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的教育需要給孩子「留白」

好的教育需要給孩子「留白」

什麼是好的教育,有許多人在問這個問題,我也常常想這個問題。上個月我獨自去了一趟日本,到了早稻田大學,校門外的石頭上刻著創始人大隈重信手定的三大教育宗旨,首先就是學問獨立,沒有學問獨立,當然發展不出獨立精神。獨立,是教育的起點,教育就是要將一個童稚、蒙昧狀態的人,培養成一個獨立而有認識美、善、真能力的人,當然也是能享受這一切的人。

自古以來,歷史向我們呈現出來的畫面就是,大凡具有創造力的人,都是想像力沒有被抹殺的人,不僅詩人需要想像力,藝術家、科學家和其他領域的人都需要想像力。

好的教育,不僅要激發人的想像力,還要啟發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教育家蔣夢麟曾經說過這番話:「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說是決定一生榮枯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啟發一個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單單強調學生的興趣,那是舍本求末的辦法。」

曾幾何時,理想、希望、意志這些詞已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教育變成了一個競技場,一個與戰場一樣隨時論勝負的地方。隨時都像是臨戰狀態帶來的焦慮瀰漫在廣大家長當中,成為一種時代性的焦慮。

我想起一個社會學家說的話,文明是閑出來的。閑暇的時光,就是「留白」,就是給足自由呼吸的空間。如同中國水墨畫強調留白一樣,教育是需要留白的,或者說好的教育就是留白的教育。留白,讓人可以有時間、有機會去想像、去思考,審美、理想、希望也慢慢培育起來了。

徐志摩在劍橋大學的兩年,他曾用一個「閑」字來形容,讀了不少閑書,說了不少閑話,夕陽下的金柳,河水中的雲影,最後激發了他的靈感。同樣的夕陽、雲影、草坪、河水,也陶冶過牛頓、達爾文這些人。我特別喜歡一個說法,留白中的空白,即使是一片無意義的空白也是好的,而不要像油畫一樣,填滿整個畫面,密不透風。

教育不是要填滿孩子所有的時間來提高成績,相反,是給予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去閱讀,去親近自然,去玩耍,甚至什麼都不做,讓他的身心有一些放鬆的時光,讓他獨立地找到方向。

曾看到一個故事,一個人以升學為目標,一路從重點中學、重點大學殺上來,直到獲得博士學位,最終他失去了方向感,因為過去一直在既定的軌道上努力,目標清晰,等到軌道到頭,需要他自己確定往哪裡去的時候,他幾乎已喪失了這種能力,變得無所適從。

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特在95歲高齡時寫了一本《落葉》,有一章專論教育,他說:「最具價值的教育便是要讓肉體、靈魂、公民和國家了解他們和諧生活的所有可能。三個基本好處可以確立教育的目標:第一,通過健康、性格、智慧和科技控制生活;第二,通過友誼、自然、文學和藝術來享受生活;第三,通過歷史、科學、宗教和哲學理解生活。」

簡而言之,教育無非是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理解生活,所有學科的設置都是圍繞著這些目標的,而不是相反。如果教育偏離了這些目標,那是教育出了問題,傷害的還是人的生活,通過接受教育,本來是要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而不是要讓我們被教育所困擾,變得焦慮不安。

當然,我們面對現實,幾乎失去了探尋這種教育方式的勇氣,但我更渴望明白理想的教育本來的樣子。有這樣的標準和尺度在,就讓我們有所期待,有所盼望,至少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上,乃至離我們並不久遠的百餘年來,就有人追求過這樣的標準和尺度,今天還可以繼續追求,而這種追求的本身就是美的、善的、真的。

廉政瞭望——中國最精緻的反腐敗新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廉政瞭望 的精彩文章:

嘉陵江東灑熱血
曹操、孫權、劉備,誰才是愛哭鬼?

TAG:廉政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