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青春遇見北京曲劇 這群年輕人已挑起北京曲劇大梁

當青春遇見北京曲劇 這群年輕人已挑起北京曲劇大梁

光明網訊(記者 趙艷艷)「如果說學習北京曲劇什麼地方讓我覺得最難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念白。因為北京曲劇的念白主要以北京話為主,對於我這麼一個外地人來說,那個韻味是很難拿捏的,要麼就是力度不夠,要麼就是勁兒使大了,非常難。」北京市曲劇團演員彭岩亮這樣告訴記者。

4月27日,由由國家藝術基金指導、光明網和KK直播聯合主辦的「青春遇見戲」中國傳統戲曲系列直播迎來第二場北京曲劇專場,北京市曲劇團攝影師曹立棟做客光明網直播間,引導北京市曲劇團演員張紹榮、郭曾蕊、彭岩亮、於蕾等依次和網友見面,和網友分享了北京曲劇的藝術特點、表演方式等相關知識。演出最後,光明網直播還帶網友現場觀看了北京曲劇《花落花又開》的其中一幕,引來網友讚歎。

北京市曲劇團曹立棟、郭曾蕊在直播中。光明網記者 楊瑩 攝

現實主義風格 北京曲劇演員大有天地

北京曲劇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十年代初,是由魏喜奎為首的一代老藝術家創立的一個新興的劇種,於1952年由老舍先生命名。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曲劇是北京地區唯一的地方劇種。

不同於其他傳統戲曲,北京曲劇的表演程式沒有嚴格的行當之分,表演風格也以貼近生活的現實主義為主,尤以生活氣息濃郁而見長。曹立棟表示,在北京市曲劇團的擅演劇目中,包含多部老舍先生的作品,其中包括《柳樹井》、《龍鬚溝》、《四世同堂》等,「這與北京曲劇是由老舍先生命名的有一定的關係。」

在直播過程中,當天上演劇目《花落花又開》的導演張紹榮也從光明網直播的鏡頭前路過。張紹榮是北京市曲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除主演北京曲劇《龍鬚溝》、《茶館》、《煙壺》、《正紅旗下》等多部經典劇目外,《好大一個家》、《當婆婆遇上媽》等經典影視作品中也有他的身影。

北京市曲劇團演員郭曾蕊表示,正因為北京曲劇貼近生活的現實主義表演風格,許多北京曲劇演員在影視劇中表演起來可謂是遊刃有餘。「前段時間熱播的《我的前半生》里的薛甄珠女士,就是由我們(北京市曲劇)團的許娣老師扮演的,演的多好。」說這話的時候,郭曾蕊穿著一件桃紅色的運動外套,這不僅是她當天晚上的戲服,也是她日常的著裝。「我今天就是穿這身衣服來的劇院,所以如果我們演當代戲的話,戲服和我們的日常著裝是一樣的。什麼是生活?什麼是戲?分不開。」

直播截圖

努力學京白 這群年輕人已挑起北京曲劇大梁

作為北京地區唯一的地方劇種,北京曲劇的音樂唱腔是以單弦曲牌為基本音樂素材發展創作而成,道白以普通話為基礎,突出北京語言的特色,具有濃郁的京腔京味兒。對於北京市曲劇團演員彭岩亮來說,京味兒念白可謂是他學習北京曲劇的一大難點。

「因為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所以這個北京話對我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光明網直播間里,彭岩亮和網友分享了他的心得。「首先,北京話的這個兒化音,對於很多外地人來說,非常容易加錯地方,很多不應該加『兒』的地方也會錯誤的加『兒』,這就是個問題。還有就是吞音,在舞台上你也不能完完全全的吞掉,台詞還是得說清楚了,所以這個度很難掌握。」

彭岩亮表示,近年來,很多學習並從事北京曲劇的人員並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念白的問題只能向北京曲劇的老演員多請教。「『老帶新』嘛,我們也在努力的學習。而且現在從事北京曲劇的人畢竟還是少,像我基本上從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曲劇專業畢業以後,到了(北京市曲劇)團里就開始上台,演主演,人還是少。」曹立棟告訴光明網記者,在當晚《花落花又開》演出的四位主演中,包括彭岩亮在內,有三位都是2012年從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曲劇表演專業畢業的。這些年輕人已經挑起了北京曲劇的大梁。

「今年有一批99年、00年的小孩兒,學(北京)曲劇的,馬上就要高考了。我相信過不了幾年他們就會和我們一樣開始上台演(北京)曲劇了,」彭岩亮說,「我也相信,我們這些正在演(北京)曲劇的,以後學到的也會越來越多,演的越來越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點染入神」徐天許國畫作品返校展在京舉辦
交往眾多名流女人 在法國豪宅「私藏」無數藝術品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