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向熊孩子安利星戰是什麼樣的體驗

向熊孩子安利星戰是什麼樣的體驗

May the 4th be with you!今天是原力節,然而有些人可能並不開心。

前一陣,宅爹Robert Jackson Bennett在tor.com上聲淚俱下地控訴了向自家孩子安利星戰(並失敗)的過程。

等到了需要調教孩子的年齡,原力還能與我們在嗎?

不過現在還好,你還年輕,點進二條來亞太科幻大會找我們玩兒啊。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Lullaby Version)

 Star Wars Lullaby Version

Baby Wars 

00:00/02:15

作為一個星戰迷,我要小孩的原因只有一個——

把自己的喜愛之情灌注在孩子們的小腦袋裡,套路他們去熱愛你所熱愛的東西,順便讓他們也去愛你。

雖然聽起來就像養鸚鵡一樣,但這不是教他們說你想聽的話,而是讓他們對流行文化產生你所希望的那種感情。

朋友們,我這裡直說吧——我向我的孩子們安(灌)利(輸)流行文化這件事失敗得非常徹底。

我雖然承認失敗,但仍然感覺,失敗的原因至少有70%在我的熊孩子們身上。在熱愛應該熱愛的事物這件事上,他倆垃圾到不行。

現在我要重新梳理一下我沒有成功的原因,好讓其他想把自己的熱愛傳遞給下一代的宅父母們有前車之鑒。

01

最開始,我以為大兒子會像鴨子學會游泳那樣遺傳我的熱情。

最主要的原因是Geek所熱愛的東西現在無處不在,就像鋪路瀝青一樣滿大街都是。在八十年代,你想買一個韓·索羅的可動手辦,人們只會把你當場一個宅男+獃子,但在美好光明的二十一世紀,你買上一整袋星戰主題的橙子,都沒人會覺得奇怪。

迪士尼你夠了(來源:reddit)

和我成長的環境相比,這有很大不同。

當年我們只能跑到圖書館去借《星球大戰:新的希望》的家用錄像帶,質量還很不穩定。我爸會把《帝國反擊戰》帶回家,然後我們才意識到:還有類似的更多的電影。我的天哪。

相比之下,我的小兒子簡直淹沒在宅世界裡了。

他生活在資源極為豐富的時代,豐富到我甚至都有點抗拒。但他有沒有好好利用呢?他有沒有虔誠地記下每一顆行星的名字,每一款飛船的名字呢?

沒有。

一整年他都把達斯·維達喊作「斯達·維達」,他還一直把波巴·費特喊作「波波·費特」,把所有陸地上的交通工具都稱作AT-AT,這tm錯得也太離譜了吧。

我為他做了一個對應名稱的表格,但我相信他只會草率地掃一眼,不會好好看的。

也許最讓人覺得難堪的是,不知道怎麼的,他已經知道了達斯·維達是盧克的爹,而且內心竟然他喵的毫~無~波~動,更不用說他都在這世界上活了6年,根本就沒看過任何《星球大戰》的電影(他說這些電影「太吵了」,好吧你高興就好)。

當影院里出現這一幕

看到這一幕的我們

看到這一幕的我們的孩子

好吧,更糟糕的還在後面。

這個時代的《星球大戰》都是前傳,可我覺得這些電影都是為孩子們定製的工業品。

這些前傳裡面,絕地武士們隨便撞一撞戰場上的機器人,機器人發出搞笑的哼哼的聲音,就死掉了,而且重要的事都沒有展現出來。這完全把《星球大戰》給塑造錯了。

即便伊沃克「小熊」荒謬可笑,但我都還記得其中有一個伊沃克嘗試著叫醒朋友慘不忍睹的屍體,直到意識到朋友已經死去,發出絕望的悲鳴的情景。

看著我的眼睛(《星球大戰》中的伊沃克「小熊」)

電影畫風變得充滿糖分,這是有風險的好嗎!今天他們對《星球大戰》的演繹完全完全是錯的。

不過,我還是在大兒子身上發現了我倆的共同興趣,那就是《星球大戰》樂高Wii遊戲。他扮演R2,喜歡在遊戲中一次又一次地從懸崖上摔下來,R2死的時候他就邊笑邊高興得叫起來。

真好。真的很好。

結論:失敗。

02

與此同時,我努力把吉恩·沃爾夫的《新日之書》*里隱含的一些聖經寓言教給小兒子。然而他的反應就是把排泄物全噴出紙尿褲的空隙,就是不噴在屁股被包好的地方,就好像他的軀體不正常一樣。

*吉恩?沃爾夫,美國著名幻想文學作家,其長篇史詩《新日之書》一出版便引起轟動,一躍成為幻想文壇巨星。

結論:慘敗。

筆者的(大概是)小兒子

03

不知道為啥,樂高似乎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所有流行文化的導入管。有人給我的大兒子送了一套樂高蝙蝠俠套裝,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這位應該就是大兒子了

我很有興趣接觸到這些東西。我記得我是六歲看的《蝙蝠俠:動畫系列》,當時激動到把房子上的爪鉤都撬開了。

這對我來說簡直不可能,因為當時我只不過是一個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來的,被數理化搞得頭暈的小屁孩,而不是動畫中那個聰明過人、才華橫溢、身材健美的億萬富翁。

但大兒子通過樂高接觸流行文化這件事也最終失敗了。因為他堅持讓蝙蝠俠和《我的世界》裡面的史蒂夫打架。

更糟糕的是,大兒子堅持蝙蝠俠會輸掉,因為蝙蝠俠對岩漿「不免疫」,而且,他覺得是因為蝙蝠俠抱不動圓石*——他原話就這麼說的。

*《我的世界》中,開採石頭可以得到圓石。圓石是一種基本的建築材料。

首先,這一點不尊重原著!其次,我兒子從沒見過蝙蝠俠在《我的世界》中使用圓石,但他認為蝙蝠俠沒有能力做這件事,簡直是瞎扯淡。

如果蝙蝠俠想使用圓石,他可以花上幾個星期去學到最好,並且建立一套最佳搬運法則,他會為此設計出幾十套計劃和情景,嚴謹地查找圓石的礦物組成,做好計劃,還會徹底研究這些圓石,以醫學手術的精度解釋它們。

然而,在我來得及反駁之前,我兒子已經走了。

結論:一敗塗地。

04

這件事之後,我把注意力轉到了小兒子身上。

我努力搭話,跟他講《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蝙蝠俠:黑暗的逆襲》和「緘默」的故事線,基本是同一條敘事線索推動的。

「緘默」那條線是有關謀殺和神秘事件的偵探故事,為了充時間,裡面能上的角色都上場了。這難道不就是Jeph Loeb的另一部大作《英雄》(Heroes)的劇情嗎?

然而,更熊的小兒子並沒有直接和我爭論,他只是一直大喊大叫,叫得房頂都掀了!結果把我妻子都招來了,然後她也開始大喊大叫,我的個去。

結論:我的個去

05

這件事之後,我相信這就是我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了。作為一個美國中產階級白人宅男,我只能通過那「乏味無趣」的科幻世界,表達我缺乏關愛的內在了吧。

宅文化就是我情感的唯一語言!要是我的孩子們不愛上我所熱愛的知識財富的話,我還能愛這些孩子們嗎?尤其是小兒子,他聞起來和變質的酸奶一樣難聞啊!

可是...很可愛啊

不過,我隨後意識到也許結論下得太快了。也許就像我的音樂老師常說的那樣,練習的過程總是緩慢的,但隨後就會加快:就像溫水煮青蛙,如果你慢慢加熱,青蛙就感覺不到溫度變化。

於是,有一天我和大兒子玩樂高的時候,忽然靈光一現——

我們把樂高人偶分為兩組,每一輪移動一個人偶,並攻擊一次。我和他輪流交換著移動。每一個樂高人物有兩次擊殺點。先殺完對方的人偶就算贏。

他同意了,我們玩得很開心——儘管他並沒有意識到我是在訓練他玩遊戲,他依然玩得滋滋有味。

他玩得開心的一部分原因,我相信,是他的樂高人偶佔據了數量上的優勢——以三對一。還有,他的樂高人偶都有槍,而我的人偶只配有一根棍子和一條魚。玩得開心並不能說明他對宅的那些東西有了多少熱情,只能說明他是個小混蛋。

結論:沒準有戲?

06

我受到這件事的鼓舞,隨後便找到更熊的小兒子,跟他講Emily Blunt出演的兩部科幻電影是多麼有趣——

《環形使者》(2012年)和《明日邊緣》(2014年),都是充滿革新精神的電影,她扮演的角色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很相似: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最後改變了任性的男主。

我正玩味著這兩者的相似度的時候,他卻睡著了。

結論:希望徹底破滅

| 責編 | 船長

| 編譯 |思敏

| 作者 |Robert Jackson Bennett

| 來源 |www.tor.com/2017/12/19/my-terrible-children-are-both-fake-geeks

首屆亞太科幻大會來了!

5月19-20日,中國科學技術館(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

劉慈欣、韓松等來自10多個國家的近100位科幻人,最頂尖的中國科幻IP,以及前沿科學、航天、藝術、影視、漫畫、遊戲等行業的創作者,在這個周末邀你一起前往另一顆星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黑鏡》成真!當仿生蜂開始無視人類的指令……
喜極而泣!奇幻片《水形物語》摘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TAG:不存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