭了。這場戰爭,中國人叫鴉片戰爭,英國人叫「通商戰爭」。它對中國影響巨大,直接導致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衰落和動蕩,而對英國來說,則只是它霸權史上一次微不足道的小規模戰爭而已。所以中國人談到這場戰爭時,無不義憤填膺,而英國人談到這場戰爭時卻輕描淡寫,甚至大部分英國人都不知道歷史上還曾發生過這麼一場戰爭。引發戰爭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為了貿易。因為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以前,中國經濟總量佔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國商品在歐洲一直備受青睞,如瓷器、茶葉、棉布、砂糖、糧食、藥材,絲織品,在歐洲市場幾乎所向無敵。歐洲因為無法與中國競爭,不得不支付巨額白銀購買中國商品,因此,直到鴉片戰爭爆發之前,中國對歐洲貿易都保持著巨額順差。據德國經濟學家弗蘭克估計,從16世紀到18世紀,流入中國的白銀佔到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以獲取暴利。鴉片的大量輸入,不僅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造成財政枯竭,國庫空虛,而且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摧殘了中國人的身體健康。於是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英國人卻藉此發動了鴉片戰爭。

貿易戰,總是和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聯繫在一起的,沒有堅強的軍事力量作後盾,貿易戰就只能任人宰割。所以,一百八十年前,即便中國經濟總量佔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它在強大的英帝國面前仍然不堪一擊,並且很快失去了它在世界經濟中所佔據的地位。當中美髮生貿易戰時,人們總喜歡拿九十年代的日本與中國進行比較,但有一點不同的是,日本沒有可以依靠的軍事實力,它本身尚且需要美國軍事力量的庇護,又有何底氣來與美國進行一場不對等的貿易戰?

貿易是人類交往的基本方式,也是維持一個人生存的基本保證,正如亞當·斯密所說的「所有的人都以貿易為生。」有人類以來,便有貿易,而有貿易,則必定會存在爭端。早在古希臘時期,貿易爭端即是導致城邦之間衝突不斷的一個主要原因,今天為我們所熟知的特洛伊戰爭,表面上看是因為美女海倫,但深層次的原因,仍是希臘各城邦為了獲得更多的貿易資源。

貿易戰的雙方,剛開始無非都是企圖佔有更大的市場,獲得更多的資源,積累更多的財富,而一旦演化成戰爭,而無論勝利或失敗,參戰者都將一無所獲,甚至還將失去更多的市場和資源。中美之間的貿易之爭,直接轉化為戰爭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但不能排除隨著貿易戰的升級,美國勢必在軍事上加大對台灣的支持,並通過各種方式阻撓大陸對台灣的統一,甚至直接兵戎相見。可見這場貿易之爭,同樣有轉化為戰爭的風險。

現代人需要努力的,不是完全消除貿易爭端,而是要避免因貿易爭端而最終走向真正的戰爭。正如馬雲先生在達沃斯論壇上所說的那樣,貿易是解決戰爭的方式,而不應該成為引起戰爭的原因。貿易可以促進人類的進步,而戰爭只會導致人類的倒退!

作者簡介:

李運啟:男,湖南湘潭人。當過農民,當過工人,當過教師,當過記者,當過經理,當過媒體總監,現任湖南省湘潭市文聯副主席。曾出版長篇小說《迷途》《湄河紀事》《石峰鎮》,編有《現代儒家讀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閑話 的精彩文章:

宏大與細微的完美結合——品味向東風景油畫

TAG:雲水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