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女子圖鑑》:這個城市裡,並沒有你必須如此仰望的東西

《北京女子圖鑑》:這個城市裡,並沒有你必須如此仰望的東西

被講述的,永遠是少數「成功者」,大多數人,最終滑入成功與失敗的縫隙里——平凡得無話可說。而要很多很多年以後,我們才會知道,平平凡凡地過完這場人生,已經需要花光所有的好運。

全文約2736字,閱讀約需5.5分鐘

圍繞「北上廣」的爭論剛消停不久,最近又湧出了幾部熱播劇,把這個老問題重新帶回了大家的視野。

正在熱播的網劇《北京女子圖鑑》、院線電影《後來的我們》,都將目光聚焦到了「北漂」上。這兩部作品裡,北京被塑造為閃閃發光的夢想之都。在北京,只要你有夢想肯努力便無所不能,而回到家鄉,則必然一事無成、過著一眼看到頭的無聊生活。

GIF

劇集熱播的同時,口碑也兩極分化。一千個「北漂」眼裡,就有一千種「北漂」生活,也有一千種對「北漂」生活的所思所想。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這一千種所思所想的其中一個。在作者看來,《北京女子圖鑑》將「北京」符號化為與小城截然對立的存在,而忽視了命運更廣闊的複雜性;作者似乎並未在這個符號化的「大城市」里感受到不得不仰望的東西,伴隨奮鬥而來的,並非是志在必得的掌控感,更多的卻是未知與無常。

關於大城與小城、留下與離開的故事,也歡迎你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看法與感受。

━━━━━

這個城市裡

並沒有你必須如此仰望的東西

《北京女子圖鑑》和《後來的我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北漂」身上。

兩部作品有類似的故事開場:出身小城卻滿懷夢想的女孩,獨自來到北京打拚,用星星眼望著閃爍不定的都市霓虹。她們大喊「北京,我來了」,立志要在這座城市紮下根、站住腳,似乎這是唯一可到達「美好生活」的道路。

同樣在「北漂」,這些宣言般的場景,我看得頗為尷尬。思來想去,尷尬的原因,大概是我已經失去了對「國際化大都市」的信仰。

《北京女子圖鑑》劇照。

《後來的我們》劇照。

我所體會過的,與陳可、小曉(兩部影視劇中的主角)的澎湃心情最接近的時刻,是在大學報到的時候。我成長在一個面目模糊的北方小城,大學時考到了上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身於小城鎮的孩子,上海大概就是「國際化大都市」的代名詞。很小的時候去過上海,但對它的第一印象,卻總是停留在爸媽帶我去大學報到的前一天晚上。昏昏欲睡間,計程車一個轉彎,載我們駛到了浦東新區的樓宇間。於是,眼前一下子灑滿了銀色的燈光。從高得看不到頂的建築反射到車窗里,打到臉頰上。

至今還記得計程車車廂里開著電台,電台里播著梁靜茹的《不想睡》。「宇宙中默默自轉的星球,冥冥之中你要現在遇見我。我看過瞬間燃燒的花火,曇花一現之後悄悄地墜落……我要今天的完美,不要明天的幻覺。」以至於直到現在,聽到這首歌,湧上心頭的,不是你儂我儂的柔情,而是征戰世界的雄心。

不想睡

 戀愛的力量

梁靜茹 

00:00/05:09

如果硬是要形容那個剎那的感覺,就是「命運開始了」。那個瞬間,我在睡眼朦朧間觸摸到了無限。某種只要我想要,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努力,我就可以得到的掌控感——每一個來「北上廣」打拚的人,大概都跟這種「無限」貼身相擁過。

幾年之後,當結束學生時代,來到北京工作的時候,這種「大城市」帶來的「無限」感,已經搖搖欲墜。

入職不久的某一天,我擠在高峰時段的地鐵上,趕往工作地點。中途上來一個中年男人,身上背著幾大袋豬飼料,頭髮執拗地朝向四面八方,神情帶著無來由的忐忑和惶恐。他盯著一圈又一圈的地鐵線路圖,過了好一會兒,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茫然對著整車廂的乘客發問:誒,這個圖太複雜了,俺也看不懂,到北邊的XX鎮怎麼坐啊?大概是因為豬飼料的味道,原本擁擠的車廂自動讓出了一個小小的圓圈。男人的發問軟綿綿地飄在車廂里,然後像打在棉花上,無聲地消失了。這沉默加重了窘迫,他把肩膀上的袋子往上抬了抬,眼睛垂了下去。我不太知道他所說的XX鎮怎麼走,只是確定他坐反了方向。我告訴他下一站下車,去坐另外一個方向的列車。他連連道謝,卻越發忐忑。

我其實很想跟他說,你真的不必如此惶恐、不安或羞恥,這座城市裡並沒有值得你如此謹小慎微戰戰兢兢去仰望的東西。無論那讓你不安的是什麼——地鐵、商場、高樓大廈還是步履匆匆的行人。

━━━━━

離開還是回來

區別真的那麼大嗎?

更年輕一些的孩子們,已經越來越多、越來越早地剝離了「大城市」與「大夢想」之間的必然聯繫。如今的80後、90後可能是最後幾代人,仍然抱持著對「大城市」的全然憧憬。

近兩年,「北上廣」很忙。先是颳起了一波「逃離北上廣」的風潮,緊接著,大夥還沒緩過勁兒來,又湧起了一股「逃回北上廣」的波濤。到底是逃離還是逃回,大家一時沒了主意。

放眼望去,城市正在變得越來越相似。

於是,當營銷號們賣力營銷著逃離北上廣的理念時,不少人就動了離開的念頭,理由是:交通擁擠、環境污染、房價高企、不宜居住。風向一變,輿論場內開始反思逃離北上廣的合理性時,不少人又有了回來的想法,理由也是那幾樣:工作機會少、觀念落後、生活一眼就看到了頭。

可仔細想想,真的如此嗎?或者說,大小城市的生活,真的如同我們所以為的那樣差異巨大嗎?如今,所有的城市面目都越來越相似。在北京,或者回到家鄉小城,買到的是一模一樣的H&M、ZARA;吃到的一模一樣的肯德基、必勝客;喝到的是一模一樣的星巴克、COSTA。大家刷著同樣的社交網路(微博、微信、抖音);討論著同一個網路熱點;看著同一部院線電影;焦慮著同樣的買房、結婚、孩子教育……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作者: [美] 簡·雅各布斯

譯者: 金衡山

版本: 譯林出版社 2006年8月

城市規劃與居住政策改革研究者、作家簡·雅各布斯在她的代表作《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里,曾詳細論證過城市化之後的相似性——她稱之為城市「多樣性的自我毀滅」。這種多樣性的消失,簡而言之,正是城市發展太成功的後果。

一個典型的城市「多樣性自我毀滅」情景是這樣發生的:城市中一個擁有混合用途的多樣性街區發展得非常成功,成為極受歡迎的地方。正因為這個地方很成功,吸引力與日俱增,爭奪空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空間爭奪的獲勝者,代表的只是一小部分用途,不管是哪一類或者哪幾類,都會被模仿、重複,造成的後果便是擠壓那些盈利不如它們的用途形式。

最終,成功的盈利模式不斷被複制,每一座城市的每一條商業街道都大同小異,充滿了相同的品牌與店鋪。不同城市的面目越來越相似,不同城市間的生活也越來越趨同。所謂大城市跟小城市,固然還是有各種各樣的差異,但已遠遠小於十年、二十年之前。

━━━━━

體察命運的未知與無常

對「北京」少一些仰望,多一些坦然

這也是為什麼,當《北京女子圖鑑》里的女主陳可用視死如歸的決心,立志一定要離開成都闖蕩北京時,網友感到「太誇張」的原因所在。三四線小城都已經跟大城市越來越趨同,成都跟北京相比,怎麼會如同劇中所塑造的,有天上地下的差別。

《北京女子圖鑑》劇照。

近些年迅猛崛起的全球化浪潮,是「國際大都市」的引擎,它是如此強大,席捲了世界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大都會都秉承著相似的邏輯,它篤信理性的力量,用商業與資本收割人們的慾望。如同《北京女子圖鑑》所暗示的,只要有夢想肯奮鬥,你所等待的戈多總會到來。換句話說,它相信人能利用理性掌控命運。

每一天,都有千千萬萬個陳可湧入這座巨大的城市,但如同陳可一般,能在五六年之內迅速升職加薪買房結婚的(如果這也是你想要的),卻總是鳳毛麟角。被講述的,永遠是少數「成功者」,大多數人,最終滑入成功與失敗的縫隙里——平凡得無話可說。而要很多很多年以後,我們才會知道,平平凡凡地過完這場人生,已經需要花光所有的好運。

《紐約:一座超級城市是如何運轉的》

作者: [美] 凱特·阿歇爾

譯者: 潘文捷

版本: 南海出版公司 2018年4月

放大「決心」的力量,是最好用的一劑雞血:彷彿只要有足夠的野心,再付出一些努力,天下盡在你手。但事實上,命運卻是遠比此複雜的東西。它甚至毫無道理可講。為什麼升職加薪的是他?又為什麼「功成名就」的是她?人和人的差別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大,很多時候,它就只是那樣發生了,於是,我們便一環扣一環地,被命運推著走。

蘇聯作家愛倫堡在《人·歲月·生活》中寫道:「我的許多同齡人都陷入時代的車輪下。我所以能倖免,並非由於我比較堅強,或者比較有遠見,而是因為常有這樣的時候:人的命運並不像按照棋路下的一盤棋,而是像抽彩。」命運是文學化的,它常常具有超現實的色彩。任何試圖去控制它的努力,總伴隨著無常的反作用力。如果能夠對命運的未知多一些體察和敬畏,那大概能夠少一些仰望與惶恐,多一些坦然與自在。

人類如此渺小,我們能做的,是學會活在當下,與未知共存。這並非否定選擇與奮鬥的意義,而只是用近乎絕望的清醒意識到: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

文/張婷 編輯 走走

值班編輯 花木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即將開啟
北京森林文化節開幕15個森林公園將舉行百場活動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