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尊王攘夷霸業無敵 攻伐兵戈惟餘七國

尊王攘夷霸業無敵 攻伐兵戈惟餘七國

春秋,以魯史《春秋》而得名。這一時期,王權衰落,「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成「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諸 侯力量不斷加強。為爭奪領土、財物、擴大政治影響,各國之間互相攻伐,戰爭頻繁,「春秋無義戰」,這話是極有道 理的。爭霸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曲。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位真正的霸主,他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幟,在國內致力於生產、軍事的改革,國力逐漸強 盛以致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其功績確是為人所稱頌的。 春秋前期,中原以齊國為最強。齊襄公滅紀國,伐魯、衛時被他的兩個大夫襲殺了。以後,他們擁立齊襄公叔父的 兒子公孫元知為君,不久公孫元知被殺。爭奪王位這時就成為很重要的問題。

最後公孫白獲得王位,稱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就發兵攻打護送與其爭奪王位的公子糾的魯國軍隊,魯軍被擊敗。齊軍乘勝追擊,逼魯國殺死了公子 糾,並得到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俘虜,此人就是管仲。 提到齊桓公的霸業,就不能不講管仲。 管仲在齊國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極大地促進了齊國國力的發展。他「作內政而寄軍令。」他按人口數目抽調兵 源,並按地區實行管理,實行類似於後來的保甲制度的軍兵制度,使士兵團結,作戰勇敢,易於識辨,也有利於兵源的 補充。這樣,齊國的軍事力量就加強了。

財政上,實行「相地而衰征」,即按土地的好壞來徵收賦稅,這樣賦稅的徵收比較合理,易為百姓接受。根據齊國 的地理條件,積極提倡捕魚煮鹽,發展冶鐵業。 在內政上,實行「叄國伍鄙」,他對全國進行了行政區劃。各級都設行政長官管理,每年都要實行考核。這種制度 強化了對國家的控制,有利於政局的穩定。 管仲的改革奠定了齊國對外爭霸的基礎。齊桓公即位後第2年,就派大軍攻魯,未成功後,齊又聯合宋伐魯,魯軍在 乘丘大敗宋師。在公元前681年,齊又聯合宋、陳、蔡等國,平了宋的內亂,滅了不聽話的遂國,這樣一來,魯國被壓服 了。

魯國歸服以後,宋國又背叛了齊國。齊桓公便聯合陳國和曹國並假借周王室命令,討伐宋國,宋被征服。經過一系 列征戰,齊奠定了它的霸主的基礎。 幾經征伐後,公元前667年,齊魯等再次在幽地結盟,周天子正式任命桓公為諸侯之長,命他伐衛,因為衛在王室之 亂中支持王子頹。衛賄賂齊,齊也就草草地收場了。 當齊桓公霸業剛成立時,南方楚國日益強大起來,先後滅掉了申、息等小國,征服蔡國,並北上伐鄭。齊桓公率領 齊、宋、陳等八國軍隊,首先滅了蔡國,接著八國軍隊進抵楚邊境。

楚成王是個很靈活的人,經過長期相持後,楚王派 大夫屈完到八國軍營中,八國軍隊就退到召陵,屈完與諸侯結盟。 召陵之盟表明齊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但同時也可看出楚的力量不容小視。八軍壓境而不敢輕易與之交戰。楚在春 秋時期一直是一個強大的力量,不過召陵之盟使它北進的鋒芒受挫。 周王室這時也出現了不安,太子鄭怕王叔帶作亂,就向齊桓公乞援,齊桓公邀合諸侯在洮地結盟,奉太子鄭即位, 是為周襄王。 安定周王室後過了一年,即公元前651年,齊桓公邀集魯、宋等國在葵丘集會後又再次與諸侯在葵丘結盟,這就是歷 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

齊桓公宣布了一系列結盟規定和周王禁令,這次盟會標誌著齊桓公的霸主事業達到頂峰。 齊桓公在「尊王」上作出了很大政績,在「攘夷」上也表現不凡。他先後率軍打敗了山戎、狄人等少數民族對盟國 的進攻。齊桓公的霸主業績在於使周王天子虛位保持達百年之久,避免了北方少數民族對中原地區的踐踏。孔子說:「 沒有齊桓公、管仲,我們都要披散頭髮,衣襟向左開,成為蠻族統治下的人民了。」可見,在保護中原地區免受北方少 數民族踐踏這一方面,齊桓公的確是有巨大功績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周 的精彩文章:

善讀「論語」3.2:魯三家祭如天子,亂之始樂壞禮崩
齊桓公北上燕國,為何大張旗鼓讓魯國表態?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