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步一個手印,滑鼠是怎麼來的?

一步一個手印,滑鼠是怎麼來的?

咱們玩兒電腦的時候,

接觸的最多的是什麼?

無時無刻握在手裡的,

那當然是滑鼠咯!

那麼我今天就來說說,

關於滑鼠的那些往事。

如果大家小時候用過電腦的話,想必都有印象,以前的滑鼠底下用的不是現代的光學感測器(Optical Sensor)、而是一個又大又重的球,通過監測球的運動軌跡、把移動信息對應地投射到電腦上,所以這個結構就叫軌跡球(Trackball),這在當年可以說是很有創意的設計了。

軌跡球設備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年代久遠、體積巨大,它所用的這個球居然是個保齡球...這用手推起來是真的要大力出奇蹟了。那時候還沒有滑鼠這個說法、它只是一個提供方位信號的輸入設備。

那麼,世界上第一個滑鼠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是在1964年,斯坦福研究所(SRI)的道格拉斯·恩吉巴特(DouglasEngelbart)博士發明的,並在1968年12月9日在IEEE會議上向世界展示。

它被當作現代滑鼠的鼻祖,通過兩個互相垂直的滾輪來收集前後左右運動的數據、在電腦上投射為X、Y兩軸的上下左右移動數據,所以博士申請的專利名字就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這名字有點長啊……整個滑鼠就是個木盒子,沒有左右鍵、頂部只有一個按鈕。因為長了條長長的尾巴像老鼠,所以博士和他的同事們都戲稱它為「Mouse」,所以「滑鼠」這個稱呼就被流傳了下來。(技術在1970年專利下來以後就授權給了蘋果和施樂)

同時期德國的Telefunken(玩Hifi的肯定都認識,德律風根嘛~)也設計出了一款滑鼠,長的像個倒扣著的碗(半球),底部有一個很小的軌跡球,所以它的結構已經很接近日後的機械滑鼠了。(什麼是機械滑鼠待會兒會講)

雖然發明了滑鼠,但一開始只有科研、軍事方面會用到它,並沒有民用電腦使用,直到1973年4月施樂公司(Xerox)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圖形化界面的可操作電腦——Alto,也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滑鼠的電腦。

它擁有SRI研發的特殊介面(看起來和VGA介面很像,但並不是VGA),長的像塊肥皂,體積小巧、有三個按鍵。

後來,在1981Steven Kirsch開發出了一套光電滑鼠雛形,它利用光線感應來代替滾球感應,不過這種滑鼠必須配備印有網格的滑鼠墊才能用。同年,來自施樂的RichardLyon也研發出了類似的滑鼠。

這年滑鼠設備是第一次投入商用,施樂對Alto滑鼠進行升級、推出了圖形界面8081系統控制器Star,但是一個初級8081系統售價就高達7.5萬美元,可以說是非常奢侈了。

首個消費級滑鼠是在1983年出現的,那個男人——喬布斯,把滑鼠配備給了蘋果最早的商用電腦Lisa,並在1984年的Macintosh系統中得到了應用。

這個滑鼠只有一個大按鈕,底部有一個金屬軌跡球。它是電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並隨著後來OS/2、Windows等系統的使用和普及,滑鼠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說完滑鼠雛形的發展,再來說說所謂的機械滑鼠(MechanicalMouse)。它是由滾球、輥(gǔn)柱、光柵信號感測器組成。拖動滑鼠就會帶動滾球轉動,滾球帶動輥柱轉動,在輥柱端部的光柵信號感測器產生光電脈衝信號反映出滑鼠的位移變化。它又叫光電機械式滑鼠(簡稱「光機滑鼠」),比起古老的機械式滑鼠通過變阻器改變阻值產生信號來說更加精準小巧、物美價廉。

早在1982年羅技(Logitech)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光機滑鼠——P4滑鼠,我們現在所說的機械滑鼠也指的是這種類型。它是滑鼠歷史上的里程碑,結構設計相當成熟,最終成為了業界標準、並統治了滑鼠市場長達18年之久。(P4還衍生出了R4這個全球第一款使用了微處理器的「智能滑鼠」)

隨著時代變遷、這種結構現在也已經被淘汰了,不過慢慢衍生出一種軌跡球滑鼠,用手直接接觸球體來移動定位,因為其特殊性而在設計師等專業市場收到青睞。

並且軌跡球結構還被用於其他設備,比如黑莓(Blackberry)的手機、Blackmagic Design的調色台等等。(26萬的調色台了解一下)

除此之外還有種比較特別的分類,那就是無線滑鼠。其實早在1984年羅技就推出過一款使用紅外信號的滑鼠,但是紅外對接收位置要求太苛刻、必須正對著才行,所以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無線滑鼠是1991年羅技推出的MouseMan。

後來在2003年左右,羅技和微軟分別推出過藍牙滑鼠,比原來信號更好、續航更強。

到了1996年微軟發明了滑鼠滾輪(和系統配套食用風味更佳),從結構上可以分為機械式和光電式。滾輪的出現、極大程度上改變了用戶的操作習慣,提高了使用效率。

光電滑鼠的序幕從1999年拉開,安捷倫公司(Aeilent,後來改組為Avago安華高)發布了IntelliEye光學引擎,並和微軟共同推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滑鼠(俗稱IE系列,最出名的就是IE 3.0)。它被評選為1999年最傑出的科技產品之一,從此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價格相對便宜且不需要專用滑鼠墊的光電滑鼠,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後來還出現了激光滑鼠。2005年的時候,羅技安華高合作,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消費級激光滑鼠——MX1000。而且還是無線的、帶有充電底座。

其實激光滑鼠也屬於光電滑鼠,不同之處在於用激光感測器代替了普通LED光感測器,由於激光是相干光(Coherent Light),所以(理論上)更加精準穩定、而且能夠在絕大多數接觸面上使用,不過真正克服在玻璃上用的難題要到2006年以後了。

經過這麼六十多年的演變,滑鼠的設計越來越完善,比如人體工程學設計,提供了更舒適的握感。

可調節設計,可以根據用戶手掌、一對一調節。

模塊化設計,享受DIY的樂趣。

還有喜聞樂見的R!G!B!信仰加成之餘、傳說還會得到「提升100%的性能」的Buff。

甚至還有「50包郵系列」。

各種新概念被逐漸引入,慢慢發展成了現在所看到的這些樣子,那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非常值得期待。那麼本周的科技年輪就到這裡了,關於滑鼠等硬體的深層內容我們會在「小科普」欄目中慢慢更新,我們下周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灣 的精彩文章:

40周年紀念版?i7 8086K曝光!
紫光快閃記憶體速度曝光,將於Intel展開合作

TAG:極客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