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把幾塊碎瓷片拼成一個茶碗,竟能賣出1200萬天價

他把幾塊碎瓷片拼成一個茶碗,竟能賣出1200萬天價

修補破了的東西,本來是平常不過的事。而如今,東西破了就丟,成了城市人理所當然的邏輯。如果花錢去修補,背後一定有其深邃的哲理。

這是手望為你講述的第130個故事

編者 / 小若

——

張藝謀導演《我的父親母親》中,主人公章子怡因為一隻有故事的瓷碗被摔碎了而悶悶不樂。

母親找來補碗的工匠。只見老師傅把眼前殘缺不全的瓷片,用熟練的技法把瓷碗補得滴水不漏。

GIF

章子怡回到家打開柜子,意外地看到心愛的瓷碗竟被修補好了,感動得熱淚盈眶。

GIF

在我們的人生之中,總有一些事物是我們認定的,好像非它不可。一旦它破碎了,就算是換一個新的,也總覺得失去了意義,因為不是原來的那個了。

因此,我們執著於把這些破碎的物件重修於好,其實是為了修復一份破損的情感。

很多人以為這只是電影劇情需要,碎了的瓷器怎麼可能敲敲打打就修好了。然而,它不僅真實存在著,還是一門宋代就有的古老民間手藝,叫「鋦瓷」。

鋦瓷,簡單來說就是用特製的鋦釘,像訂書機一樣,把破裂的瓷器牢牢釘在一起。

有一個傳奇人物,被稱為「關外鬼才」。他做鋦活做了一輩子,修復了將近9萬件瓷器。

1953年,一個早產兒出生在內蒙古烏蘭察市,自己的外婆家。他的母親產後當即去世了,父親又離家出走,小小的嬰兒只好在外婆家,由小姨撫養長大。

孩子4歲這一年,遠在北京的爺爺奶奶終於找到這個多災多難的孩子,把他接回北京撫養,取名王振海,他就是後來的王老邪。

回到王家的王振海進入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新生活。

爺爺的爸爸人稱山東巧工王神手,是當時大名鼎鼎的鋦瓷手藝人,曾經作為宮廷御工,在清宮造辦處為朝廷修補器具。

因為活計做得好,還得到了慈禧太后賞賜的夜明珠。然而,在宮裡幹活,出了差錯是要殺頭的,因此,祖輩上留下了各種訓練方法,就為了把手上的基本功練紮實。

王神手(前)和王老邪(後)

4歲的王老邪在自家老宅跟著爺爺學藝,從小就接受各種殘酷訓練,其中最難練的就是夾豆腐,還有對頭髮絲。

他每天都得練慣用筷子夾豆腐。只要豆腐夾爛了,奶奶那邊就下鍋,他就得把豆腐吃了,吃到最後都快不行了。

GIF

每天晚飯後他還得練上一小時的鐵砂掌,元極功,軟鞭,長槍,這些都是家傳的功夫。

在王家祖上,不但出現宮廷御工,還出過武林高手,王老邪是曾經名震武林的泰山元極門第37代傳人。

GIF

身上這些功夫是自幼跟著爺爺學的,練了幾十年,那可不是花拳秀腿,做做樣子的。多年練習,讓王老邪在鋦活當中更容易掌控手上的力道。

十歲的王老邪,就擁有了家傳24樣72種136道獨門絕技。當年這一切匯聚在一起,彷彿就是為了成就王老邪這個人間奇才。

在如今物質豐盛的年代,碗碟杯盤摔碎了便丟棄,彷彿理所當然。但在昔日,家家戶戶都會將破碎的瓷器交給鋦匠修補。

他跟著爺爺走街串巷,一邊搖著撥浪鼓拿著小旗子,一邊吆喝著「鋦盤鋦碗鋦大缸」。人們一聽到聲音,就會拿著破碗、破鍋跑出來。

GIF

這時王老邪會拿出祖傳的金剛鑽,將碎瓷片找碴對縫合在一起後,小心翼翼地用金剛鑽鑽出釘孔。

在瓷器上鑽孔鑽三分之二的深度就夠了,避免鑽穿了,力道也需要拿捏得非常準確。

GIF

然後他根據「傷口」,仔細量好距離,拿出剪刀剪出一個2毫米的條子,然後再剪成菱形。

為了有足夠的抓力將裂縫緊緊地抓牢,釘子的長度一定要短於實際尺寸。

GIF

王老邪的鋦釘和別人的是不一樣的。這麼多年來,他始終堅持用銅釘。

因為銅釘會隨著器物的熱脹冷縮跟著收放,使得鋦補後的器物不會隨著歲月或氣候變遷,或者冷熱水頻繁使用等因素而再有漏水之虞。

說是銅釘,其實王老邪還在裡面加入十分之一的黃金。這是為了讓鋦釘的延展性更好,而且不會生鏽。

把確認好長短的鋦釘放入鑽孔,再用鎚子捶實。完成後,他會用鉗子懸空夾住鋦釘,器物不掉下來才算完成。

神奇的是,鋦補後的瓷器不需要任何黏劑,只利用金屬的收縮原理,自然就做到了滴水不漏。

GIF

而後來王老邪最大的改變,就是把金剛鑽改了。雖然過去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但是由於金剛鑽笨拙的使用方法,在給瓷器鑽孔時,會出現炸裂或者崩瓷,而且速度很慢。

所以他把金剛鑽暫時擱置起來,花五年時間,用牙醫的牙鑽試驗,最後成功了。

牙鑽速度非常快,一分鐘可以鑽二十到五十個孔,而且它鑽的孔非常完整,完全達到了鋦瓷所需的效果。也因為這樣的改進,使得他的鋦瓷手藝沒有被時代淘汰。

GIF

不管破碎得多慘烈的東西,遇到王老邪似乎都可以「破鏡重圓」。

曾經有一個壺碎成了大大小小的瓷片,看起來很難再修復了,他卻花了三個多月, 一片一片鋦好了。

王老邪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修補匠,他完全稱得上藝術家。「縫補生命,修復藝術」是王老邪鋦瓷的師門祖訓。

因此,除了保證鋦補之後的瓷器滴水不漏,他還會根據瓷器的特點,破碎的地方,瓷器的用途等,在鋦瓷時玩一些小花樣。

最考驗技藝精髓的就是鍛造花釘,即有圖案的鋦釘。比如鋦一朵荷花變成水中荷塘,鋦一條魚寓意如魚得水,鋦一隻蝙蝠寓意福從天降。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喜愛他的鋦瓷。明明早已破碎的物品,經過他的雙手,殘缺也變成了一種美。

曾經在古玩收藏界傳出一個奇聞。一件由碎瓷片拼接而成的茶碗,竟賣出了天價1200萬。

按照常理,這個茶碗要麼是稀世文物,要麼是傳世藏品,再不然就是大師傑作,然而偏偏這些猜測都不對。

這隻茶碗,是王老邪將宋、元、明、清等5個朝代6塊不同的碎瓷片拼合,再用失傳千年的嵌絲梅花工藝將它們鋦合在一起製作而成的。

6塊瓷片加上他的手藝,取名「七合盞」。

而這些碎瓷片,竟然是他從舊貨市場上無意淘來的,總共價值只在一萬元左右。可是,在製作成茶碗之後的身價,竟然翻了上千倍。

如今他的家中囤著一整面牆的快遞盒子,從2012年就開始堆積,堪比女人雙十一後的狂歡。這些盒子裡面裝的都是全國各地寄來的破碎瓷器,等著王老邪的妙手回春。

張國立曾說,「人們寄來的是一個希望,王老邪給的是一份成全。」

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的人可能會感到疑惑,同樣是修補瓷器,為什麼故宮的修補師傅是將碎瓷片黏起來,而王老邪卻要用鋦瓷這樣的方式。

這是因為兩門手藝的目的不一樣。故宮師傅們修補瓷器,是為了讓文物儘可能的恢復被損壞之前的樣子,注重的是觀賞性。

而鋦瓷,不僅是破碎的瓷器補起來,更是要讓碎了的瓷器補好後還能夠繼續使用。

但成為一名鋦匠,不是「會手藝就好」這麼簡單的事情。

王老邪讓人敬佩的不僅僅在於他的手藝,更在於他的人格。他是一個十分博學的人,從天文到地理、國學、教派、社會人文,哪怕江湖上的事他都能說出萬千道道來。

每天早上6點起床,他都堅持讀老版字典。他說以前的字典里包羅萬象,要是能從頭到尾認真讀上幾遍就能知道不少知識。

王老邪愛笑,他說幽默是生活的添加劑,多說幾句笑話在這個浮燥的社會活得會更輕鬆。

他更是一個胸懷博大的智者,為了讓這門手藝傳下去,他甚至做了家族的「叛徒」,將」傳男不傳女,傳孫不傳子,只傳自家人」的規矩打破,收了外姓人做徒弟。

做他的徒弟無疑是幸運的。他曾告訴他的弟子們一段話,深深觸動著每個人。

「其實,每個瓷器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如果因損壞而被廢棄,那就意味著一段歷史的終結。鋦瓷工匠們用鋦釘縫補生命,讓這段記憶保留,將歷史和文化延續,這是鋦瓷的意義所在。

瓷器經過1300多度高溫加工,做完後已經沒有任何縫隙。瓷器壞了,是不可能修復得完好如初的。傳言所謂無痕修復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我們用鋦釘修補,就是告訴人們:瓷器壞了,就是壞了,就像人與人之間免不了都有裂痕在。但我們坦然接受,精心修補,而並非掩蓋。」

那些碎了的東西始終捨不得丟掉,是因為我們都投入了情感。遺憾總歸是要有的,但如果選擇坦然面對,即使不再完好如初,情還在。

學會去擁抱遺憾的美,這是鋦瓷教會我們的。

——

內容為【手望Sowarm】公眾號原創並首發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處理一下也可以泡好茶
拿它泡水當茶喝,既能解渴又能排出體內毒素,關鍵價格不貴

TAG: |