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進入M42螺絲口單反相機的世界

進入M42螺絲口單反相機的世界

所有內容均為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路,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本號點一點

M42

上面這台相機是COSINA公司在2000年前後推出的一款復古相機,名字叫BESSAFLEX,有平定銀色機和尖頂黑色機兩種。這款機器出了單反結構外,其他都和BESSA R2旁軸一樣,就連快速過片器都可以直接通用。

不過這只是一個引子,這是90年代日本相機大復古中的一款產品,尼康都推出了S旁軸復刻來回應這種大復古,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款M42口相機,它隱約地向我們展現出幾十年前曾經存在的一座龐大無比的M42螺絲口單反帝國。

M42螺絲口規格涉及的廠家之多,品牌之多,國家之多,沒有任何一個單反系統可以與它媲美,就整個相機發展而言,也唯有L39可以在機身上可以相比,而要談到鏡頭,L39的螺口旁軸頭又完全無法和M42口相比。

換言之,M42的精華其實是鏡頭系統,而就機身而言其實是大同小異的。而M42的鏡頭系統派系之多,涉及之光,也的確讓人驚嘆,所以也可以說M42是最開放的135單反系統。

也正是由於M42這種特性,它也成為最適合轉接,轉接能力最強的單反鏡頭系統,幾乎哪家都可以轉。

這張圖是轉接系統大全,因為這本書是GREEN ARROW叢書,2002年出的,所有後面新開發的轉接沒有上去,但是大家可以看到M42幾乎處在一個中心位置。

不僅僅是尼康F,佳能FD,這種口,就連徠卡R,哪怕是徠卡旁軸M,M42口都可以照轉不誤。僅僅M42的轉接就可以出一本大百科寶典。

換言之,當我們討論到M42的轉接問題時,就像是面對一個宇宙與另一個宇宙一般,就好像漫威電影里兩個宇宙碰撞一樣。

M42的機身主要是東德系,俄系,日系,三大系列,品牌非常多。

M42口是在KW公司40mm螺絲口基礎上在1947年由蔡司依康公司提出的單反介面標準,那個時候德國還沒有正式分裂。但是2年後德國就分家,德國分家後蔡司公司也分家了,而且過去位於德累斯頓的KW公司也被划到了東德的範圍。所以可以說東德系是M42的起源。

下面是無忌論壇一位叫fruitbear的超級網友在2005年做的一張圖,大致講解了東德系M42口的品牌發展和變遷:

日系的機身品牌里最有名的就是旭光學,1957年,西德蔡司把PENTAX牌子賣給了旭光學,之後又給了一篇他們手裡的M42技術,之後旭光就開始搞M42,同時也是日本M42的絕對主力,不過當時其他主流日本廠家的單反都開始走向卡口了。對旭光而言,成也M42,敗也M42,最終在70年代走上了K卡口。

但其實因為PENTAX的成功,日本一大批牌子都出過M42口機器,比如富士,瑪米亞,理光,PETRI,還包括早期COSINA,雅西卡等等。

不過這裡只是機身,要說到鏡頭就很可怕了,根據一篇叫《國産カメラメーカーとM42レンズ》(2003年)的文章,上面竟然有54個品牌,包括西德蔡司,施耐德,羅敦司得等等都造過M42口的鏡頭。

最後作者竟然來了一句:沒人能統計清楚到底有多少M42鏡頭。因為後來有許多鏡頭在保有自己卡口的情況下,也會出M42口的鏡頭。

包括COSINA在21世紀推出的第一批單反鏡頭就全部配備M42口。

而要說M42這麼多鏡頭群里最有名的,肯定還是東蔡太苦瑪,這也是M42里最龐大的兩套鏡頭。光東蔡根據統計就出過5代M42鏡頭。

此外還有很多一般愛好者聽都沒有聽過的品牌,比如Enna,這個牌子的M42口鏡頭一直生產到1992年。

不過德系M42相機的壽命很長,比如有名的「小胖」,EXA-1C,就是M42口的,1985年才推出。(也充分表明了東德和日本相機機身的差距)

這就是M42,一個龐大的世界,一個有趣的世界,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探索M42相機,M42鏡頭的世界,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膠捲迷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被低估的BRONICA SQ

TAG:膠捲迷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