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提兩個小細節,徹底改變紅軍面貌,出人意料又令人拍案叫絕

毛主席提兩個小細節,徹底改變紅軍面貌,出人意料又令人拍案叫絕

春哥聊戰史

【春哥註:一部戰爭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歷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千萬靈魂,又會感到無助和絕望,戰爭意味著傷害和死亡。春哥這裡回顧歷史中比較著名的戰事和人物,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

在血戰湘江的時候,毛主席目睹當時中央紅軍龐大臃腫的搬遷隊伍緩慢的行軍速度,一天只能走幾公里,給作戰部隊帶來莫大的壓力,當時的彭德懷等一線指揮員頂住敵人的衝擊,守住渡口,但守不住天空,國民黨當時有飛機進行輪番轟炸,對一線部隊造成極大的損失。過湘江浮橋的時候已經扔掉了一批重型機器,但還是有一些小型的機器被帶到了長征路上,非常不容易。

實際上,在通道會議到黎平會議,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除了對紅軍行軍方向這個重大問題根據毛主席的意見作出決定性的調整,另外,還根據毛主席的意見作了另外兩項細節決定,現在在歷史的角度回看其實也是有重大意義的。

一是進行整編,充實作戰部隊。決定軍委第1、第2縱隊合併為軍委縱隊,任命劉伯承為軍委縱隊司令員,陳云為政治委員,葉劍英任副司令員,鍾偉劍為參謀長,下轄三個梯隊,而以幹部團、保衛團為獨立的作戰部隊,直屬於縱隊司令部;撤銷紅8軍團建制,除營以上幹部外,人員全部補入紅5軍團。同時決定,第五次反「圍剿」作戰期間因反對李德錯誤指揮被貶任紅5軍團參謀長的劉伯承,重新出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這是一個重大的人事調整,也意味著李德在軍隊高層的影響力慢慢被剔除,毛主席開始有了更多話語權,但此時依然是間接的作用,名義上依然是三人團,但周恩來同志等已經完全信賴毛主席的意見,因為在一些關鍵時刻,毛主席靈活應對的策略常常是正確的。

第二個細節是徹底清理輜重行裝,將從中央蘇區一路帶出的「罈罈罐罐」全部「砸碎」丟棄,部隊輕裝上路,同時撤銷擔任搬運任務的教導師建制,人員分別編入紅1、紅3軍團,這是毛主席在過湘江時就已經有了思路的雛形,現在實施正當其時。消息傳出,紅軍指戰員歡呼雀躍,無不拍手歡迎。

大家七手八腳地把包裹箱子打開,裡面有印刷機、修理器械、醫療器械,還有許多沒用的廢舊槍支、槍托、槍柄、子彈殼、鐵鎚、鋼條、蠟版、鐵球,等等。最可笑的竟還有掃帚、擦槍布、破工作服、爛手套,真是應有盡有。見到這一堆破爛,大家怒不可遏,義憤填膺。

回想從瑞金出發以來,這些破爛東西把紅軍隊伍拖垮了,每天只能走幾里路,在一些泥濘山路,甚至發生過搶救設備而有人員損失的悲劇。那麼多的戰友沒死在敵人槍炮下,卻為搬運這些破爛喪生,怎能不叫人痛心?就是這些破爛拖累六千人的教導師只剩下兩千人,而為掩護這些破爛而犧牲的擔任兩翼保護部隊的戰友們,更是不計其數。

戰士們把一腔怒火集中在鐵鎚上,砸爛這些無用的設備,輕裝上陣。

12月19日,中革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朱德,中革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委周恩來發布《關於軍委執行中央政治局決議之通電》,對西入貴州的第一步作戰行動作出部署:以紅1、紅9軍團為右縱隊,以紅3、紅5軍團和軍委縱隊為左縱隊,大致於23日前出到劍河、台拱、革東地域。在12月底,右縱隊進佔施秉,左縱隊進佔黃平。並規定:「在前進中,如遇黔之敵應消滅之,如遇尾追之敵應擊退之,在不利條件下則應遲滯之。」總之方法要靈活,不要一根筋。

大軍未動,政治動員與解釋工作即全面展開,且將黨的方針與行動方向傳達到每一位官兵,這與長征伊始的層層保密、官兵不知所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軍事行動部署也表現出了新的特徵,再也不像過去那樣對各軍團何時以多少兵力進至何地都要具體規定,在反圍剿時李德甚至要求彭德懷把每一挺機槍都要在地圖上標出來,不允許有絲毫變通,結果一敗塗地。黎平會議之後,軍事指揮與以前大不相同,接受毛主席的意見,對前方只指出大方向,使能機動。在確定總的行動方向與原則的前提下,把行動的機斷權完全交給了一線指揮員,這也讓他們更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最能實際的處理問題,要不然隔了幾十里怎麼指揮作戰,等你的命令下來,敵情早已變化了,只有一線指揮員有了主動性,事情才有針對性。

短短的幾天,紅軍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儘管人員減少,但作戰部隊更加充實,指揮更加靈活,力量更加集中,士氣更加高昂,戰鬥力更加堅強。

有時候就是一個觀念的轉變,人還是那群人,但因為有了更堅定的信任,相信毛主席會給大家帶來勝利,就會激發無窮的動力,部隊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不聽眾勸執意伐遼,豈料遼邦也有良將精兵,設計圍截太宗單騎出逃馬陷泥潭,龍困野外!
德軍第6山地師翻越7千英尺雪山,突襲希臘要塞成功,眾神之國戰敗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