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存瘋漲將告一段落 NAND/DRAM降價潮並沒有來

內存瘋漲將告一段落 NAND/DRAM降價潮並沒有來

來源 | OFweek電子工程網

歡迎下載OFweek APP查看更多新聞

根據Gartner的報告顯示,在過去的2017年中,三星已經成功取代英特爾,搶下了全球最大晶元製造商的寶座。要知道,英特爾從1992年就一直佔據著這一寶座,如今被三星超越實在是無奈,因為沒有人能預料到這兩年內存市場會如此強勁。

也許大家都快忘記了,兩年前8GB的內存條價格還不到200元,然後8GB內存條的價格一路上漲到300多、500多、700多,甚至一度要突破千元大關,用了幾年的二手內存條都還能大賺一筆。內存價格的飆升也帶動了整個半導體產業的增長,其中三星獲益匪淺,三星2017年內存收入同比增加了約200億美元,而三星2017年全年的晶元業務總計為690億美元。

持續的價格上漲讓三星電子、SK 海力士以及美光科技等存儲巨頭賺的盆豐缽滿,但卻苦了普通消費者。只要是和內存、快閃記憶體相關的消費電子產品,都隨著成本的提高而漲價。

於是就有消費者已經對三星電子、SK 海力士以及美光科技發起了集體訴訟,指控這三家公司串謀操縱內存晶元價格。原因是市場對存儲需求持續擴大,這三家公司內存產品雖然價格翻番,但是產量卻是下降的,串謀控制產量操控價格的嫌疑很大。

NAND價格穩定下跌 DRAM價格增長放緩

在經歷了兩年的瘋狂期後,內存市場有開始降溫的趨勢。最近包括三星、蘋果和一些研究機構都發出預測,表示內存晶元價格今年將會進入平穩期,而且快閃記憶體晶元價格未來有望走低。

在5月1日的蘋果財務電話會議上,蘋果公司財務長Luca Maestri表示,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市場馬上就會有新變化出現,而且DRAM內存晶元的價格即將到達最高點,不會再往上升了。大概的意思就是內存晶元的價格還會再漲一些,但就要觸頂了,而且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的價格會開始逐漸下降。

以蘋果產品中的iPhone X來看,其BOM成本為370美元,其中內存晶元的成本為33.45美元,比自家的A11處理器都貴,所以內存、快閃記憶體晶元價格的變化對銷量動輒上億台的蘋果有不小的影響。

蘋果這一表態與三星電子對自己第二季度業績預期基本一致。三星電子日前表示,自己的存儲器事業在今年第二季度還能維持強勢表現,但盈利想要再增長存在不小的難度。其中第二季度的NAND報價將會呈現疲軟狀態,但DRAM的表現會依舊強勁。

對於NAND內存市場的走勢,集邦諮詢DRAMeXchange表示,由於去年底三星、東芝、美光等公司64層3DNAND快閃記憶體大規模量產,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市場在2018年第一季度就已經供過於求,第二季度將維持小幅度的供過於求的狀態,價格也會持續走跌。

同時,集邦諮詢DRAMeXchange指出,受到台灣美光「氮氣門」事件的影響,DRAM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態會繼續延續,第二季度的標準型內存價格還會再上漲3%,但對比第一季度的上漲5%,增幅已經縮小。

中國存儲器產業開跑

存儲市場一片火熱,獲利的都是國外的存儲巨頭們,國內存儲器產業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市場佔有率基本上為零。

但好消息是,多少也準備跑起來了。2018年下半年,以NAND快閃記憶體為主的長江存儲、專註於行動式內存的合肥長鑫和投入利基型內存的福建晉華都會開始試產,並於2019年開始量產。

集邦諮詢DRAMeXchange指出,從目前國內存儲器廠商的研發實力以及產出計劃來看,技術尚未成熟,建成量產後的初期規模也不會很大,要到3年後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

長江存儲接下來要試產的是32層3D-NAND 快閃記憶體產品,市面上通用的64層NAND 快閃記憶體產品技術尚未成熟,預計要在未來三至五年64層快閃記憶體產品大規模量產後,才能對市場的供給帶來影響。反觀主攻DRAM的合肥長鑫以及福建晉華,也要三年後才能初具規模,未來還可能面對國外存儲巨頭們的專利壓制。

總而言之,國內的存儲器產業目前在艱苦奮鬥當中,短期內不會對全球市場的格局造成太大的影響,NAND/DRAM的價格主動權這幾年還是會掌握在三星、SK海力士以及美光這些大廠手中,但至少看得到希望了。

價格真的會降嗎?

要說降肯定會慢慢的降一些,但遠不及漲價時那麼兇猛,國外這些存儲巨頭們一定會趁著國內存儲產業沒有形成規模之前再狠狠的賺上一筆。

即使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自己的成本方面也不一定能降得下來,內存想要回到2年前的白菜價水平恐怕是遙遙無期了。而且在這期間,巨頭們的工廠很難保證不會再發生「地震門」、「起火門」、「氮氣門」這種事件來控量漲價,要是發生了大家也不會驚訝,近兩年的常規操作了。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肯定是希望內存的價格能降下來的,同時也希望國產存儲產業能更快的崛起,改變現階段巨頭壟斷,肆意漲價的局面。但存儲產業的爆發豈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國內存儲器產業到2018年的站起來都花了幾年時間,跑起來就更加需要時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Fweek電子工程 的精彩文章:

5G手機明年登場 今年還值得入手新機嗎?
從兆易創新的產業布局看中國存儲晶元的發展

TAG:OFweek電子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