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馬青觀察】要麼撲殺,要麼放任,對流浪狗就沒別的辦法了?

【馬青觀察】要麼撲殺,要麼放任,對流浪狗就沒別的辦法了?

原標題:【馬青觀察】要麼撲殺,要麼放任,對流浪狗就沒別的辦法了?


音頻、文字 | 馬青


湘潭大學一女生在校園內遭成群流浪狗撕咬,發布視頻的網友表示,去年學校組織撲殺流浪狗,但遭到愛狗人士強烈反對,打狗行動最終不了了之,於是,網上支持撲殺的和反對撲殺的網友吵成一片。有人發評論說,人被咬了,當初那些反對撲殺的愛狗人士在哪兒呢?

關於寵物的話題,絕對是當下製造分裂的話題,而且立場越分裂,表達越激烈,表達越激烈,立場越分裂。這符合社會心理學對群體極化的描述,在日常生活里,人們並不確定自己的觀點能得到多少支持,所以表達的時候會克制,會試探,會為了尋求他人的贊同而做一些妥協。但是,當「濕化」的網路讓相同立場的人彼此聚集,他們就更容易強化己方立場,越發堅定地相信自己正確,能獲得足夠多的支持。自信心一旦爆棚,表達就會變得不客氣、不留餘地。同時,在群體討論中,當大家觀點相似時,很多人更傾向於採取更極端和偏激的表達,以表明自己的認識更高明。於是,保守的更保守,激進的更激進。


但這樣的討論是無助於事情的解決的,只不過是在口水戰中享受快感而已。



學校看上去很委屈,一切責任都可以推給當初那些反對撲殺的所謂「愛狗人士」,可是,這就是矛盾轉移、責任嫁接的手法。學校方面有三個管理責任,第一,是否禁止學生在宿舍飼養寵物?如果有禁令,管理上是否嚴格遵守?

狗或貓是伴侶動物,不是野生動物,無主飼養並不是他們正常的生活狀態,而大量流浪貓狗群聚的背後,一定是很多不負責任的餵養人。所有人在決定養寵物之前,都應該深心熟慮,寵物是活物,不是毛絨玩具,買回來不是喂口吃的就完了,寵物要免疫、清潔、陪伴,生病了要看病,噓噓便便要清理,出去旅遊要找地方寄養安置,養寵物就像養孩子,除了不用考慮學區房和培訓班。養寵物是一件很繁瑣的事,費錢、費力、費時不說,養了就是一輩子的事。電影《我和狗狗的十個約定》中第一條就是:「我大概能活10到15年,你我之間的任何分別對我來說都會很痛苦,在你買下我之前請考慮清楚。」


從這個角度說,在學校里住宿舍的學生不應該養寵物。宿舍是幾人合住的空間,不僅養寵物影響其他人,而且對寵物也不好,事實上,貓狗需要的空間可不是一個籠子那麼大。學生的經濟條件恐怕也不見得做好了養寵物的準備。好,即使宿舍同學都同意都喜歡,即使生活條件好養寵物花得起,最關鍵的一點是,學生畢業後各奔西東,能保證養的寵物走哪兒帶哪兒嗎?學生們連自己最後會在哪兒落腳,都說不準,做什麼工作也說不準,這樣的生活對養寵物來說是高風險的。


是,有人可能所有的困難都能克服,有人可能養了寵物就不離不棄,但是,看看每年畢業季,大學校園裡被學生棄養的寵物有多少吧。再看看校園裡被人遺棄在那兒——甚至掛到了樹上的自行車,大家心裡能有點數嗎?


所以,學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嚴格禁止宿舍內養寵物


(電影《向日葵與幼犬的7天》海報)


其次,對待流浪貓狗並非只有當場撲殺和放任不管兩種態度。有動物保護組織推薦「TNR」方案,就是捕捉、絕育、放歸。但可能最好的方案是捕捉、絕育和領養。但目前更普遍採取的方案是捕捉、收容,一定時間沒人領養則人道安樂死。堺雅人曾主演過一部電影,叫《向日葵與幼犬的7天》,主角就是一個收容所的管理員,他不得不時常按下安樂死的按鈕,這對於他來說,是一種不得不做的折磨,還被鄰居們反感排斥。電影很真實,描摩的正是今日社會中,寵物不斷被遺棄、被殺害的一種循環。面對那些找不到領養人就將被處決的小狗,主人公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


學校或許應該從管理的角度考慮,是否有比當街撲殺更合理的措施,而一旦當街撲殺被反對,就放任自流,這其實只是為懶惰找借口罷了


第三,還可以考慮發揮社團的作用,讓有志於動物保護的同學組成相關社團,從打嘴仗走向真正的行動,參與收容管理工作,學習相關知識,做科學餵養的宣傳普及。這不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嗎?

尋找解決方案,花代價、精力去解決問題,要遠比在網上發言、泄憤要艱難得多。(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青時間 的精彩文章:

辦公室放零食、書籍是違規?查辦公用房的目的是什麼?
哪些數據屬於個人隱私?

TAG:馬青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